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onique(叶子)
整理人: yerk(2002-03-16 09:42:45), 站内信件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秋残,冬至,酷寒。
冷风如刀,大地荒漠,苍天无情。
浪子已无泪。
人在江湖,岂非本就像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
---- 题记
有人说,古龙的小说好似一幅塞北的孤旅图;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更如一首江南的采莲曲。
看惯了琼瑶浪漫幻想主义下的寒烟翠,彩云飞,庭院深深,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看惯了亦舒比烟花更寂寞中的红尘,烈火,绮惑,弄潮儿,风满楼。蓦然沉首于武侠小说中,倍感红颜催人老,清流有顿悟。
读《三少爷的剑》源于一位朋友的要求,话曰:“让你看看正常人的生活。”一向鄙薄武侠小说荒诞夸张无科学依据的我居然也心平气和的看完了全部四十七个章节,倒也尊崇谢晓峰末了那句“我只知道一个人心里若不平静,活着远比死更痛苦得多。”
就如在观看《魔戒现身》时将全副注意力都投向了其背景音乐及人文风景一样,对杀戮的恐惧,对野蛮的鄙视,对暴力的不屑致使脑海对书中的试剑场景愈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书中的人物对话及景物描写。
由文初的“名声,有时就像是个包袱,一个永远都甩不脱的包袱”到中节的“人在江湖,岂非本就像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直至末角简传学的长叹苦笑“芸芸众生中,有谁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小说似乎都极力渲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江湖人命运。一心求作平凡人的“没用的阿吉”可以任人欺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是他是否享受到平凡安静的生活?施恩于他的老苗子受到牵连家破人亡,他能否置之不理,袖手旁观?亲生儿子“小弟”无人管教,性格诡异,行为怪戾,他应否熟视无睹?踏足江湖,如何一个“身不由己”,书中铺陈开来。
“练剑的人,迟早难免要死在别人的剑下的,连逃避都无处逃避。”悲哀。燕十三的悲哀,是为了人。人类。谁知道人类有多少不如意,不幸福,不快乐的事,是隐藏在如意、幸福、快乐中的?谁知道?哑巴丈夫打了妻子,因为这一次他的妻子没有听见他心里的呐喊,因为她永远无法了解,“友情”这两个字的份量,在一个男人心里占得有多重。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无边的腥风血雨,无尽的刀光剑影。兄弟,情谊。敌人,仇恨。尔虞我诈,嬉笑怒骂,义气沦落,风雨凄清,或许,这就是不为我所知的江湖,或许,我永远读不懂谢晓峰的痴情,重情,或许,我依稀幻想那个青梅煮酒的年代。
你是愿意做流星?还是愿意做蜡烛?流星的光芒虽短暂,可是那种无比的辉煌和美丽,又岂是千万根蜡烛所能比得上的。
这世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有光那怕只有一瞬间的光亮也好。另外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让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哪种人才是聪明人?
文中两处相同的描写,抛出同样的选择,人生的选择:瞬间的辉煌,永恒的平凡,你选择什么?花开花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试看潮起潮落,谁是真的英雄?
作者给了答案,在我看来,应该算是答案。由燕十三对谢王孙的仰慕和尊敬中可见一斑:直到现在,他才发觉这老人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他的武功已到了化境,已完全炉火纯青,已与伟大的自然浑为一体。他这种“平凡”,又是从多么不平凡中锻炼出来的?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平凡”两个字?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意味。
小说中最令人深省的一段话:他笑得还是那么平静,那么恬适,谢王孙道:“就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平凡无能,所以我反而能享受一种平凡安静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悲伤。人们又何必要为已经过去的事悲伤?“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是幸运?远是不幸?都怨不上别人。”
这就是人生。如果你真的已经能了解人生,你的悲伤就会少些,快乐就会多些。
夜深人静,从大醉中醒来,忽然发现躺在自己旁边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这种滋味我有没有尝受过。
在欢呼和喝采拜中,一个人回到家里,面对着漆黑的窗户,只希望快点天亮。
这种心情我没有想到过。
虽然我并不赞赏江湖人的敢爱敢恨,敢哭敢笑,虽然我并不遵奉他们的讲义气、有原则,可我依旧期望活着的人应该懂得怎么去享受生命,怎么去追寻快乐。
我真的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变得很快乐。
--- 古龙
仰面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叶子
----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叶子已然飘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