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基督教(Christentum)>>基督教(Evangelische Kirchen)>>临时存放>>圣经的形式与意义

主题:圣经的形式与意义
发信人: peddrluo(诚之)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9:55:36), 站内信件
我个人的理解:
聖經(舊約)是希伯來民族的歷史神話,是他們民族的聖哲經口耳相傳幾個世紀後,由數十位學者編輯而成的一部悲愴的民族史詩,但是卻代表了人類共同的精神(的一部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
由於希伯來民族對“約”的概念很強,因此他們民族的歷史神話由“上帝”創造世界開始,說明上帝給了他們一塊“應許之地”(創1:10 the “Land”),但是人類背離了與上帝的“約”,因此犯了罪。雖然如此,他們民族的上帝並未離棄他們,仍然應許摩西重新得這地為業。五經就是繞著這個主題而發展的。舊約其他的篇章也是猶太民族的歷史記錄,為的是要他們的後人瞭解並銘記他們民族慘痛的歷史,免蹈覆轍。因此,如果把聖經看成是說明地球來源、人類起源的科學記錄,用聖經來反駁現代科學的知識(包括進化論),是十分荒謬的,是讓現代人遠離聖經的一個主因﹔而否認聖經中一部份是神話、要求字字句句的無誤,因而讓人忽略了神話背後的隱喻,也會埋沒了聖經所透出的真理的光輝。
而基督教神学因为要维护“圣经无误”的信念,就会出现许多牵强附会、不三不似的解释。
其实耶稣基督在世时也是个自由派,解释旧约也与法利赛人不同。
圣经的无误不是科学的无误,而是救恩的无误,
用心灵与诚实来读圣经,再参考一些书籍,会帮助我们看出神话背后的真理。
请参考下文: 

