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基督教(Christentum)>>基督教(Evangelische Kirchen)>>临时存放>>人的悲情、神的苦难[ZT]

主题:人的悲情、神的苦难[ZT]
发信人: peddrluo(诚之)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9:55:36), 站内信件
人的悲情、神的苦难

宋弘恩

    「神在那儿?」每位基督徒都有自己的答案: 他安居于我们心中,稳坐在天上宝座,运行于宇宙万物间……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并非是如此的简单。耶稣说过: 『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约12 : 26 )。在旧约「事奉」与「敬拜」可做同义解(书24 : 15 ),而在新约中「服事」和「跟从」是息息相关的(约12 : 26 )。故此,寻找神的足迹是需穷一生去努力的功课,因它决定我们敬拜神的方式,也指引我们跟从主的方向。「他在哪儿?」是普世教会应该正视的问题。
    从亚伯拉罕到如今,每个时代的信徒都在所处的实际环境中去体认神,并委身与这位主宰的旨意。牧羊人、渔夫、君王、教师等各在自己的世界里领受和回应神的慈爱。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神的呼召从不迎合现存的价值、看法,却是向圣徒的生活方式提出挑战。不管是借着荆棘中的火焰或是马其顿的呼声,神都将他儿女的眼光带离熟悉的景像,领他们向陌生走去。当我们开囗问:『你在哪里?」时,我们的生命也向神的旨意敞开。
    我们对神的追寻常受助于成长过程;所获得的答案也常受制于生活背景。以香港、台湾和北美为主的「海外」华人教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群体。高等教育、白领工作和稳定的家庭是多数华人信徒所拥有或追求的祝福。换句话说,华人基督徒多属于或走向社会中产阶级。这个特点也深深的影响着华人基督徒的信仰模式与异像。我们这群中产阶级基督徒又常在哪里找到神呢?
    神藏在教义里!对许多知识份子来说,神的存在需通过严谨的思惟引证才能被接受;教会就努力的尝试用归纳和推理把神给「证明」出来。我们也借着教导、研讨来帮助信徒正确地知道所信的是什么。用心学习的人可能发现有学不完的道理: 从永远都说不清的「三位一体」到惊心动魄的「末日大灾难」,那位自有永有的神已被我们分析、预测得有条不紊。然而理性的认识带着一个陷阱: 把对神的观念当作神。文字符号能清楚地整理对神的经历,却无法捕捉到浩伟的创造者。德国神学家D.Bonhoeffer 曾警告过: 『廉价的恩典就是把恩典作为一项教条、一个原则、一套系统。』真希望知性的好奇能助我们明了神的伟大、奇妙,而不误导我们膜拜一位用语言、逻辑铸造出的神明。
    神在我们的成功中彰显!我们是得天独厚的一群,有形的祝福,样样熟悉。日用的衣、食、住、行、育、乐,他天天赐给我们。神用信实,怀抱着中产阶级。我们深知他的厚恩,尽力以敬虔的生活、忠心的事奉来回应神的慈怜。更进一步,我们也努力的追求优秀的学业、卓越的事业、营造杰出的家庭来荣耀主。K.Armstrong 在研究西方宗教史时,下结论道,『最终,基督信仰是个受苦与逆境的宗教,它在患难时刻格外显得真实; 终究把地上的荣耀与被钉十架的基督同列不是件易事。领受昌隆并无不妥,丰盛之神的恩待是我们随时的见证。然而对祝福的迷恋、屯积,却能使我们远离赐福的主。
    『神在哪儿?』这个问题还是得由他自己来回答。耶稣的答案不赞同我们对神的定义,也违背有关救恩的教条,难道神只是一位不可见、全能的得胜者?唯有借着正统的信心才能与主会面?耶稣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 渴了,你们给我喝; 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 我病了,你们看顾我; 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 : 35 - 40 )
    我们该到哪儿去找主?他不是升天了、等着驾云回来吗?不!他还在这世上。他在鼓腹挨饿的饥童间哭泣,「我饿了,渴了……」,他在爱滋病患的孤独中呻吟: 「我病了……」,在巴尔干的难民潮里,他恐惧的喊着: 「请留我住……」。是的,圣经所启示的神是一位被击倒在穷苦的深渊,被遗忘在精神病院和监狱的围墙内,在强权者的
枪囗下静默颤抖的弱者。在「最小弟兄」的悲情中,耶稣延续着十架的苦难: 忍受心灵被践踏,肉身遭摧残的痛楚。他在这儿,在等待……「……主阿! 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太25 : 44 )
