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amhearting(绝对心跳)
整理人: unlimited(2002-02-11 01:14:37), 站内信件
|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三钗之谜》是红学出新之作,其演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身世与结局,颇能贴切于曹著的原意。然而说实话,从头看下去,却有一篇不如一篇之憾。
《秦可卿之死》是其中写得最好的,我个人认为,脉络也是最接近曹著原意的一篇。试想也够奇怪的,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贾府,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如何却是演红楼梦曲子的警幻仙姑之妹,如何竟使老太君贾母夸为“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如何与尖酸刻薄的凤辣子亲如姐妹,并且,在归天时托给凤姐的梦那样的有见地,最为奇怪的是,她的丧仪排场之大几乎无人能及。刘心武破解这些谜团完全能够自圆其说,几乎是无懈可击。《秦可卿之死》可以贴到曹著后面去。当然,语言得大刀阔斧地改,如果真能转换成与曹著相仿的符码,那就真是一篇了不起的著作了。
据刘心武的研究理论,秦可卿的死和贾元春是有直接联系的。故在《贾元春之死》开篇就透过元妃的心思,把秦氏之死的原由干脆说了个明明白白。这原由在《秦可卿之死》里还若隐若现,仿佛假山背后闪烁的毫光,虽看不真切,却能领受其玄妙。《贾元春之死》的直白,全不是曹氏下笔的气脉。
元妃为稳定自己和家族的地位而走的这至关重要的一着,竟然是告发秦可卿“皇兄遗孤”的真实身份,诺大一个世家所依傍的皇妃似乎不应有这等下作之举,虽说是你死我活的皇权争斗,到底失却了一种煌煌大家气派和手段。作家解这一连环扣,在关键的一扣上大失水准,虽于鹡鸰香念珠、蜡油冻佛手等道具,道观乞巧等细节运用可称得巧妙,终使全篇小说回天乏力。此外,元妃在智通寺被缢死的情节,一看便知直接来自于杨贵妃命丧马嵬坡,不过皇也非彼皇,妃也非彼妃,比起明皇与杨妃的缠绵与无奈,不知差了几千里远!刘心武倒是明说这两者之间无可比性,但似乎就更不应因此而减弱细节的厚度,倒是应写出另一番恢宏气象,使之堪与那段历史遥相对应。然而作品写到此处竟然没有高潮!可谓找了一个精彩的上联,却对了一个糟糕的下联——横批怎样立得起来!
妙玉的身世在这三篇小说中尤其演绎得差,简直是生拉硬扯的附会,于妙玉人品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固然就红楼梦曲子看来,她是荷花出淤泥而被染,但如何染法却应大有文章,不应象刘心武描写的那样粗鄙不堪。此节若放在《拍案惊奇》里,或可博得喝彩,但是探源《红楼梦》,却大大地杀伐了曹著的水平,是万万使不得的。
整部《红楼三钗之谜》给我的感觉,是作家十分认真负责地交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可贵的是并非哗众取宠、言之无物。但是作者或许是太珍惜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而且有一种仓促迫切之感,说句笑话,好象生怕别人把他的成果夺了去或偷了去似的,匆匆忙忙地贯下三篇小说,急急火火地公之于世,却一篇比一篇长,一篇比一篇粗糙,一篇比一篇脱离曹著原旨,语言一篇不如一篇考究。幸好只打算写三篇,若再写下去,恐就要面目全非了。
尽管如此,它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开辟了红学的一个新天地,使读者有兴趣以另一种眼光去重读这部旷世杰作。
----
┌───────────────┐
│ ★灌水执照★ │
│ │
│ 网易特准灌字[2001]002号 |
│兹认定[ 绝对心跳]有使用各种农田|
│水利基本设施的权利,任何单位和 │
│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和扰乱 │
│灌水秩序,对于任何扣除经验值或 │
│封锁ID的做法,将被视为对一个青 │
│年灌水权的粗暴干涉. │
│ 发证机关: │
│ ★网易灌委会执行组 │
│ ★网易灌水者协会 │
│ ★网易灌水爱好者联合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