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uang_zhou(爿片)
整理人: danhan(2002-03-20 12:35:35), 站内信件
|
厦门的古玩市场 作者:刘洛奇 来源:www.gg-art.com
厦门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是九龙江出海口附近的一座半岛,海岸线绵长曲折并多港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厦门原来与大陆并不相连,交通不便,故开港的历史并不长久,是在清代的中晚期。不过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区域,厦门附近的泉州、漳州均有十分悠久的海上贸易历史。泉州在唐代就是著名的贸易港口;明代中国朝廷“严海禁”,禁止大陆与外国进行海上贸易,而当时的漳州及其附近的龙海、石美一带就成为走私外销瓷器的大港。许多福建生产的青花瓷、青瓷、青白瓷就是从这里流向世界各地的,被海外学者统称为“克拉克瓷”或“汕头器”。
厦门是福建东南沿海城市,风景宜人。市中心也有涟漪清清的湖泊。
福建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这里群山连绵,溪流密布,山高林密,燃料资源、动力资源和制瓷原料都十分丰富。在闽北有宋元时著名的建窑、遇林亭窑、建阳窑、浦城窑;南部有同安窑、漳州窑、平和窑;中部有德化窑、安溪窑、罗源窑等等。同时由于是外贸港口集中之地,所以许多其他地区生产的陶瓷如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吉州窑、景德镇窑、南丰窑等等的产品也都汇集于此,装船外运,故而也是著名的陶瓷外销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建设,如今的厦门已经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了。
厦门白鹭州古玩城外景有点檀香山的味道
在厦门市中心的白鹭洲上,有一座大型的“古玩城”。它占地近5000平方米,一式的平顶式两层建筑。林荫小道穿城而过,草坪上种满了棕榈树,具有十分独特的热带风情。这里汇聚了大大小小近450家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商店和古玩商店,其规模在全国来讲也应是名列前茅的了。当然,与全国的情况相类似,这里经营的大多数是各类的仿古工艺品,我的一位朋友就曾在这里“挨宰”,损失了20多万元买回来一批“元青花”。不过这里毕竟是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生产、销售重地,只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加上平日炼就的眼力和积淀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好东西的。
占地5000平方米的古玩城国内也不多见
深秋的一天,在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叶文程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白鹭洲古玩城。叶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陶瓷研究学者,特别是对福建陶瓷史及外销瓷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平时为了收集标本,采访第一手资料,他也常来这里转转,因而对此地也是相当熟悉了。有一位陈姓的老板专门收集古代德化窑瓷器,同时也有许多"克拉克瓷"的标本,所以,我们也就直奔此处。
这里果然有不少德化白瓷,上自宋元,下到民国。当然还有文化革命前烧造的各种瓷像和现代新烧的仿古瓷。老板得意地说:“在这里收有德化窑瓷器的,文物店是老大,我就是老二了。我光是德化的梅花杯就有200多只,还有一只‘杯王’呢!”
小铺头内藏大乾坤
德化窑在明代到清代主要烧制各类日用瓷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各种“梅花杯”和“观音造像”,同时还生产一些精美的文房用具。明代的梅花杯一般托有垫圈,瓷色呈米黄,俗称“象牙白”,外国人则直呼其为“中国白”,迎光透视瓷胎呈肉红色。入清以后釉面变得泛青白,有细细的波纹,底部加宽而少了垫圈,一般口径为7~8公分,大一点的也就在10公分左右。听说老板有一只“杯王”,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板在我们一叠声的催促下打开保险柜,小心翼翼的捧出了一只盒子,果然是一只“杯王”。其杯面略呈椭圆,窄处有23公分,宽处竟有28公分。杯型挺拔健硕,下承垫圈, 两支虬龙般的老梅树倔强地弯曲伸延,一副凛凛的傲骨。釉面均匀光润,是典型的“中国白”。胎色泛红透光,足圈处稍有修补,应是明代中晚期的产品。如此硕大器型的梅花杯我们都还是第一次见识了,这肯定不是一般日用品种,必然是专门定烧的瓷器。
同行的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导师刘有延先生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积淀。两位老教授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探讨起这只“杯王”的来历。据历史记载明代中晚期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当时闽粤这一带就曾为农民起义军长期占据并建立了政权,国号“龙飞”。这只杯子是不是当时义军首脑人物为显示其造反的决心和与众不同的气概而专门定烧的呢?这也算是一则佳话了。
除此“杯王”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一只明代生产的双龙抢珠笔架。笔架已经断为两截,但其雕塑的精巧令人赞叹不已。福建也是中国历史上文人辈出的地方,官宦人家遍布东南,因此德化窑生产的文房用品也是十分精美的。(具体介绍请看本网11月22日“鉴藏教室”发表“净水阁”的文章)
明代福建许多窑口都生产青花瓷供出口。由于当时的朝廷政策是“严海禁”,并不准许这种海外贸易的存在,所以这些生产和贸易大多是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这些产品由于大量外运,国内市场反到并不多见,以至于到现在有许多陶瓷玩家还不能正确区分福建生产的青花瓷器。叶文程教授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孜孜不倦地收集外销瓷器的资料,撰写了数十种论文和专著出版。其中“东方的青花瓷器”和“中国古代外销瓷研究论文集”(部分已刊录入本网的数据库文字库中)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在叶老的指点下我们在厦门古玩城还看到不少这些福建产的青花瓷器。当然比起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来说这些“克拉克瓷”仍稍嫌粗糙,特别是器底通常都有黏沙。白釉也显得稀薄,起皱,泛着淡淡的灰青。青花料发色浅淡,发灰,通常器面绘制繁满,显得较为俗气,但绘画的工夫并不差。相对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说,这些福建产青花瓷价格要低得多了,所以现在还有不少文物贩子到这里来收集这些青花瓷器带到外地冒充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高价出售而牟利的。
玩古玩其实就是玩文化,也只有玩文化才能玩出真正的味道来。学者和真正的玩家往往注重的是一件器物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一般的文物贩子或是普通“玩古董”的人却太过看中器物的经济价值。殊不知如果一件器物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没有被完好地发掘出来,传递开去,那么这件器物的经济价值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 http://www.gg-ar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