    什么时候见过穷人?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时,班上有两位打赤脚、脸上挂着一对鼻涕的同学。之后也就没什么机会与贫苦人深交。随着年岁的增加,越是与背景相似的人相处。社会阶级、健康、年龄、宗教等都为我们筑了高墙,把外面刺耳的噪音、难看的画面都给隔开了。若是住在大都市,还得勉强地与这些丑陋又无奈的悲剧碰个面。假使有幸住在市郊,那就离它们更远了。但当教会的关怀不能突破这些圈子,与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劳苦叹息,盼望脱离败坏的辖制时,它就躲进了安全的斗底下。失去怜悯的信仰与周遭的世界脱节; 地震、水灾造成的伤亡只告诉我们末日将近,应虔诚度日。不愿认同人类责任的态度,带动基督徒的自义。政治混乱、经济不安也只是世人堕落、自私贪婪的指标; 证实「他们」需要悔改。我们所掌握的资源足够应付这些考验,也因此能有效的支撑着这与中产阶级经验吻合的「出世神学」。近期的Christian Century 报导,虽离九七大限还一年,在香港已有百分之二十的基督徒移民国外。当海外教会欢喜的接待这些生力军时,真希望普世华人教会也能早日超越只关切教会兴衰的事奉,进而投入分担基督在人间疾苦里所承受的哀痛。何时「社会公义」才会被列入我们宣道会议的议题里?还要多久被剥削者、受压迫者的哀声才能达到神儿女的耳中?
    「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吗? 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 将漂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 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 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那时你求告,耶和华必应允。你呼求他,他必说,我在这里。」( 赛58 : 6 -9 ) 
    『该到哪儿寻找神?』他不栖息在深奥动人的理论里,也不挤身于追求成功的竞争中。他背负着未婚妈妈们的彷徨和羞辱,与老迈身残者共徘徊。在不公平的政经制度下,他为谋口饭吃而喘息,以赤露之躯存活在幅射、污染间。他人的困境是主的居所,共难的行动是抓紧他的双手。若我们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切望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信仰的视野必然大大广拓。因着所事奉的不再只是位经营教会的老板,乃是创造宇宙、疼惜众人的天父,我们将会勇敢的走进社会,学习主,与无力、无助的人群一同仰望神的公义。看见新的异像,听见新的呼召。许多需要在期待着有人献身为医生、老师、律师、记者、科学家、政冶家、作家等,不为光宗耀祖,只为了天父的世界.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当犹太骨肉在面临被杀戮灭绝的前夕,末底改提醒以斯帖: 「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太人,得免这祸……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15) 一代佳人以斯帖在这关键时刻,毅然为了同胞献出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地位,冒着死亡的危险向波斯王谏诤求情,挽救了一个民族。富足、安康的中产阶级基督徒就是今日的以斯帖。我们可以用所拥有的恩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也能选择为了这个世代,善用领受的知识、技术、地位、金钱、和梦想,就近主的身边、擦拭他的眼泪,轻抚他的伤囗。我得了哪些位份?神在哪儿?这些是所有今日的以斯帖所无法摆脱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什么?
    本文出自纽约首府华人教会『华讯』月刊第64 期。
http://members.aol.com/hvccn/ged/g9609_gb.htm#article_2




----
我是誠之。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故君子誠之為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