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red_angle(2002-03-02 05:35:50), 站内信件
|
读书杂记(茅盾)
《白杨礼赞》和《风景谈》,可能是茅盾的最高代表作。不论是文字、技巧和思想都趋于成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是明朗向上的。还记得第一次从语文本上读到《白杨礼赞》,仿佛被作者带进了黄士高原上,亲身感受到,在一望无无际的高原上,那一株株的白杨树的不平凡。《白杨》取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高原的辽阔,单调的黄与绿,衫托白杨树的英姿,对比十分强烈。《风景谈》的意境更开阔,画面更美。手法上没有白杨的直露,含蓄多了,是层层渐进式,作者的感情溶入了字里行间,看似谈风景,实是谈人,是一曲时代精神的赞美歌。你好容易被作者所描写的画画陶醉,又会为作者着重刻画的精神面颜而深深感动,由简单的画画,带出不简单的内涵,绝!
但给我印象更深却是作者前期两篇散文《雾》和《卖豆腐的哨子声》,这两篇文章,大概是写于同一时期,风格接近,有如双峰对峙,两水分水,共同代表着作者前期散文的高峰。和前两篇不同,这两篇的感情基调浸满伤感的,更多是表现出一种人文精情和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所以笔端下流露出是压抑和无奈的。
《卖豆腐的哨子》,写于日本,但我无意对作者的心路历程作出附会的猜测,虽然在文中,作者说“每次听到这哨子声,引起我的不少怅惘”,却跟着有两个很长的排比句排除了不是“乡愁”,也不是“因为烟云的过去”,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的“怅惘”很言?在手法上,你可称为伏笔,也可叫做悬念,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迷惘,并不是写作技艺,这篇短文所以吸引我,正是作者这样无言的怅惘,这份说不出的感觉令我也有种难言的同感。。。
跟着作者由虚到实,接着写了在夜市中见到“冒着寒风在嚷嚷然叫卖的衣衫褴褛的小贩子”,也“总 是感得了说不出的怅惘的心情。”“我仿佛从他们那雄辩的夸卖中声中感到了他们们心的哀诉,我仿佛看见他们呼出的热气在天空中凝集为一片灰色的云。”
作者的怅惘,原来并不是“断鸿声里,斜阳暮”的个人闲愁,而是暗藏广厦千万间的渴望。曾有一次,我也有这种感觉。是在峨眉山崎岖的山路上,看见那些背着沉重东西的人,有白发老人,有童稚少年,他们无不是衣衫破旧,弯着腰,低着头,额头仿佛点着石级(一是因为太重,二是上山为保持平衡,身体要尽量前倾),汗水一颗颗滴在脚下的薄冰上,瞬间凝固。。。。这是伏尔加河的纤夫吗?他们背负的其实是沉甸甸的生活,他们是被穷困压得喘不过气来。。。。所有的美景刹间黯然失色,我慢慢地,一步步下山,心变得十分沉重。真的,我想到了这篇文章,想到了这哨子声。
《哨子》由虚入笔,以实作结,《雾》,却相反,以实而起,感叹结束。一开笔,作者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十分迷人,带着梦幻般美的山景。“那最高的一座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得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引起非人间的缥纱的思想的。”
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无边的漆黑一片中,只有寂静,只有黑暗,而在远处的山顶上,高高的 半空中,亮着一团灯火,你能不被吸引?你能不觉得它美?你的思想是否因为这片光明而变得浮想不定?简单的夜,简单的画画,简单的灯火,谁说简单不美,不迷人?
接下来的一段,我一直不堪理解,是说“在白天看来,却平凡得很。”说这山峰“竟还有濯濯地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这不但不美,还有点丑了,和令作者醉心晚上美景反差太多。是另有所指,还是为了反衬晚上的美?
因为雾遮没了山峰,让作家看不见这美与丑,所以“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作者用用寒风和冰雪和雾作对比的方法,说出雾的可恶,甚至是可怕:“寒风和冰雪的天气可以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废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野外从着力呢!”
我认为这是一段至理名言,不但符合自然规律,又提升到哲理的高度上。是全文的文眼或中心,也是作者讨厌雾的真正原因,雾抹煞一切,让人分不出美丑已是可厌,更可怕是雾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颓废,让人失去去奋斗,渐渐地在精神上死去。这文章写于1928年,我对历史没研究,不清楚这段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但可以看出,作者这篇文章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所以既使是现在,也还有种让人警醒的作用。
随后,作家进一步写到雾变成牛毛雨,是依然抹煞一切,“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后身的牛毛雨老是象帘子一样挂在窗前。”。相信很多人读过高尔基的《海燕》,总忘不了哪句激动人心的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大意),会不会有共通处?我想。
作家由实而虚,或由虚到实,都是那样的自然和不着痕迹,有感而发,让人十分信服。虽然这两篇短文在艺术上和思想上,不及前两篇,但在千字之右,有这样大的容量,有这种深的思想,真是不多见。实是散文中的奇葩。
茅盾的本色是个小说家,代表作《子夜》(惭愧,我没看过)被推为中国左翼文学的扛之作,他的散文与小说一脉相通,现实感很强,和一般散文作家的自然写意大不相同,是另一种韵味。看看这四篇吧,绝对是值得一看再看。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