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klyh(终不悔)
整理人: danhan(2002-03-20 12:35:03), 站内信件
|
人民币纸币的错版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水印。指钞票上的水印与正常品位置相反,印钞纸上的水印早在造纸过程中就已完成。在印钞厂内,水印纸的堆放是十分严格的,不容许随意搬动,所以绝大多数纸币的水印均能在正常位置。但如果在印钞时水印纸倒置放人印钞机,那就会产生整版纸币水印倒置。
(2)同号票。指在两张同种纸币上出现相同的号码。纸币上的号码是由自动号码机完成的,每印一次,号码机会自动跳一格反复运转,不会同号,但是一旦号码机发生故障,跳簧失灵,即会出现同号票,通常这种情况都会被检验员查出。印钞厂打号时往往是多台号码机同时工作,难免会出现漏检。
(3)露白票。印钞厂的白纸在生产过程中都是自动输送运转的,从白纸到成品需经多道工序,只要一道工序出现纸张折叠,即会产生钞票露白。
(4)漏印票。指纸币上的号码或花纹图案出现遗漏的印刷现象。纸币色彩是由多次印刷综合而成的,每印一次,纸张便会运转一次,其中偶尔会出现一二张印钞纸吸在一起的现象,便会出现漏印。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机械越来越高级,漏印差错将越来越少,但仍不能完全消除。
综观上述介绍的各种错版币,绝大多数属于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失误而形成的次品,有的存世数量之多已很难使人将其与错版币联系起来,即便一些不多见的品种,其价值也远远不能与错版的邮票、磁卡相提并论。普通的错版币价格低廉,一般像叠字、钱文错位等售价仅能比普通品高上几倍而已,传形、合背、合面等错版币虽要少见一些,但总体价值仍不是很高,大多数藏家只是作为趣味品看待。相形之下,另一些因为铸币工匠刻模失误而造成的错版币价格就要贵许多,如在’98泰星公司香港拍卖会上一枚江南“戌戊”一元银币的价高达4000美元,再如英文错版、正反错配等较之普通品其身价也是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一些新闻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故意吹捧夸大所谓错版币的价值,使得不少人对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更多的人则是对其趋之若鸯,奉为大珍。看来确实必须对错版币有一个重新认识,否则一旦被别有用心之徒借机利用,诈取钱财,损失可不会小,这是有先例可循的:
前一时期,所谓的人民币错版被炒得沸沸扬扬,时有某地发现所谓错版币的报道,价格也高得玄乎,从几千、几万乃至到了几十万,一时间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人民币上来,有的人甚至还在家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祈望能寻到一张错版币,圆一圆他的发财梦。究竟有没有错版人民币呢?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部的有关负责人和中国钱币学会的人士曾多次明确指出:建国以来发行的三套人民币,从图样设计到定稿印行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批监督程序,票面图案中的每一个细节全由专家反复斟酌审核,最后定稿报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因此可以说在人民币上根本不存在设计问题,只是在印制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纸漏,产生次品,漏过检验,流入市场,错版人民币确实是有的,但是很少。其性质也只不过是生产过程中的次品,价值不高。
那么那些屡创天价的所谓“错版人民币”又是何等面目呢?如果留心观察,被误作错版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水印移位。较原来位置或高或低或左或右,但总体差别不大。②票面有少许飞白残次。⑦票面裁剪有偏差,不是很整齐。④票面油墨色泽不均匀,或过深,或过谈。只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故而称之为错版币已是十分不妥,若再加以炒作则更没有什么道理了。尽管有关人士一再声明这类轻微残次品没有任何价值,但仍有人对其痴心不改,高价求购,以致市面上还出现一些经过化学加工的变色币也有人买,实在是余毒甚深,误人不浅。
----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