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工作时空>>〖*◇私人空间·随意表白◇*〗>>★随意心情★ >>论文高峰电池厂参观手记

主题:论文高峰电池厂参观手记
发信人: pi__zi(痞子  云游中)
整理人: rose-1227(2003-10-15 00:59:52), 站内信件
高峰电池厂参观手记
         ----质量与行政的变革
通过对高峰电池厂的参观和了解,向公司领导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首先让我们从高峰厂的体制说起,高峰厂源于国内经济改革前期,在各地兴起的办厂致富和办厂为社会提供消费资源的前提下,产生的生产厂,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生产厂在当时的环境下,基本上为满足生产为前提,由于产品不会滞销,同时消费与产出逆差,所以,就当时而言,生产的目的就是单纯的生产,在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理由下,生产厂可以说,并不会太需要过多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
事过境迁,在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以后的今天,不论是生产厂或者销售商,都要面对一个与过往不一样的现实:市场经济和品牌经济。
高峰电池厂现在的企业模式是一个四不象:既有私人企业的痕迹同时兼有国营单位的味道,既在于市场中突围,同时又自成一派超然于市场之外。
首先,高峰电池厂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我是说,至少我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虽然它有厂长,工程师,技工,质量检测员,生产拉长和为数众多的生产工,但是,就企业运做而言,实际上它没有使生产进入一种有秩序的运做流程。
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假如可以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我想是没有基础的。
比如说我问高峰厂的质量检测员,有没有QC管理小组,他回答:什么QC?我问他有没有品管小组?他回答:什么是品管?我问他有没有进行质量追踪?他依旧是问我:什么是质量追踪?
一个日产量达到200万电池的生产厂中的质量检测员竟然连QC为何也不知道,我们怎么要求他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作什么具体的贡献那?
作为检测电容量的放电,做这个职位的一个小姐,回答说,她也认为这样的检测没有任何意义,简单形象地来说,品质质量检测员是为了检测而检测。并不是为了质量而检测,前者是纯粹的工作,后者是职责使然。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开始进入徘徊期,如果没有进行新的整改就会慢慢地进入衰退期,高峰厂现在的状况是在徘徊期,没有新的定位和没有新的起点,势必会慢慢地走向消极。随着企业兼并和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趋势,高峰厂对于自我整改和自我定位可以说是当前的第一要务。并不是为了天球产品而改革或者说为了金欧公司而改革,其实为了高峰厂自身的发展也是要这样的。
其次从生产本身看,高峰厂的资源基本上已经发挥到极致了,缺乏再创业的空间,不论是规模还是建制,都已经难以有更加大的发展余地,日产200万~~250万已经是一种极致,再发展看来是后续乏力了。生产环境相对而言显得拥挤和嘈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资源和劳力资源的和谐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高峰厂里,我感觉到的是他们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同时厂方也没有提供这样的连接纽带。
因为时间仓促,对于具体的一些问题和观点我个人也没有太多的观点,就这次的高峰厂之行,向罗厂长黄总建议如下:
1. 将企业的生产质量摆放在生产的第一位,建立品质就是生命的企业策略。
2. 将发展作为企业的新的定位进行课题调研,并在短期完成一个中远期的发展规划,
3. 对工厂现有中高层领导评估审核,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4. 对工厂现有的生产环节评估,找出不利于生产厂发展的漏洞和影响生产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之道。
5. 成立QC小组,落实生产质量的弊端解决办法,充实品质管理的执行办法。
6. 成立课题攻关小组,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影响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7. 在近期完成明年生产规划,制定中、远期的发展策略和具体的执行计划。
8. 针对生产工的素质提供相应的素质教育和培训。
9. 成立工人与厂方的联系纽带的机制,
10. 对现有的领导层进行改组,将效益与岗位连接在一起。
11. 针对供求单位,提出合理的沟通渠道,建立互动的沟通。
以上是我在对高峰电池厂参观完后的一些建议,望领导审核,如果确实有需要,我可以通过更深入的了解,为高峰厂的改革和系统建立提供自己的具体建议。



----
身无羁绊,我自精彩!
 http://202.103.188.26:88/photo/dong/08/06.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