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历史文化★★>>【历史人物】>>佛山名人录>>佛山名人录(三)——欧济川与“公记隆”

主题:佛山名人录(三)——欧济川与“公记隆”
发信人: uberpp(pp-朋朋)
整理人: uberpp(2002-08-25 23:22:19), 站内信件
作者:关珏华(转自c2000佛山站)

  佛山公记隆丝织厂前身是“欧佐记”纱绸铺,老板欧济川原是个小地主,靠出租水田、鱼塘给农民,收取租金过活。1933年、欧济川在西樵民乐圩开设了一间“欧佐记”纱绸铺,贩卖纱绸。每逢民乐圩日,欧济川便派人到市场大量收购百胚纱.然后用船运到广州、佛山、龙江出售。欧济川还在民乐购买土丝,放丝给那些只有织机,无钱购买原料的织户,付工钱给他们织纱绸,然后交回“欧佐记”出售。两三年后,欧济川积累了一定的本钱,便买了8架织机,雇请8个工人织纱绸。从此,欧济川同时经营纱绸的生产和销售。

  1938年,广州沦陷,欧济川携带流动资金去了香港,暂避风险。1939年,欧济川返回民乐,把“欧佐记”纱绸铺迁住顺德水藤,与当地的资本家邓举兄弟合股,设立公记隆丝织厂。开始时、公记隆丝织厂只有从民乐搬过来的8台织机,后来发展到20台织机,到1942年,已有50多台织机。欧济川考虑到水藤是丝的原料产地,于是开设了—间缫丝厂,专门为公记隆丝织厂供应丝。对于丝的质量,如丝的粗细等均按照严格的要求来制作,因此,公记隆丝织厂出产的纱凋保证了质量,公记隆“帆船牌”纱绸也因此出名、销量大增。

  1942年,欧济川把公记隆丝织厂迁到佛山。当时只有50多台织机,短短两三年间,竟发展成为设有正铺、工场的大规模企业:正铺设在衙前街,有花箱机33台;二工场设在华康西街头,有花箱机66台;三工场设在福宁街,有10多台花箱机。至1944年,花箱机增加到175台。由于生意兴旺、欧济川在广州设立了纱绸庄。在佛山永安路设立了“成兴”纱绸庄,并开设了“成兴”晒莨场、把白胚纱加工晒莨后出
由于欧济川投资经营缫丝、丝织、晒莨一系列工序,从原料生产一直到产品
销售都自己包办,减少了中间环节.保正了质量。因此、“帆船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在东南亚丝绸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为了推销产品,欧济川在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开设了丝绸庄。由于销路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
的观象。

  1946年,公记隆丝织厂进一步发展为拥有200多台机、380多个工人的大厂。与此同时,欧济川与棉织业资本家潘文烈等合作,扩大了“成兴”纱绸庄和晒莨场的规模、还在香港开设了“盛记”丝绸庄,在澳门开设了布厂。l952年4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接收了公记隆丝织厂。1953年12月,公记隆丝织厂改造为佛山市第一间国营企业。 



----
音乐书本香茗陪伴我每一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