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tually()
整理人: burn4brazil(2002-02-25 22:43:39), 站内信件
|
前言: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音乐介绍,所以虽然很长(翻译后大概是5000字),也忍不住 想译给大伙儿看看. 其实一直以来自己都在这么做着,把自己喜欢的爵士乐推荐给大家.想来已有Soul
Jazz, Chet Baker, Bill Evans, Bossa Nova等等.基本上没有考虑别人的需 要.承蒙JASON大人看得起,大多贴上了精华区,因而也有了动力去继续. 对于融合爵士乐,大伙儿可能真不太熟悉.因为对于经典的爵士乐,如Big Band, Swing,Bop等,都有较多机会去了解,而fusion则是相对比较新的一种. 由于帖子挺长的,现在用的中文系统又不支持离线写作,不能先写好才敲入,唯有
分开数篇上贴了.
原作:RICHARD S. GINELL
"融合"这词本身的含义有点模糊(融合什么?).今天它的含义已变得如此广 泛以致它和它的本意 -- 70年代美国爵士音乐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 之间
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你必然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融合爵士乐?融合
爵士本叫做摇滚爵士乐,只存在于70年代.但它被错误地推广到这些年来的其他 乐风.而这些乐风更偏向于容易受落的流行乐或轻松的R&B,而非爵士乐.比如, the Grover Washington Jr.或是Kenny G的演奏作品.即便是摇滚爵士乐现在 也被误解为60年代末以号类吹奏乐器来丰富音色的流行/摇滚乐(就象Blood, Sweat & Tears, Chicargo, The Ides of March). 然而按照旧的定义,融合 爵士乐指的是一种含有爵士即兴和摇滚节奏,力量等各种音乐元素的混合体.它 形成于60年代后期 -- 摇滚乐的黄金时代,并且远比其后来意义上的融合更加坚
韧,抽象和更具感染力. 人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是,谁创造了融合乐?有的人认为是larry Corvell. 因为他引入了一种以摇滚为主的外表粗糙的音调.而非1966年Free Spitits或 1967年Garry Burton等爵士团体的吉他手所演奏的圆润平滑的音调那样.其他 人会更注重摇滚与蓝调的元素 -- Charles Lloyd四人乐队的鼓手Jack DeJohnette和钢琴手Keith Jarrett玩的那种.这支乐队在1967年得到了众多摇 滚乐迷的欢迎,尽管它使用了原音乐器.远在英格兰,爵士口琴家Brian Auger和 乐队the Trinity借助流行的影响力和衣着的风格在60年代后期也在朝着这一方
向发展.人们甚至可以追溯到1959年,Ray Charles的先锋试验.当时他在他的福 音/蓝调/爵士热门歌曲What'd I Say中使用了Wurlitzer牌电子琴.1966年 Cannonball Adderley四人乐队中的Joe Zawinul也用了这种电子琴演奏了有着 福音色彩的Mercy, Mercy, Mercy. 或者,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第一首摇滚爵士 乐的融合作品也许要算是1958年猫王Elvis Presley的电影原声大碟King Creole
.这张大碟混合了迪西兰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乐的风格,真有点怪怪的.总之,在这
个问题上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再续)
-- 深 情 小 号 犹 若 钢 琴 加 小 提 琴 。 若 然 过 于 悲 凉 , 让 鼓 悄 然 加 入 。 原 来 吉 它 都 可以 很 高 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184.18.152] 发信人: actually (旁 观 者), 信区: Jazz 标 题: Fusion Jazz - 融合爵士乐 (2)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at Mar 25 19:32:29 2000), 站内信件 然而,对于是谁令得融合乐为大众所知,成为重要的流派,并带领和培养了以 后融合乐的领导者,好象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这人就是Miles Davis.