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生活·休闲 ☆>>休闲>>在民俗乳汁中汲取灵感

主题:在民俗乳汁中汲取灵感
发信人: ntltm1(阳光骑士)
整理人: red_angle(2002-01-14 12:02:55), 站内信件

在民俗乳汁中汲取灵感
——读蒯本佑长篇小说《龙子龙孙》

 
蒯本佑长篇小说《龙子龙孙》是一部难得的优秀民俗小说,它是用清明上河图式的创作手法透视了“崇川福地”的风土人情,再显了民国时期南通的景观,让人们穿行在南通濠河的百年风云之间,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这可以读成是一部20世纪南通濠河变迁的历史而不仅仅是一个龙氏家族的家史,就像人们把《百年孤独》读成整个南美洲的历史而不仅仅是马孔多小镇的历史。 
    我们可以将这段濠河变迁的历史衍成皇皇巨著,但蒯本佑没有,他只选择了龙氏家族移居南通濠河滩落户后的历史片断。出场的人物也仅仅是龙氏家族中的几代普通人,而这些人物和他们纵横开阖、跌荡起落、千折万回的故事确确实实的是在以南通濠河为重心的崇川这块土地上发生的。 
    任何一位捧读这部20万字的长篇,都可以看出作家写得相当执着也可以说相当艰苦。这个“写”不仅指执笔的状态,也包括把握时代脉络、考证史实、梳理材料,还可以包括读完小说后给人的情感和怀旧感受。小说中的故事,牵涉到的许多濠河史史实的走向,作家硬是一点一点地考证查实——有的写到了小说中,有的根本不出现在小说中;即使出现,也才是寥寥数语。这是一种“苦行僧”式的写作,在地方史、家史的崎岖中穿行,用自己的身体去膜拜、去投叩濠河边的往逝而去的岁月,在软弱的思绪对坚硬的史实叩撞中在痛苦与血痕中得到异样的体验,得到精神的飞升,得到巨大的欢欣。
    龙氏家族移居南通濠河滩,遭到当地人的排斥、歧视,遭到军阀、土匪、恶霸的欺凌、讹诈——可他们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拼搏的精神,终于在神奇的濠河边,寻求了一方生存的空间,而且成为了赫赫有名的鼎盛家族。这就是蒯本佑非常独特的叙述方式。小说中,人物的身世与命运、形体与动作都放在大背景里,将民族历史和个人命运以一种极其奇异的印象传达给读者。 
    有人说《龙子龙孙》“土得掉渣”。我认为这 “土得掉渣”的民俗,是真正的民族的东西,在这个充斥着白领和“高雅艺术”的世界里感觉是有一丝丝怪异。然而它的气度、格局、力量在当今普遍绵软的文坛上是极为罕见的。《龙子龙孙》是一部让生命与时光会更加长久的小说,它的一切内容与形式都将永存于蒯本佑的文本世界——他个性化的结构、语言、故事都是新的。
    《龙子龙孙》结构非常特殊,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以叙事主人公说话的方式以及龙氏几代人客观的全知视觉构成,其实也是用口头传诵方式记录的龙氏家族的一段特殊经历。小说以龙氏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为主线,以南通濠河的风土人情为辅线,揭示了社会人生的裂变,人类亘古至今的爱恋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作家利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语言方式,将存于南通濠河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扩散,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和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了流畅、夸张、浅显、华丽的叙事效果,从而让这部长篇小说有了一个夯实的基础。那种源于濠河岸边浪漫而波诡云谲的民俗文化和神奇古怪的民间传说,实际上让《龙子龙孙》结构的空间感更加广阔远大。
    《龙子龙孙》里民俗语言和小说语言的结合特别成功,我感到小说“特别狠又特别过瘾”。作家对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结果创新了民俗小说的语言,使其更加丰富、广大和深邃。蒯本佑生长在濠河边,对濠河有着强烈的恋土情结,魂牵梦绕在记忆里纠缠的濠河民间俚语地方口音是构建《龙子龙孙》的来源,也就是蒯本佑小说语言的最高点是在寻找自己故乡的语言。在《龙子龙孙》的语言世界里,故乡赋予了作家一种“民俗的力量”。
   有了结构、语言,剩下的就是考验一个作家最基本的素质了,那就是想象力。而蒯本佑自我想象力的创造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可谓独树一帜,是作家的想象力让语言飞翔,才能有《龙子龙孙》这样的神品妙构。蒯本佑在地域文化中大肆地扩张,变化万千而不失其始地丰润狂放、凌厉多姿,他想象力的高超是别人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人物,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是一种灵魂的写照,一种精神状态的独特符号。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亮相”,如龙二兄弟、郎中三、鹞子龙、铁匠龙、龙魁爷以及凤儿、云儿、招娣等人,他们最终亮出的都是各自的灵魂,在这些人物的个性过程中,无一例外地构成了南通濠河岸边人们的生态精神风景。在小说里,最精彩的想象是龙魁爷参加新四军抗日救国保家乡的一个亮点,他将人物搬上了革命历史的大舞台,把革命的理想与民俗的故事结合得天衣无缝。我觉得,用“可歌可泣”来概括龙魁爷的一生是最合适的:他不是“英雄”,但他做了惊天动地的事;他仅是濠河边的一个普通人,却是一个反抗者,就维护人的尊严而言,他要比权势者们高贵百倍千倍。
    在我看来,在小说界轰轰烈烈地大讲“全球化”的时候,蒯本佑脚踏实地写了一本“中国小说”。虽然这是现时中国无以计数的长篇小说中的一部,但它的成功及可能产生的意义,也许会极大地超越作品本身——作为一部地道的出自南通濠河边作家之手的“中国小说”,它能让人生长出很多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的联想,尤其是在观念方面。 《龙子龙孙》又一次塑造了蒯本佑新的小说世界,那种纤美与欢笑、幽默与机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