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八桂飘乡>>【旅游民俗】>>【旅游线路】>>走近桂林——龙胜梯田(ZZ)

主题:走近桂林——龙胜梯田(ZZ)
发信人: lynnp(林子)
整理人: yaozhongwang(2002-01-24 10:26:42), 站内信件
——-转自惠洲明月湾(作者zhuzhu)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桂林的北部,距离桂林约100多公里,3个小时的车程,是侗、壮、瑶、苗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我们在那里换车去和平,看"龙脊梯田"。路况不是很好,路边的风景很美,边走边看也就忘了车子的颠簸。尘土飞扬地来到和平寨,寨门在半山腰,门下坐着很多瑶族妇女,一律穿黑色土布短裙,上身着桃红色的花衣服,粗重的耳环将耳垂拉出两个大洞,让我不忍细看。她们都背着一个包,包里是旅游纪念品。见我们下车,她们蜂涌而至,争相推销各种银饰和其它的物品,又提出帮我们背行李上山,招呼到他们家住宿吃饭。我们说行李太重,还是自己背,杀出人海,上了山。 

    山路蜿蜒曲折,背着一个大包,跌跌撞撞地到了山顶。只见周围的山都被开成了梯田,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依次推进,煞是壮观。龙脊梯田始建于元代,完工于清初,山民的世代耕种、开垦,才形成如此的规模。虽然有人说,这是对森林的毁坏。但我觉得这是山里人,顽强生存的奇迹。 

    在山寨最高处的月亮饭店入住。两层木楼,楼下堆着杂物,楼上是客房。客房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粗糙,被子重且有点潮,推窗即见层层梯田,和层  叠嶂的大山。我们把东西放好,便到外面看有什么吃的。一个老外,在火塘边吃着米饭就着大白菜。(后来熟了,知道他是瑞士人,叫丹尼尔,在上海工作)我跟他友好地hello了一下,坐下来吃山里的土鸡,打着边炉。山民自酿的米酒有点甜,大家举杯互祝"新年快乐"。山里的夜又湿又冷,大伙围坐在火塘边烤火,不忍离去。于是要了番薯,索性一边聊天,一边烤番薯,炭火"噼啪"作响,映红了大家的脸。平日捉襟见肘的时间,在这大山深处似乎可以大把大把地挥霍。 

    早上起来,问乡人,哪里是观景的好地方?那人指着不远处的山包,说"一号跟二号观景台。""除了这里,还有呢?"他指向茫茫大山,"那只有再进山里了。"我们长枪短炮准备一番,沿着山间弯曲的石板小径上路了。 

    走在层层叠叠也有几百年的梯田间,远处有斫柴人"  笃笃"的砍柴声,偶尔的几声鸟鸣,愈发增添了大山的静寂。路边有座山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坟墓,这些山民生于斯,葬于斯,守卫着他们的家园和城池。 

    走过一座水库,因是冬季,水库干涸。有淙淙涧水,从山上流下,喝了一口,泉水冰冷,有点甜。远山蒙着一层轻纱,山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风过林梢的声音,静得人和大山结合成一体,静得不想说任何话。 

    走到精疲力竭,见前面山里有座寨子。几个人有了目标,顿时健步如飞,奔向寨子。未进寨子,就有村童 "hello、hello"地打招呼,好奇地打量我们。见我拿出相机,便拼命后退,拿手遮住脸,我只得一遍遍地"hello、hello"地招呼他们,等待他们将手挪开。进寨的是条石板路,石板中段经年踩踏,已有凹痕。路的两侧是寨民两层木结构房子,因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底下圈着牛,楼上是客堂间。客堂中心的火塘上方,熏烤着林林总总的肉。一个老者在昏暗的角落里"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我蓦地想起在四川深山僻壤的一个茶馆,那昏昏的灯火,茶客黝黑的脸色,无神的眼晴,讲者迟钝的声音,与那个古老的瓦屋,飞进飞出的蝙蝠所酿成的一种古味,又在眼前闪现。 

    回到山下的寨子,远处的青山已变成黛色。晚上还是烤火、聊天、吃糯甜的烤番薯。这个村寨叫兴安,全村八百多口人,都姓廖。 

    在朋友家洗了澡,火塘边的烟熏火燎附在身上夹杂着洗发水淡淡的香味,在鼻息间似有似无。慵懒地窝在躺椅里,看夕阳西下,远山逐渐影影绰绰,蒙上一层雾气。桂林山水在我眼前,缓缓隐去。手里拿着回家的车票,倦鸟归巢。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