他充满 了创新精神,永不知疲倦,熟悉了解60年代后期的摇滚乐和R&B并从中汲养. 正如爵士本身诞生于"吼叫的20年代" (旁观者注:指美国20年代经济发达时 期),摇滚及与之一起产生的灵魂乐则是出现在1964年劈头四入侵之后.对于摇滚, 许多领域的感觉敏锐地艺术家们都感到其重要性及对文化的影响.随着日渐消退 的爵士逐渐变成硬暴勃派与愤怒的前卫派之争,许多音乐家对此感到厌倦或想寻 求其他音乐形式.他们开始留意摇滚乐了.虽然摇滚乐从一开始有些荒诞不羁的样 子,但它迅速发展成形式多样,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电子琴的引入则为键盘手 展示了一片前景广阔的声响探索空间.这些电子乐器包括有Wurlitzer牌和 Fender-Rhodes牌的电子琴,Hohner牌的clavinet钢琴, ARP,Moog,Oberheim 和其他品牌的电子合成器,以及如Echoplex牌的声效器和环状调节器.电吉他则是 从一本正经得独奏乐器转而成为一件吵闹扎眼的家伙.而原音贝斯则让位给更适 合手提的吉他状的电子琴.就连鼓手也改变了他们的风格,暴勃式的碎点敲法变成 了每拍都加重力量的带有摇滚风格的敲法. 对于MILES来说,把爵士和摇滚融合在一起就是一次进化过程.他的灵感来源 于Zawinul使用电子琴的构想.逐渐的他加入更多的键盘和电吉他.首先是从Tony Williams开始.接着Jack DeJohnette加快节拍,删去旧式的背景和声,在剩下的 狂暴汹涌的音乐底子上再用小号独奏加以修饰.这一改革始于1967年后半年(不过 在多年以后其效力仍未显现).在作品Miles In The Sky和Filles de Kilimaniar o 中,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许多.终于,Miles的第一张电声代表作In A Silent Way 和Bitches Brew的发行向全世界宣告MILES已经给来自于摇滚乐的挑战以迎头痛 击.尽管在节奏上可以听出摇滚的影响,Bitches Brew味道浓厚而意味深远,毫无 疑问是1970年发行的一张出乎意料的佳作.它取得了黄金唱片销量并开启了融合 爵士乐的时代. (待续.) -- 深 情 小 号 犹 若 钢 琴 加 小 提 琴 。 若 然 过 于 悲 凉 , 让 鼓 悄 然 加 入 。 原 来 吉 它 都 可以 很 高 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184.18.152]
发信人: actually (旁 观 者), 信区: Jazz 标 题: Fusion Jazz - 融合爵士乐 (3)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un Mar 26 15:07:01 2000), 站内信件 Miles培养过的融合派乐手数不胜数.Herbie Hancock就是其中一位.Herbie 在离开Miles的乐队后新组了一支名叫Sextet的乐队,进一步探索电声乐器的发展 空间.Miles的原鼓手Tonly Williams也另组了自己的爵士团体Lifetime.这是 一支吵闹和精力旺盛的三人乐队,它深深地受到了Jimi Hendrix所创新的噪声音 乐的影响.Zawinul和Wayne Shroter在1970年联手组成Weather Report,扛起 摇滚爵士乐的大旗直到80年代中乐队的解散.这支乐队对于能在想象空间任意驰 骋的电声乐器和自由自在的即兴很有慧根,并且喜欢加入第三世界的音乐元素.而 吉他手John McLaughlin先是跟随了Lifetime,后来又同Mahawishnu交响乐团合 作.他把高容量与快速融为一体的演奏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广大摇滚乐迷 得欢迎.此外,钢琴手Chick Corea也深深受惠于Miles.他录制了一张充满巴西风 格的大碟Return To Forever.但在之后再版时,他提高了音量使之转而变成摇滚 得味道.还有Jarrett,他无疑是一个在电子键盘上就兴奋和激动的剑客,这就好象 Lifetime当中的口琴手Larry Young. 其他爵士老手则开始尝试新的探索.Cannonball Adderley当然是要提的:他 从一开始就和Miles互相交流看法.在1970年以后的几年,Cannonball的作品更像 是电声融合乐,而不是他原来的风格.Donald Byrd起初是在这一新的领域里小心 摸索,然后以一张伟大的唱片Electric Byrd一鸣惊人.灵魂乐/爵士乐手Les McCa nn 在经过了一番谨慎的尝试之后,也突然跳入融合的潮流:扭开Rhodes电子琴,打开 合成器,制作出一些值得一听的融合作品.甚至连Ornette Coleman也转变了过来. 他组成Prime Time乐队,开创了具有放克和复杂电声的音乐方向,至今仍坚持不懈 . 