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漫画卡通>>业界状况>>内地>>关于中国动画商业化的思考(一)

主题:关于中国动画商业化的思考(一)
发信人: feic()
整理人: fires(2000-10-16 12:25:12), 站内信件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agcw.yeah.net
请勿转载


关于中国动画商业化的思考(一)

作者:Gunnm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明了动画片具有商品性、

全民性,强调了中国当代动画业需要规范的商业市场,中国社会需要改变对动画

的传统观念,才能实现中国动画的复兴。

关键词 动画 文化商品 卡通消费 动画经济
 



  时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过去与未来,犹如前后两个分格,若无恰

当的剪辑点,便只能被分割。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动画,若缺少市场的有力支点

,单凭政府扶持的杠杆一端亦难遏制动画市场滑坡的趋势。于是,人们呼唤市场

,思索动画与商业的关系。

  动画片1877年诞生于法国,它早于电影发明之前。中国动画片始于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创始人为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从中

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美国卡通片中得到启发,完成了第一部动画片《

大闹画室》。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

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

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

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

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

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

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

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

、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

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

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

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

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

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

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

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

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

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

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

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

门。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

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

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

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

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造型艺术和动

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大

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

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

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

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

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

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

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

片。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

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

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

期。从结束文革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

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

,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

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

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

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

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

品,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

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

》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

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

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

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

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

。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人参果》、《淘

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黑猫警长》

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

,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

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

;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

作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动画业原有的那种“十年磨一剑”的不计产

出的创作方式因为缺少相应的商业运作,渐渐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入九十

年代后,大量外国优秀动画作品的涌入,中国的动画业受到空前的冲击。虽然近

几年政府大力扶持本国动画,组织拍摄了大量的动画作品,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动画业正处于一个低谷的同时,也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目前,我国的动画片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商业经营上,与发达国家的动

画业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是我国动画片的产量太低,1999年全国总产

量约6000分钟,只有日本一家动画公司一个月的产量。中央电视台每年的动画片

节目量仍只有50%,其余时段就用重播填补,而各地方台以前片源充足,但在政府

宣布扶持国产动画后却面临无片可放的尴尬处境。
    
    未完待续,更多内容请访问agcw.yeah.net



--
欢迎光临春虫的AGC世界
精彩的动画、漫画、游戏站点,有原创漫画、同人小说、精美图片、动画歌曲等内容!
http://agcw.yeah.net 
回复时请“寄一份给原作者”

※ 修改:.feic 于 Oct  5 19:40:45 修改本文.[FROM: 211.97.67.193]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1.97.68.6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