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ennyboy()
整理人: burn4brazil(2002-02-25 22:30:04), 站内信件
|
爵士樂淺說
資料來源:聽見100%的爵士樂
解放靈魂的即興力量
提起爵士樂,許多人腦海中大概都會出現這樣子的刻板印象:哦,我聽不懂的上 層階級享受。事實上,從19世紀末爵士樂出現開始,這種音樂從來就不曾專屬於 哪一個特定階級。更貼近事實地說,爵士音樂甚至誕生於中下層社會。
陳述心與靈的本能音樂
大部份的音樂學者都肯定爵士樂源於非洲黑人傳統民謠,以及演進至美洲黑 奴做為紓發內心鬱悶之途的工作歌(Work Songs),還有之後再逐漸發展出來的 藍調音樂,這種音樂"樂如其名"地聽來十分憂鬱(Blue)。這些樂風都是以往以 白人為主導的古典樂界所未曾聽聞的。先不要管它們的結構、樂理等等這些無濟 於聆聽興味的八股分析公式,最重要的是,這類黑人音樂讓白人目瞪口呆地從中 碰觸到了赤裸裸的"心與靈"。在這之前,所謂的正統音樂多半將感情藏匿於制式 結構裡,即使澎湃如命運交響曲,你也很難跟著音樂的流動直接呼號出自己真正 的感受。黑人音樂不一樣,從歌曲中直陳想法幾乎是他們的本能,這一點理所當 然地遺傳到了爵士樂身上。
黑白共同參與的多樣融合
多數學者相信爵士的正式雛型形成在19世紀末。當時由於黑人音樂為白人社 會所帶來的震撼,相對地在歐洲某些地區像是巴黎等地的音樂家,也嘗試著將白 人音樂的元素揉入黑人音樂裡,進而搭建出極為複雜且多層次、多變化的音樂類 型。所以,另一個要澄清的觀念是,爵士樂打從一開始就是黑白共同參與的,它 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音樂。剛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爵士樂團,多為走唱街頭 的表演團體。也可以說,他們是世紀交接時的「那卡西」。
20、30年代的主流音樂
一直到1920年代,爵士樂推廣開來,成為彼時流行的主流音樂。如果你看過 描繪當時美國角頭盤據的黑幫電影,像是「棉花田俱樂部」、「四海好傢伙」之 類的片子,一定看過老大上的高檔餐廳裡,必有演奏爵士樂的大樂團。當時樂團 排場越大就越有面子,演奏的內容倒是其次。到了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出現了 ,這下餐廳老板可雇不起那麼多樂手,於是樂團人事精簡,但失業的恐怖襲捲了 整個美國,於是表面聽來十分安詳愉快的搖擺樂派(Swing)出現了。Benny Goo dman這位搖擺樂之王就是這麼垂名青史的。雖然不斷有些細細唸的聲音表示他的 音樂太過商業化,不過不可否認地,這個好人(Goodman)的音樂的確為當時爵士 樂的繼續維持主流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東岸咆哮樂派(Bop)的誕生
進入1940年代後,一些以爵士興亡為己任的自省派樂手從紐約冒出頭來,這 些多半來自東岸酒吧的樂手將爵士視做一門非常嚴重的學問,他們往往堅持在演 奏時要西裝畢挺,因為他們是正式的音樂家。這群年輕樂手的嚴謹態度果然創下 了爵士史上做重要的革命之一-Bop樂派。這些樂手極端強調爵士樂最最精髓之處 應為「即興」;除此之外,他們在樂句結構上的重整與解構亦是音樂史上前所未 見的。幾名代表樂手像是傳奇天才「Bird」 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 、Bud Powell...等人對於音樂大刀闊斧的實驗,為爵士樂解放靈魂的宗旨連結上 高難度技巧的曲式鷹架。
西岸的酷派(Cool School)興起
是的,有東必有西,東岸的Bop如火如荼地撩了一陣子的原,西岸樂手也不甘 寂寞地發展出他們自己的特有風格。許多來自美國西岸的樂手出身於古典音樂學 院,諸如:Bill Evens、Miles Davis、Dave Brubeck、Lennie Tristano... 等 代表性樂手及創作者,都受過嚴格古典音樂教育。在他們的作品裡強調的重點在 於嚴謹的曲式結構設計,因此許多西岸樂手要求在演奏樂曲前要有精心的前置作 業,在演奏技巧上也極力要求,也因此他們的演奏風格讓人聽起來比較具有客觀 冷靜的特質,尤其是相較於非常強調情感奔放的Bop,西岸爵士的耳感就顯得較「 酷」了。於是,這些作品就被冠上「Cool School」的封號,與東岸熱鬧的Bop各 據一方。
解放熱與冷的自由爵士
一些出身於Bop和Cool School的樂手,為追求黑人音樂原本的解放精神,進 而探究在爵士樂裡的思考層面,並且在曲式上進行解構及重新建構的工作,一般 人認為甚難理解的Free Jazz因之漸漸形成。其實Free Jazz的出現如同其他樂派 一樣,並非一時之間蹦出來的;之所以會被定名為Free Jazz,一般認為是在Orn ette Coleman的“Free Jazz”專輯後,這類難以歸類的爵士樂才被冠上「自由爵 士」這樣聽來十分「自由」的名稱。其實這所謂的「自由」並不是完完全全的毫 無規章,「Free Jazz」最難的特點在於它要試圖藉音樂的複雜結構規定去尋求精 神與靈魂上的自由解放,這也是為何John Coltrane、Eric Dolphy、John Zorn. ... 等等樂手會如此被樂界視做瑰寶的原因之一。
對搖滾樂的反撲-融合爵士(Fusion)
在這之後的爵士樂,進入了百家爭鳴的世代。各形各色的音樂元素,相繼影 響了爵士樂風。特別重要的是在1950年代搖滾樂出現之後,這股音樂史上前所未 有的大潮流同樣衝激到了爵士樂。幾位頗具前瞻性的樂手,像是:Miles Davis、 Chick Korea、 Herbie Hancock...等等,就大刀闊斧地將搖滾樂的因子加入爵士 裡,再「融合」其它各種樂風,創造出「Fusion(融合)」音樂革命。此時電子 聲音也被延用進入爵士生命,這是當初許多爵士樂手及樂迷未曾料想到的。
永遠求新求變的追尋
爵士音樂進行到現在,如同其它音樂類型一樣,仍然還在發展茁壯。在不同 地區的爵士也攙入不同地區的特色。爵士樂,就像這種音樂本身的自由解放精神 ,還在不斷地探索更立體的思維空間,以及變化出更多姿多采的面貌。這,也就 是爵士樂最引人入勝的地方。直接面對爵士樂對靈魂的挑逗,那是生命中一大享 受。
--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
叮咚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8.131.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