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羊城故事>>粤语文化、岭南文化>>粤语研究>>大粤文化史话(九)

主题:大粤文化史话(九)
发信人: silfong()
整理人: hotdragon(2000-07-16 13:47:34), 站内信件

  大粤文化史话(九)


  粤语词汇大考证

--------------------------------------------------

"鈪"

  字书无 "鈪" 字, "鈪" 属广东方言字之一, 音ngag6
( 额 )

  查古籍上有所谓 "扼臂", 即手镯, 古代男女同用, 后
惟女饰有之。《太平广记》卷十九 "张云容" 条:“今有
金扼臂, 君可持往近县易衣服。” 又《南唐近事》: 
“饯酒一钟, 赠之金扼腕, 曰:‘郎君他日富贵, 慎勿相
忘。’” 按: 金扼臂、金扼腕即金臂镯、金手镯, 粤语
统称之为金扼。由于不知本字, 故扼又讹为鈪。鈪字出
现颇早, 古本木鱼书有《龙头金鈪金钗记》, 刊刻于清
中叶。

  《辞海》: 扼通軛(軶), 亦作扌戹, 车上扼住牛马颈项
的木头。《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扌戹”。扼, 因系施
诸牛马的用具, 不宜作饰物名词, 故其后通称金釧、玉镯
, 名字就雅驯起来了。

--------------------------------------------------

"脢"

  广州肉菜市场的卖肉档, 一般惯将瘦猪肉写作 "梅肉"
或 "枚肉"; 瘦叉烧写作 "梅叉" 或 "枚叉"。梅、枚二
字这样使用, 人们实在不明所以, 一直以讹传讹。其实
, 应作脢肉、脢叉才对。

  脢字始见于殷周时代成书的《易經》:“咸其脢”。
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脢, 脊肉也。”猪的脊肉比较瘦,
故世人以脢肉作瘦肉的代称。但瘦肉不一定都是脢肉。

  古来, 人的背脊肉也称脢。广州人口头说的“背枚”
正是“背脢”的音传。

  脢又作脄, 脊侧之肉也。周代八珍,《札记注疏》:
“取牛羊麋鹿麕之肉, 必脄。”

--------------------------------------------------
   
(待续) 


--
请大家到网易站务/开版申请投“晓枫居”一票!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2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