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幽冥夜谈>>鬼谷探幽>>文献资料>>杂文资料>>关于鬼节

主题:关于鬼节
发信人: cool-speaker(零下一度)
整理人: supraboyqd(2004-02-04 18:37:54), 站内信件
  好多人不知道鬼节是那一天,
  包括我,
  搜索了一下,
  找了几篇关于鬼节的帖子,
  拼凑一下给大家发过来,
  


万圣节前:10月31日夜

一年中最“闹鬼”的这天夜里,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

婆们纷纷出动。

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未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

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怪。后来,

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

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

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现在,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

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节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

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裂嘴

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孩子们还常常试图咬住悬挂着的苹果。

美国和加拿大的孩子们在这天穿戴上古怪的服饰去按邻居家的门铃,

并按传统发出“是款待我还是要我耍花招”的威胁。邻居们不管是否

被吓着,总是准备了一些糖果、苹果等点心,孩子们则一一收入自己

的袋内。
   
   这是西方的,
   我们民俗的是……
   嗯,
   接着贴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