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cky_lang(叶盈盈)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2-05-11 18:50:02), 站内信件
|
其实怕写有关于死亡的文章,因为死亡带给人类的是至大的恐惧,面对那个谁也不曾见过,但却谁都注定要去的幽冥世界,我们在无助地颤抖,死亡到底是什么呢?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曾宣称:“最残酷,最摧心的真理就是死”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他的哲理小说《老实人》中说:“有的人临终会满不在乎地看着自己毁灭,谁要愿意赞美这种高傲的死,尽管去赞美吧,那是一切动物的结局。要我们象动物一样无知无觉地死,除非年龄和疾病把我们的感觉磨得跟它们一样麻痹。一个人捐弃世界,必然遗憾无穷”
……
看过无数的人谈论,描写死亡,但那却并不是死亡本身,或者能让我们真正感知死亡的,就只是目睹一个鲜活生命的死亡过程,并经历一场悲痛的葬礼吧,尤其是至亲至爱的人。或者就是这样,你也未必就能完全地明了死亡本身。
死亡就在你的恐惧和绝望中慢慢来临,生命的气息渐渐地消退,终至完全消失,尸体的一点点僵硬了,体温冰冷如铁,各种器官完全停止了运作。不!这似乎都不能让人恐惧,让人恐惧的是死者的表情,死的一切内容好象都是由它来诠释的,惨淡蜡黄的脸上,双目、嘴唇紧闭,所有的器官成了一种没有意义的象征,荒凉如一片盐碱地,象一片死海,沧桑、幸福、悲苦,欲望……如潮水一样从这里退去。没有任何表情,却有一种人不能理解的表情,恐惧就是从这里放大出去的,并有一种无法阻挡的神秘压力充斥着人的胸膛,使人头晕目眩,隐隐中有一种渗骨的疼痛。
死者横陈在那里,但却象影子一样陡然消失了,生者面对的宛然一部无字的天书,一切突然归于平静,还原到本来的样子,一切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只有想象了,对生者来说,和面前永远不会醒来的亲人唯一的联系就是想象“灵魂”了,那是生命之外一种亘古活着的东西,那里头浓缩和携带着一切人间的色彩和温度,一切的生活琐碎和历史的遗迹,都在里面,以一种神秘无言的形状而存在。
我相信灵魂和肉体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生命的死亡就是灵与肉的分离吗?肉体是可以触摸的,但灵魂呢?灵魂是什么样子?谁见过?谁也没有见过?但谁又能不相信灵魂呢?在死亡巨大的恐惧中,灵魂是我们唯一的慰籍,在心头温情地弥漫。
哀乐象一条沉重地河缓缓地流动,时间在这条河里沉积了太多的往事,如黄河中的苦涩的泥沙。前来吊唁的亲朋似乎都浮在这河里了,而且都往下沉陷着,似乎要陷进这让人难以自拔的泥沙之中。人们举着香烛,燃着纸钱,想对死者说些什么,但一切都晚了。只有哭泣,或撕心裂肺,或默默饮泣是无字的语言,却又象包涵了千言万语,表达着从生到死一切复杂的情感,怀念着曾经的真实,怀念着那些亲切的气息,或关切,或疼爱,或拥或抱,就是打骂也是一种奢侈的甜蜜了……
时间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突然的空格来划一个人一生的句号呢?造物主为什么会让黑白无常把给予人的一切在刹那间收回呢?爱与恨,情与怨以及所有人类的复杂情感顿然消失了,象海市蜃楼过后的沙漠一样,一切都变成了虚无。一个曾经构筑的社会、人情的网结突然解开了,谁能够替代?谁能够重新挽结?谁能够重新划这个句号?谁也不能!
死者撒手尘寰,一切的欲望都伴随着生命力的衰竭而枯萎,一切都不存在,都结束了。但对活着的人来说呢?每个人都会在那种哀痛的感觉中,把目光投向自身,去察看时间在他身上所刻画的年轮;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会从最初的记忆追溯到现在,都会对人生的态度和现存的一切有了深刻而慎重的思考。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谁都不能够重新活一次。
谁都有一死,谁都不能让肉体永生。
死亡对于死者是一场不再上演的人生戏剧,但对生者来说,不论是沙筑土掩,还是灰飞烟灭,伤心的日子总会平静下来,如同激战后身上的伤口和疲惫会在顷刻间活过来一样。活着的一切都将渐渐地恢复,悲痛欲绝的精神震荡会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爱情。
没有人会把悲痛和伤心永远地展示给人看,因为死亡在问我们:什么能够结束?什么不能结束?!它在暗示着一切生命:去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 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觴勸侯贏
三盃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烜赫大梁城 縱使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閤下 白首太玄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