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梦的家园>>沉情积文>>文集专录>>天拓文集>>无臂大学生,用双脚谱写一曲壮美的人生之歌

主题:无臂大学生,用双脚谱写一曲壮美的人生之歌
发信人: zhaohe333(天拓)
整理人: zlth_521(2002-03-26 17:09:59), 站内信件
陈瑞,一个九岁时就失去了双臂的青年,在家人和社会的帮助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凭着坚强的毅力,学会了用双脚洗脸、梳头、吃饭、做作业等日常生活学习能力,终于梦圆大学,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奋斗之路。  
                   
  人们不禁要问:他是如何洗澡的?他是如何上厕所的?他又是如何参加高考的呢?陈瑞奋斗的背后有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请看:  
                   
  无臂大学生,用双脚谱写一曲壮美的人生之歌  
                   
  ——记中国高考史上“用脚参考第一人”  
                   
  当记者在湖北大学正门外的一间小房子里见到陈瑞时,他正在用脚认真地做英语作业。陈瑞见到有人来访,就连忙站起来跟我打招呼。陈瑞腼腆的面容上写满了坚毅与自信,让人看不出他曾经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更让人看不出他的心灵是否因失去双臂而受到伤害。  
                   
  一、飞来横祸,九岁少年重塑人生轨迹  
                   
  陈瑞,出生于1983年3月,家住湖北省沙洋县沈集镇丁坪村三组。1992年,9岁的陈瑞读三年级。1992年11月18日下午2时许,陈瑞放学后经过路边的变压器平台,由于好奇,在同学的帮助下,他爬上了没有隔离墙的变压器平台。当其双手刚触摸到正在运行的变压器时,就被一股强大的电流击倒。邻居发现后,立即通知其家人,将他送到了沙洋医院,后又转送到荆门市烧伤医院治疗。医生说,因双臂烧伤严重,为了保住病人的生命,必须立即进行双臂截肢术。当陈瑞醒来时,双臂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从此,小小的陈瑞成了残疾人。  
                   
  失去了双臂,是叫一名9岁少年无法面对的事实,是对一颗年轻稚嫩心灵的致命摧残。看到病房里的小朋友手舞足蹈,小陈瑞感到自己没有希望了。不知多少次,他总是哭着问父亲:“没有了双手,我还有用吗?”父亲陈士林抱着儿子哽咽着:“别着急,会有办法的……”小陈瑞痴痴地瞪着大了双眼:“有什么办法,爸爸?”父亲说:“瑞儿,你没有双手,还有双脚,这就是你的希望啊!”  
                   
  也许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去了往日天真的陈瑞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了。他在心中暗暗地发誓“我要读书”。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始锻炼用脚写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要跟命运抗挣的勇气与动力。为练翻书、写字,陈瑞的脚趾头磨出了一个血泡。冬天,裸露的双脚被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善良的母亲彭玉芳常在深夜抱着儿子那双红肿的脚痛哭。  
                   
  痛苦、磨难使陈瑞的意志更加坚定,在休学不到百余天的时间里,他就练会了用脚翻书、写字、吃饭、洗脸、刷牙。伤口还未痊愈,小陈瑞就嚷着要上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学时,母亲领着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反而比从前更关心他,从各方面关心帮助他,让他倍感家庭的温暖。令人高兴的是,陈瑞的成绩并未因失去了双手而受到多大的影响。课堂上,他记不下笔记,就抢着回答问题;放学后,就借来同学的笔记抄。陈瑞感激地说,小学时期的那段非常岁月,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百般呵护下度过的:看到他脸上有鼻涕,同学们自动帮他擦掉;上厕所,同学们帮他解裤子;放学后,同桌主动帮他背书包……在充满温暖的校园里,陈瑞更加发奋读书,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数学考了100分,语文也考了90多分。小学毕业时,陈瑞以优秀的成绩进入沈集第二中学。  
                   
