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探索无止境>>军事天地>>朝鲜战争>>关于朝鲜战争回复“小不为”

主题:关于朝鲜战争回复“小不为”
发信人: feeling_lost(坚持泥中漫步)
整理人: leonard_soup(2002-03-28 15:54:52), 站内信件
    可能是你看的书讲的主要是五次战役期间的事情,如果就这一段时间来说,倒的确是相差非常之大。但是五次战役之后,随着苏联装备的运用,其实到后来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和美军相差不大了。
    1、志愿军后期的主要步兵装备是PPSh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型号忘了),是苏军二战期间的主要装备,相对的美军主要步兵装备为M1半自动步枪和M3冲锋枪,是美军二战期间主要装备,两者技术水平相当;
    2、志愿军的支援炮兵主要装备苏制122和152榴弹炮,以及苏制76、85和100反坦克炮,相对的美军炮兵装备为105、155榴弹炮以及76、90反坦克炮,两者相比各有千秋,也在同一水平上。
    3、志愿军的坦克为苏制T34和JS2、JS3,都是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坦克,水平自不待言,美军坦克为M26、M46、M47,为二战后期及二战后初期坦克,和苏联坦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甚至还略有不及。
    4、志愿军空军装备为米格15、米格15比斯喷气式及少量拉11活塞式战斗机,美军为F80、F84、F86喷气式和部分F47、F51、F82活塞式战斗机。就战斗机而言,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上,各有千秋而已。轰炸机方面,志愿军为伊尔2、伊尔10、图2等轻轰炸机,与美军的B24、B25、B26、B29相比,在载弹量和航程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由于志愿军主要为守势作战,对轰炸航空兵的运用本来就比较有限,因此这方面基本可以不予比较。
    5、海军装备方面,由于苏联的海军装备本来就不强,能够提供给志愿军的也就有限得很,但是主要就是鱼雷艇和炮艇,主要用于反登陆及破袭作战,基本不与美军在海上大规模交战。
    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的装备不仅在质量上,在数量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到中后期,基本上每个步兵连能够装备1-2门迫击炮、2-4具反坦克火箭,每个步兵班的装备为两支冲锋枪(班长、副班长),七支半自动步枪,部分班装备有轻机枪。
    但和美军相比,志愿军的装备质量虽然已经和美军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但在数量上还是有所不及,尤其是在压制火力、坦克和运输工具上。不过志愿军的技术兵器虽然在总数上仍居于劣势,但在局部地段已经能集中起压倒对手的优势兵力和技术兵器,例如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志愿军在正面集中起了1000多门压制火炮,在火力上占据了压倒优势,有力的支援了步兵作战;再比如清川江以北的“米格走廊”,是的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在这一地带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同时在前送方面,随着战术技术的完善,损失也大为减小;再比如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的炮兵火力给了敌人大量的杀伤,同时能够集中起相当的反坦克火力对美坦克进行设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因此,可以认为,朝鲜战争的中后期,是我们和世界武器最先进水平相差最小的时候。
    另外,你的文章中几点小的提醒:
    1、三八大盖不是苏式装备,是从小鬼子哪儿缴来的,一直用到五次战役前后。
    2、关于伤亡问题,不能只比较我军和美军,还要考虑北朝鲜军和南朝鲜军。据有关资料,南朝鲜军的伤亡将近百万之众,被朝鲜军大约也是三四十万(具体数字有点模糊了),各项加起来可以看出双方的损失比大约是相当的,甚至我军还略有优势。
    再说一下各部队之间传帮带的问题。3兵团、19兵团刚到朝鲜的时候,普遍存在轻敌思想,具体情况你也说到了。邓、洪、宋、梁等人不说了不是因为脸面问题,而是明知道说也没用。没有亲身经历,有些人是不会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的,尤其是象王近山这样自信心爆棚的人,你对他磨破嘴皮子他也不一定会听。
    而且上朝鲜的不对,个个是久经战阵、能征惯战的常胜之师,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不同的打法。因而一个部队的经验在向另一个部队介绍的时候,另一个部队有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不适合我们的情况。”姑且不论真不适合还是假不适合,有了这种想法,就注定这些部队不会真正把友邻部队的经验马上加以应用,除非自己也碰到类似的麻烦。
    与此相比,美军大部分部队都是“标准化”了的,大约除了巴顿的士兵,所有美军部队都是差不多的。(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有谁要向巴顿介绍经验,在巴顿遇到或预见到类似情况之前,估计也会吃上若干白眼加若干句脏话被打发走。呵呵)所以这种没有特色的情况下,既然要求“标准化”,经验自然也就“标准化”了。另外,美军之所以很容易接受其他部队的经验,是因为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切肤之痛,自然也就容易接受。
    第九兵团的事情就比较不好说,首先在五次战役期间,东线本来就是相对独立的,“志司”一般不直接具体指挥9兵团行动,好像涉及到山头的问题,这个恐怕也一时说不清楚;其次,9兵团入朝本身相当仓促,本来还在南方整训,突然就要入朝,根本来不及准备冬衣,而且一入朝就马上投入作战,也没有来得及就冬季作战问题做任何调整。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主要责任我认为不在志司,应该在中央军委。
  ————————
    我们站在现在来评说50年前的事,当然可以非常客观、非常全面,但是具体到当时的情况,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冷静的分析正是拜先烈们的大无畏和自我牺牲所赐才得以实现的。


----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