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cart(飞鸟)
整理人: dyldm(2003-02-28 22:30:07), 站内信件
|
一直没时间写东西,拖得太久又觉得对不起坛子里的兄弟们,下定决心一天写点,权做论坛生日的献礼吧。最近开始有D商动这个2区版的主意,趁大家还没被JS骗到,先发这个以做参考:
说实话,我对欧洲2区的印象比1区还要好些,这倒不是说什么音画品质,单论包装和菜单设计就渗透着浓浓的文化味道,尤其是法国人的制作,收藏起来别有一番滋味。以这片而言,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交给美国人来做,又成了just another commercial product。
闲话少说,打开包装,除了从未披露的剧照外,两个弧形叶子形状的盘托也使人格外多了点暖暖的心情,内装小册子一本,内容当然无非是剧情、演员、操作、分段等介绍之类的常规,但封面上却分明写着《1962香港导游手册》。从此开始,旅程一路伴你。
先要说明的是,此版本并不是什么加长版或导演剪辑版,仅以“限量版”冠名,由TF1出品,胜在重新master的声画与精心调配组织的花絮,双张D9容量。
正片碟:动态交互式配乐菜单,全部由两人的眼神与场景关系串联,可变1.85:1,进入后先选菜单语言(英/西/法/荷),然后雨下起来,主菜单出现。有趣的是,如果你长时间不做选择,会自动把全部菜单串起来放一部小电影给你看(也可随时跳出),设计的体贴之处令人击节。
正片共24段,在段落选择中每一段不仅有中文名字,还有老人民日报版式的动态菜单,中国味道十足。总长93分56秒,可变1.85:1(实际图象比例1.66:1,两侧有窄黑幅),粤/法语Dolby 5.1+国/西语Dolby 2.0,可选英/荷/法/德/希/意/西文字幕。声画与港版比有质的飞跃,怎么个飞跃法?真的要看了才相信。本碟花絮包括:
1、The Film And The Soundtrack
电影主题音乐辑,可变1.85:1,Dolby 4.0。这下连OST都省了,收音机旋纽转动,收听6种主题音乐(Yumeiji''s Theme、Traditional Pingtan、Popular Chinese Songs、Rebecca Pan、Nat King Cole、Angkor Wat Thema),分别有丰富文字介绍,并且列出了在片中出现的所有位置,直接选择即跳去实景欣赏。法国人竟能把看花絮变成如此充满趣味的事情,我服了。
2、Theatrical Trailer
1个映前预告(LB,Dolby 2.0,3分18秒)
花絮碟:动态交互式配乐菜单,依然全部由两人的眼神与场景关系串联,全屏1.33:1,进入后先选菜单语言(德/英/西/法/意/荷),然后选花絮字幕语言(英/法/德/西/希/意/荷),两人对话,女人上了车,去哪里呢?由你来选择了。每一处都是不同的趣味风景,而进入后并不直接播放片段,而是有一篇简短的该段内容与长度介绍,再选才真的开始,这个设计只在MI2中找到过,也是很体贴人的小方面。
第一个去处竟然是回家(Guest House),家的象征是个电饭锅,而回主菜单的图标则变成了出租车灯:
Chows'' Room,真正的内容是王家卫于嘎纳奖期间做的访谈,LB 1.85:1,Dolby 2.0,22分
Chans'' Room,Making-of拍摄现场花絮,全屏1.33:1,Dolby 2.0,18分
Living Room,起居室满载各项与影片配乐有关的文字与图象资料:
1、Original Soundtrack Sleeves,各国原声唱片封面设计稿6桢
2、Track Listing,唱片曲目
3、Analysis Of The Music,音乐评论(有些部分收在正片碟内)
4、Biographies,Michael Galasso和Shigeru Umebayashi两位配乐人的传记
5、Reflections On The Music,Michael Galasso和王家卫的音乐手记
6、Virgin Spot,原声唱片的预告片,LB 1.85:1,Dolby 2.0,20秒
第二站去大家都很熟悉的南洋饭店(Hotel),象征物是打开所有秘密的一把钥匙:
Room 2046,这个充满老王神秘色彩的数字似乎预示着揭开迷雾的魔咒,猜都猜得到,是删剪镜头与不同结局。我发誓,没见过谁的删剪镜头比老王做得更地道,简直就是四部小电影(张叔平剪上瘾了:->),还均配有全程可选导演评论音轨。