  几载春秋,陈瑞刻苦练习,终于练就了一双比手还要灵活的脚。1998年中考,他以585分的优异成绩被沙洋县第一中学录取。在长期艰难求学过程中,陈瑞独立生活的潜能不断地得到锻炼。“生活中不幸并不是过错,而是一种财富,我虽然失去了双臂,但知识给予我力量,我能与正常的同龄人坐在一间教室里这是莫大的幸福,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奋读书呢?”陈瑞常常如此告戒自己。在陈瑞的记忆里,穿袜子的岁月属于9岁以前,为了写字方便,现在常年累月光着脚;为了让脚充分发挥出手的功能,压腿、锻炼脚劲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很难相信,那流畅工整的钢笔字是他用脚写出来的,其中,付出太多的汗水和泪水,别人无从知晓。有一次下雪,正逢期末考试,陈瑞鞋掉底了,走进考场时,双脚红肿,监考老师张文清劝他说:“你是特殊考生,换了鞋再考,迟一点没关系。”但他还是忍着脚趾如刀刺般地疼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在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呵护下,正是这种不懈的自强精神支撑着,陈瑞走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之路。他先后几次被评为沙洋县优秀团员,高中三年,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陈瑞是在一片光环中度过那段难忘岁月的,但令他伤心的事情又有谁清楚呢?当他第一次用脚写字的时候,周围好象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的脸刷地变得象火在烧。当同学问他将来怎么娶妻子时,他无法回答,又气又急,跑回去扑在妈妈的怀里痛哭一场。妈妈也哽咽起来,她知道小孩话语的天真无知,但她无法忽视那话语对儿子的伤害。  
                   
  痛苦与酸楚无法言说,他只有独自吞下苦涩的泪,忍受社会对他有意无意地伤害……  
                   
  二、命运多舛,大学拒之门外  
                   
  2001年7月25日,等待了十几天高考成绩终于揭晓,陈瑞考了577分。8月2日,湖北省招生办公布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第一批理工类555分,陈瑞竟高出了22分。  
                   
  这一喜人的消息传出之后,各家媒体纷纷报道“陈瑞奇迹”。陈瑞成了沙洋县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在荆门市乃至湖北省,引起了轰动。然而,陈瑞心里充满了焦虑,他没有被这一喜讯冲昏头脑,因为现实,叫他清醒、理智。因为《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2001年修订版)第一款第12条明确规定,“两上肢或下肢不能运用者不能录取”。  
                   
  8月20日,同学中有人收到第一批录取通知书。陈瑞自这天起,每天到学校的收发室查收通知书。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陈瑞还没有收到自己的通知书。他每天都是满心希望而来,又满心沮丧而去。他的心在发怵:难道十二年的心血白费了吗?9月10日,全国高校录取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陈瑞还没有等来那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张“纸”。这不仅意味着没有大学肯接收他,就连中专院校也不愿要他。陈瑞不相信命运会如此地捉弄人,他在内心千百次的呼喊:“我跟常人没有两样啊!难道就因为我失去了双臂,就将我美好的前程判死刑吗?”  
                   
  9月12日,在中学老师的鼓励下,陈士林父子俩携带有关材料找到几家报社,希望媒体帮帮他们。然而十几天过去了,媒体的呼吁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陈瑞又找到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寻求帮助,残联热情地接待了他,表示会尽力协助,但是还没有多大的把握。最后,万般无奈之下,陈瑞向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和副省长王少阶分别发了一封急救信。在信中,陈瑞心雨如注:“……九岁时,一场无情的灾难夺去了我的双臂,我变成了一个永远的残疾,但我并未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反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活动力。我凭着艰苦的奋斗,凭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一直坚持过来了。两个月前,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参加了高考,577分的成绩让我对人生更加充满了希望。然而,现实太残酷了,让我失去了双臂,还要剥夺我进一步求学的权利。看到许多分数之后,不如我的同学都已经进入了大学,我心急如焚。无奈之下,我与父亲多次来到武汉奔走于各高校之间,恳求他们给我一些帮助。几多努力只是换来了几多失望,一次次无功而返已让我濒临绝望……”  
                   
  两位省长对陈瑞的事情很关心,很快地将陈瑞的来信转交给湖北省教育厅,让其妥善解决陈瑞的入学问题,不能耽误这位特殊考生的大好前途。湖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同湖北省属重点大学湖北大学取得联系。湖北大学校长吴传喜表示,虽然陈瑞没有报考湖北大学,但社会应该给予考生应有的关怀。吴校长指示该校学工处和招生办迅速解决了陈瑞的入学问题。  
                   
  三、几年追梦,梦圆终有时  
                   
  2001年10月10日——一个让陈瑞终身难忘的日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他踏进了开学已经一个多月的湖北大学的校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终于圆了做了十几年的大学梦。  
                   
  10日下午3点许,陈瑞来到湖北大学。在父亲的陪同下,先到学生工作处登记,又到财务科交纳学杂费,办完了一切新生入学手续。然后,又找到学生宿舍管理科的叶科长,要求免缴学校统一规定的住宿费,到校外租房居住。没想到得到的答复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我们学校原则上坚决反对国家统招生到到校外租房居住。”听到这一答复,陈瑞急得差点滚下了泪水,他不想用自身的残疾来换取别人的同情和宽容,但要到校外租房就必须有很特殊的情况,而这种特殊情况正是自己的缺陷——没有双臂。“我到校外租房是经过学校有关部门批准的,我……”还没等他说完,叶科长已经发现了他那空空的两只衣袖,内疚的把手一挥,制止他继续说下去,叶科长理解他的心情和难处,“破例”允许他免交住宿费到外面租房居住。  
                   