其他喜欢冒险的摇滚吉他手,如Frank Zappa,Jeff Beck和Carlos Santana也从 各自的流派加入到融合乐中来:Santana把大量拉丁音乐的热力带入他的爵士音乐 (1972-1975).新的融合乐明星在大乐团中冒了出来 -- 钢琴手George Duke(来 自于Cannonball和Zappa的乐团),小提琴手Jean-Luc Ponty,鼓手Billy Cobham 和钢琴手Jan Hammer(来自于Mahavishnu),贝斯手Jaco Pastorius(Weather Report),吉他手Al DiMeola,贝斯手Stanley Clarke和鼓手Lenny White(来自 于Return To Forever). 这是一段活力十足和令人兴奋的爵士时期 -- 至少对电声乐而言是这样.而 且看上去这样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就在70年代末之前,白热化的融合乐开始分流 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还有待分门别类.Miles把哇哇器(旁观者注:消音器)放 在他的小号上,带出一股有着浓浓的热带丛林气息的迷离电声色彩.这种风格的转 变令得许多人无法理解.在1975年Miles出于健康考虑而退休后,这种风格的探索 也随之消失.Hancock则是解散了Sextet,组成了一支伟大的热卖融合乐队Headhun ter. 但后来他又慢慢地在几种流派中摇摆,分散了精力.Jarrett也出于对大钢琴地挚 爱而出人意料地放弃电声乐器.其他绝大部分键盘手,包括Corea和Hancock最终 也部分或全部地采取了相同的立场.McLaughlin离开了Mahavishnu,新组了一支 印度风格的原音乐队Shakti.之后常常冲动地脱离或又重新踏足电声乐.在这以后 掀起第二次电声浪潮的爵士乐团,如Spyro Gyra和Yellow Jackets,大都走较温 和的R&B/放克/流行爵士的路线.这些团体最终也比真正的融合爵士乐吸引到更多 的听众.此外,在融合乐的社团赞助人的共同选择和引导下,摇滚带来的灵感日益 枯竭,而且80年代中硬暴勃的复兴和Wynton Marsalis连同他的导师Stanley Crouch广泛宣传反对电声乐器,这些因素都令得融合爵士看来是难免要被扔到历 史的垃圾箱里去了. 但事情并不完全这样.从1981年起,Miles Davis东山再起,继续大量使用电子 合成器,直到去世.Zawinul也继续担起Weather Report的任务,制作动听的电声 融合乐.Corea时不时和他的融合乐队Electric Band旅行表演和录制唱片.吉他 手John Scofield,Pat Metheny和Mike Stern也已经找到他们的理想的融合乐 之路.年轻一点的团体如Medeski,Martin和Wood也使到70年代的融合乐与放克 再度得到人们的注意,并把它推向90年代的新方向.尽管融合爵士乐被其他各种流 派的吵杂声掩盖在底下,但真正的融合乐仍然离我们大家很近,很近...... 十张推荐唱片: 1.Miles Davis, In A Silent Way (Columbia) 2.Miles Davis, Bitches Brew, (Columbia, 2CD) 3.Herbie Hancock, Mwandishi: The Complete Warner Bros. Recordings (Warner Bros., 2CD) 4.The Tony Williams Lifetime, Sepctrum: The Anthology (Verve, 2CD) 5.Weather Report, Weather Report (Columbia) 6.Chick Corea with Return To Forever, Return To The Seventh Galaxy (Verve, 2CD) 7.Carlos Santana and John McLaughlin, Love, Devotion, Surrender (Columbia) 8.Jaco Pastorius, Jaco Pastorius (Epic) 9.John Scofield,Liquid Love: The Best of John Scofield (Gramavision) 10.Medeski, Martin and Wood, Friday Afternoon In The University (Gramavision) -- 深 情 小 号 犹 若 钢 琴 加 小 提 琴 。 若 然 过 于 悲 凉 , 让 鼓 悄 然 加 入 。 原 来 吉 它 都 可以 很 高 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184.18.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