聖經的形式與意義
 
◎鄭連明
 
◆聖經不易瞭解
雖然在聖經中很多寶貴的教訓能直接打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如詩篇廿三篇或馬太福音五、六、七章等),但大部分,卻使我們在瞭解時常常遇到很多的困難。這種困難的一半是來自聖經的形式本身。 
形式上看起來聖經是一本「古老」的書。該書又不是同一個時候寫的。舊約最早部分遠在主前十二世紀,新約最遲部分卻在主後二世紀完成,前後費了一千幾百年的時間。並且這一本聖經以現在的形態存在已十八世紀之久。 
今天要研究這本兩千至三千年前的書,當然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主要的阻礙有二:第一是語言上的困難。聖經是用古代難懂的希伯來文(舊約)與希臘文(新約)寫下了最初的記錄,因此絕大多數的讀者只能藉翻譯文來體會原作者的意思。聖經的翻譯無論是英文、中文或台語,都經過一些熱誠的學者們長期努力的結果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信任其內容都很可靠。不過,我們也得坦白地承認,任何翻譯文如何優秀也不能完全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有特別的文法構造與表達方式。 
第二是思想上的困難。當時的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完全與我們不同。他們對當時的許多自然現象沒有像我們今天一樣的知識或控制力,因此很多表現方法以我們的立場看來很幼稚。廿世紀與十六世紀就有極大的思想差別,何況兩千年至三千年前的人的思想常使我們難以瞭解。 
不過,人性的本質雖然經過幾千年基本上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因此,我們才可以由這些古代人的生活思想中得到許多有關上帝與人基本關係的寶貴教訓。然而,他們確實用了古代的思想與言語為表達這種真理的方法與形式。 
◆古代近東文化的產物
今天許多人誤會基督教是從西洋來的「洋教」,而聖經是西洋文化的產物。實際上基督教源發於亞洲,而聖經是亞洲文化的產物。 
不過,亞洲很廣大,遠東中國文化與南亞的印度文化之間就有極大的差別,不用說聖經所屬的近東文化與我們文化間的相差是更大的。同時,廿世紀的人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在思想上使我們更遠離古代的近東文化。舉例之:聖經的記者們根本沒有關心數字的正確性,今天的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數學,習慣用正確的數字,但當時的近東人對這種事卻毫無關心。更重要的特點就是古時近東人富有想像力,善於使用象徵的,富於畫趣的言語,常以詩歌來表達他們的思想。聖經裡這種古代近東文化的特色,是我們這些關心寫實的、科學的現代人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獨特的文學集成
聖經也是一本「文學」,這並不是說全部的內容都具有文學上很高的價值,雖然聖經裡有一些部分的文學價值很高,使許多文學的教授們讚美。整個地說,聖經是以種種形式的文學所集成的一本書。聖經的內容簡單地說起來,舊約可分為律法、歷史、詩書與先知;新約可分為福音書、行傳、書信與啟示錄。雖然有這種大分類,但裡面的形式、內容是很多種類的。 
聖經是由很多作者與編者來完成的,他們有的是君王、祭司、先知、文士、詩人、牧人、漁夫或醫生等。它更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文學形式來構成;就是故事、戲劇、年代誌、傳說,有關天然戀愛或戰爭的詩歌,公共崇拜或私人禮拜的讚美詩、信函、講道、傳記和論文等等。 
不過,做為文學集成的聖經最奇特的事實就是,通過這種多樣多色的表現形式中卻有一貫的意義與信息。聖經真正是一本獨特的文學集成。 
◆啟示的間接性
聖經是什麼?不是人寫的嗎?是幾千年前的古人所記載的文書。相信這種聖經為唯一的上帝啟示不是愚拙嗎?首先要記得,這種事情是因為上帝的啟示要顯示給我們「人類」而來的。上帝的話語不是做為一種觀念或理論,乃是成為人而臨到人的世界。上帝的啟示不是在空中的幻影,乃是道成肉身的啟示。上帝的旨意要使人類瞭解、明白必定要以人可看見、可聽見,而可接觸的範圍內發生(約翰一書1節)。 
上帝的啟示既然要用地上的形態來顯示給人類,那麼上帝的啟示絕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人的因素包圍著它。永遠而超越空間的上帝要受限於時間與空間之內。神學上稱謂「啟示的間接性」。因為上帝的啟示並非直接的顯示,祂的話語也非直接從天上來的聲音,所以要真正接受啟示也不是依靠「看」或「聽」而已,一定要以「信仰」來瞭解。假如不是聖靈的幫助與信仰的眼光接受聖經,我們所看所唸的只不過是一本人的書而已。 
實際上,上帝間接性的啟示乃是由於上帝的恩惠,假如我們直接看見上帝就不能存活(出埃及記卅三章20節)。上帝願意「虛己」(腓立比書二章7節)下降成為我們能夠看見的形態啟示給我們本身就是上帝的憐憫與愛,這就是道成肉身的意義,同時也是上帝的話語被記載於聖經裡面的意義。 
◆以基督為中心的時代見證
聖經是某一時代某一些人所寫所記載下來的文書,這些人都受其時代思想的影響與其環境的限制。因此聖經也可以像一般的書籍或文獻,適用言語上的研究或歷史批評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不但不是對聖經神聖性的一種僭妄,反而能使我們更徹底地瞭解聖經裡面的正確真理。 
不過,聖經不是人的話語,聖經不是文學、科學、歷史或藝術的書,也不是有關宗教經驗與宗教思想的書,聖經也不是倫理道德的教科書,更不是提示一種宗教人生觀的哲學書,當然你可以從聖經裡得到這些知識或教訓,但假如它只是這種書,就絕不是一本上帝的話語。 
聖經的中心內容是上帝的啟示主耶穌基督。舊約聖經雖然不是直接與耶穌有關係,但耶穌且指它說:「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翰福音五章39節)。因此與耶穌基督有直接關係的新約更不用說了。新舊約全書六十六本,內容相異各有特色,雖然互相間好像沒有關係,但是全部都以基督為其內容中心。 
◆「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意義
十九世紀末了(1895年)在美國產生了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運動,反對當時很普遍的自由神學。該主義的首項主張乃聖經的無謬性(Inerrancy of the Bible),也就是字句靈感說或口述靈感說(Verbal Inspiration)。可惜我們教會也被這種外國運動所影響,許多人不知其歷史背景而高唱著基要口號。 
字句靈感說就是主張聖經是由上帝的靈感所默示而寫成的,因此聖經全書(原文)的一字一句都無謬。我們都很願意這樣相信,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字句靈感說就是主張著上帝的啟示在聖經裡直接顯現,而忘記了啟示在本質上一定要帶著間接性。上帝的啟示要使人瞭解一定要取人的形態。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不是因為自動的、機械的,字句上無謬而來,乃是由聖靈與信仰的神蹟而來。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但這並不是讀寫聖經的著者們都失去了知覺,只成為上帝手中的一支筆桿。雖有上帝的默示,但是寫的著者還是人,受著當時的思想環境所影響,也可能有記憶或文法上的錯誤。因為被聖靈感動的人並不是成為聖靈本身。 
在聖經中,上帝話語的啟示是上帝「道成肉身」神蹟的一部分。假如使徒們不是一些會錯誤的人,只是他們所領受的講出來或自動地寫出來,那麼他們說出上帝話語就不是一種上帝謙卑的神蹟,他們的表現並非恩典乃是傀儡似的。 
這些有罪而會錯誤的人能說出上帝的話,是如同福音書中任何神蹟一樣的不可思議而神奇。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將這種神蹟性事實視為真正的字句靈感說(Verbal Inspiration),而與所謂文字無謬說(Literalist Infallibility)或字句受靈感(Verbal Inspiredness)區別。他的字句靈感說定義就是:「會錯誤並且帶很多缺點的人的話,如此就被上帝使用,而不管其人的錯誤而被接受。」我們相信聖經為上帝的話語,便是相信這種神蹟。 
◆在經節中與活著的主基督相遇
由內容說起來,聖經是為上帝話語本身的基督耶穌做見證的。因此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基本上就是說在聖經裡,上帝啟示話語本身的基督為其中心內容。馬丁路德著名的比喻──「聖經就是基督在躺著的馬槽」──便是這種意思。他特別強調聖經的中心乃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與其十字架。因此我們絕不能離開耶穌基督來唸聖經。 
對聖經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在聖經的任何句節中都要與活著的主基督相遇。 
(本文節錄自《開我的眼睛》第二章「何謂聖經」) 
【註】《開我的眼睛》,鄭連明、畢德生/編著,使者出版社,定價100元。歡迎洽購,台南本社業務部電話:06-2356277轉120、122,傳真:06-2356287;台北分社電話:02-23635247、傳真:02-23631304。 




----
我是誠之。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故君子誠之為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