  来到湖北大学后,学校根据陈瑞的爱好,将陈瑞分到商学院名牌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就读。商学院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安排他的学习,并报请学校学工处备案,为陈瑞做了一套专用的桌椅。同时,商学院还从“爱心基金”里拿了500元资助他。陈瑞所在班的同学也自愿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帮助陈瑞搬桌椅,拿书本,以至上厕所。  
                   
  大学的课堂是流动的,陈瑞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在同学的帮助下他慢慢的习惯了。陈瑞并没有因为圆了大学梦就对学习有丝毫的懈怠,对学习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每天早早地起床赶学校来晨读,每次上课都提前进入课堂。课堂上尽管他用脚写字跟不上老师的口述,但他还是尽量的捕捉老师所讲的重点;课后,他就借来同学的笔记,补上缺漏的内容。  
                   
  尽管刚刚进入大学,但陈瑞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为工商管理专业不能考研,陈瑞决定好好地学习,以争取大二去攻读法学为第二学位。在谈到将来的人生道路时,他说:“大学只是一个阶梯,一个奋斗历程的开始。我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更不会放弃人生的理想,我会一如既往的奋斗,用我的双脚谱写一曲壮美的人生之歌”。  
                   
  四、几多辛苦几多愁,父母陪儿走天涯  
                   
  1995年9月,陈瑞以优异成绩进入沈集第二中学就读。学校离家有10多公里的路程,母亲为了让陈瑞能继续顺利读书,求得学校的帮助谋了一份在学生食堂当勤杂工的临时工作,照顾陈瑞的学习、生活。令母子俩尴尬的是,初中三年,陈瑞都是在女厕所上的,因为陈瑞不能单独上厕所,必须要母亲帮助才行。每当遭到别人的不理解时,母子俩只能抱头痛哭。但为了儿子有一个好的前程,陈瑞的母亲无怨无悔,从此也就走上了一条陪儿走天涯的不归路。  
                   
  1998年9月,陈瑞又要到离家25公里之外的沙洋县城上高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父母为了帮助儿子顺利读完高中,毅然决定将家里的5亩水田租给邻居去种,双双打点行李前往沙洋陪儿子读书。刚到沙洋一中的时候,由于父母二人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全家的生活无着落,几近陷入崩溃的边缘。最后在沙洋中学领导和老师帮助下,陈瑞的父母很快在校门外租了一见小平房,办起了小吃店,以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2000年上半年,为了儿子将来能够顺利地念完大学,也为了讨回一个失去了多年的公道,陈士林、彭玉芳夫妇俩决定支持陈瑞“讨回公道”,于2000年6月26日一纸诉状将沙洋县沈集镇丁坪村村民委员会、荆门市供电局推上被告席。沙洋县法院分别于2001年4月11日和2001年5月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沙洋法院认为,原告虽列举了损害发生的事实和请求赔偿有关费用的证据,但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向被告主张权利,故支持二被告提出的“原告的诉讼时效”的辩称理由成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陈瑞因此输掉了“案件受理费23010元和其他诉讼费10000元”。陈瑞不服一审判决,立即向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由于诉讼时效已过,二审维持原判。  
                   
  经过两次的官司败诉,一家人无比痛苦,父母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上;陈瑞更加努力的学习,终于考出了577分的好成绩,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  
                   
  2001年10月10日,陈士林夫妇又陪儿子来到了湖北大学,准备过上三年的瓢泼的生活。陈士林说:“社会帮助了我们,这对我们来说已经够幸运的了,但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如果只是等着别人的同情与施舍,那么,陈瑞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绩了。”陈士林表示,湖北大学能让儿子上学就是关照了,不能在期望学校给予什么,他们要咬紧牙关将陈瑞的学杂费缴齐。  
                   
  11月15日,记者采访陈士林时,他说已经找找了一份开“麻木”的工作。妻子彭玉芳准备干一些小买卖。他们不但要缴齐陈瑞的学杂费,还要维持一家的生计。陈士林略带伤感地对记者说:“陈瑞虽然能够自理,但穿衣、洗澡、上厕所等不得不依靠我和他妈妈。他毕竟还是个小孩,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的支持与鼓励……”  
                   
  是的,陈瑞凭着坚强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但谁也无法忽视父母为他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陈瑞说他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