1、The Secret Of 2046,第一回:二零四六房间的秘密,还是不说了吧,只是很喜欢两人坐在床边时张曼玉着的那件旗袍,LB 1.85:1,Dolby 2.0,8分
2、Sinpapore,第二回:在新加坡的日子,有关新加坡的一串问题终于有了答案,LB 1.85:1,Dolby 2.0,11分
3、The 70''s,第三回:十年之后……………………,这段有些突兀,LB 1.85:1,Dolby 2.0,9分
4、Angkor Wat,第四回:不为人知的重逢——吴哥窑,是另一个结局又不是另一个………………,LB 1.85:1,Dolby 2.0,8分
Other Rooms,镜头前后的演职人员资料馆
1、Biographies And Filmographies,演员与摄制队伍资料
2、Artistic Credits,特别鸣谢
3、Technical Credits,技术队伍
4、DVD Credits,DVD制作队伍
Reception,多媒体部分,见后DVD-ROM内容
看了半天,大家都饿了,第三站去餐馆(Restaurant),象征物是一副碗筷:
Hors-D''ouvre,开胃菜,全套的预告片
1、Promo Reel,促销用的镜头集锦,LB 1.85:1,Dolby 2.0,3分
2、Three Trailers For Cannes Film Festival,嘎纳参展用的3个预告片,全屏1.33:1,Dolby 2.0,5分,可选英/法文字幕
3、2 Original Teasers,两个“开胃”预告,LB 1.85:1,Dolby 2.0,1分
4、Original Trailer,映前预告,LB 1.85:1,Dolby 2.0,3分
5、3 French Teasers,3个法国版“开胃”预告,LB 1.85:1,Dolby 2.0,2分
6、French Trailer,法国版映前预告,LB 1.85:1,Dolby 2.0,2分
预告片中可以听到Bryan Ferry的同名曲,别小看这首歌,家卫可是受了它的启发才找到整部电影的基调感觉,最后连名字都用了人家的,可惜的是,在终稿正片中却无缘听到。
Starters,头盘,全套海报
1、Posters,各国海报17张,我最爱俄罗斯的那种感觉
2、Concepts For France,法国未公开创意稿5张
3、Concepts For Korea,韩国未公开创意稿6张
4、Concepts For Germany,德国未公开创意稿15张
5、Concepts For Hongkong,香港未公开创意稿6张
6、Design Concepts For In The Mood For Love,这些更古老了,竟然是影片当初还被构思为《北京之夏》时的设计草稿6张!
Main Courses,主菜(还没开吃已经够饱的了),王家卫环球行,在各国的首映仪式,全屏1.33:1,Dolby 2.0,4分
Desserts,甜点,获奖总记录
饭吃完了,随便逛逛,侃侃香港本地小买卖(Local Businesses),象征物是花花绿绿的港纸头:
Tailor,裁缝
1、The Qi Pao Style,有关旗袍的小短片,全屏1.33:1,Dolby 2.0,1分30秒
2、Wardrobe,张曼玉着旗袍的剧照19幅,其中有和伟仔双双戴墨镜的亮相,颇具MIB风范
Hair Dresser,发型师,全屏1.33:1,Dolby 2.0,2分20秒
Noodle House,面馆,内含四种面条的烹调食谱
Postcard Kiosk,明信片自贩机,各种剧照达66张
Mah-Jong Club,麻将馆
1、Watch A Game Of Mah-jong,麻将演示,全屏1.33:1,Dolby 2.0,1分
2、Play,麻将游戏啊,自己玩吧
该碟还支持DVD-ROM功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屏保、墙纸应有尽有的。
昨天由于匆忙还有个重要的卖点要补充:正片是完全支持16:9、4:3 LB及4:3 PanScan 3种播放模式的!
这么多,感觉上有点像游戏攻略了。好久不写长帖,手还有点生,兄弟们担待一点了。…………面对如此丰盛的一次性奉献,你想还要些什么?
(本文转自DVD不完全手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