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anes()
整理人: vanes(1999-01-27 16:48:51), 站内信件
|
头饰 临安妇女一般都梳髻,也就是将头发盘上头顶挽髻,犹如一朵彩云, 故名云髻,好所谓"髻挽巫山一段云。"在面颊两旁的鬓发上,撑起金凤, 而一般寻常人家的妇女,买不起金凤,就用五色纸剪制衬发。 《清波杂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皇祜初,诏妇人所服冠,高毋得 过七寸,广毋得逾尺,以角为之。先是宫中尚白角冠,人争效之,号'内 样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三尺者。等车檐,皆侧身而入。琉长亦 渝尺,议者以为服妖,乃禁之。……当时名'大梳裹',非盛礼不用。"这 里说的是北宋汴京的妇女服冠情况,这种宫冠,非礼不用,可见不是一般 妇女服冠的发式,何况以后就禁止了。南宋时期的一般临安妇女,自然更 是不冠了。 南宋临安妇女对于头饰是相当讲究的,每个妇女都坠挂耳环;由于梳 髻,钗儿也成了每个妇女必不可少的饰物,除了这两项基本头饰之外,还 有玉簪、金钏、珠钿等饰物,这些首饰有金、银、铜等金属制品,也有玉 石制品,花式品种之多,无与伦比:仅钗一项,就有话头、素式、连二、 连三、短钗等款式。当时妇女的头饰是以多为美的,所谓"金银珠翠插满 头。"平时妇女们喜爱在头上插鲜花,栀子花被视为珍品。每逢元宵灯节, 妇女头上还插着雪柳、玉梅、闹娥、蝉、蜂、蝶、灯毪儿等等,这些饰物 都是用丝织物或桑皮纸制成的手工艺品,是元宵赏灯应景之物。当时诗人 刘邦彦在《上元五夜观灯》诗中说:"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当时妇女头上饰物之多,可以想见。
-- 轻轻的我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