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bbbwa(窥视者)
整理人: clarafire(2002-01-16 22:20:56), 站内信件
|
自从Airport Malpensa 以后的陈升就开始让我期待,常在很深的夜晚一遍遍的听着。记得有个朋友对我这么说过:“听他的歌,就象看到一个老男人坐在街边唠唠叨叨,可就是这样的唠唠叨叨使得你泪流满面。”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想,或者就是歌里的悲悯情怀吧?人心太过多变,多若恒沙而又互不相干。你永远无法窥视到另外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时候,甚至自己都无法窥透自己。可骨子里面的那种以生俱来的悲悯应该是大家所共有的吧?我们的内心还远没有丰富到能够在这生的一路上支撑起自己,不防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身边简简单单的事物上去。那些简单的并不是不美的,而只是缺乏关注的。
“人生的旅途没有来的,都是去。窗外的雪映在斜阳里非常的好看。“生命的旅程,没有来的,都是去的,而生命的旅程,真的是有趣啊!”这个年逾五十的老男人一遍遍的低吟着上面的那几句话的时候,我不禁的为此而感动了。何尝不是啊,生命的旅程,每一程都是如此的有趣,有喜有悲,还有爱。只是多年来只是关心着自己内心的我们把这些简单的温暖远离得实在太远了。别辜负了这从生到死的一路风景。
人总是要学着从一个状态走出到另外的一个状态,不管你如何的不舍得。这是一个过程,而每个人都要这样经历。就象被剥开了的果实,由不得你的疼痛,可就是这疼痛也能使得你成熟。
一个人的旅程 讲述了的是一个追寻的过程,而我以为,这并不仅仅是爱情。一个没有经历过青春期躁动而不安,忧郁而向往等等心理体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完满的。陈升,这个五十来岁的老男人这样的唱着:“我想要一个人去旅行,但愿归期会有约定。每个人都在问我,是否可以找到自由的你 亚得里亚海边他乡的人和风中的吉他声。我怕你一个人在异乡孤独醒来 我会带着你回来。”我们还究竟保留着多少年少时候的梦?我们还能够追回多少呢?
下午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对年轻的画家夫妇。他们远离了城市,到农村靠着务农而翻译来生活,当然他们仍然在做画,只是,一副也不再买出。在那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贫困而简单,艰辛而淡然。看着那个男人对着自己孩子的舔犊之情,那种感谢的恩情让人眼圈红润。我无法衡量做画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可我想,这分量应该是重得足以能让他们的生命沉淀而平和的。
到节目的最后,男画家这样说:“来到农村我才知道,无论生活在农村或者城市,堕落的机会是一样大。”因为孩子的原因,男画家已经开始接曾经不愿意接的翻译书稿。我不知道接下来他们是不是还要放弃得更多,可仅仅是这样的尝试已经让我肃然起敬了。
我想就是这些对于生命的悲悯和恩情,对于梦想追逐的勇气。这些人心里头共同的东西,时时使得我们泪流满面。
---- 我只是懊悔我太快就到了
布达拉的山脚,我当然记得
又潮又咸的海水涌动
和关于红帆船水手的诗篇
不如总在途中,
于是常有希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