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集邮入门>>集邮杂感>>郑启五集邮散文随笔欣赏--集邮情感>>相通的意境(28)

主题:相通的意境(28)
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danhan(2001-12-25 20:06:06), 站内信件
1.1.28 相通的意境

  在一本五十年代的《集邮》杂志中,曾把天各一方的三枚旧邮票并肩而列:中间一枚是冰岛发行的“鱼”,一只仓惶奔游的鱼,鱼眼流露出恐惧的神色。右边一枚则是圣皮埃尔与密克隆岛印制的“网中之鱼”,一只被网住半身的鱼嘴大张,一派求生的渴望。左侧的那枚乃圭亚那发行的“土著生活”,有一位赤身裸体只穿草裙的印第安青年正张弓搭箭,居高临下瞄准河中的游鱼……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便在并列的瞬间产生!“始作俑者”给这一幕组接出的邮趣取名为——《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是恰到好处!如此组合,固然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偶然因素;但主人在欣赏邮票时惟有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才能达到与鱼心心相印的契合。
  将邮票当成百科全书,看图识事,我以为这是赏玩邮票的初级阶段;把方寸视若艺术精品,溶入其间,神游其境,当为前者的一种升华。邮票是极通人性的,成千上万的邮票一如男女老少,相互之间亦有许多只可意会,很难言表的微妙情感。例如,1963年发行的《黄山风景》中一枚“石猴观海”,与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中的“金猴”,二者颇有一见如故的韵味。而同在1995年发行的《桂花》与《游春图》也十分般配,尽管春秋各异,尽管风格迥然,尽管草花与桂花高低有别,但那种“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气氛却分明已扑面而来。“有缘千里来相会”,人如此,邮票亦然。  邮票意境的相通,全凭观赏者的艺术感觉。生拉硬扯不行,毕竟“捆梆难成夫妇”。比如邮票画廊中韩美琳笔下的《熊猫》与郑板桥水墨的《竹石图》,两图之间便有隔山之感;不过前者若与肖溶彩绘的绿色《竹子》相处,后者同邵宇画出的《熊猫》组合,倒令人平添出不少和谐的愉悦。邮友诸君,不知您以为然否?〖JY〗1997.8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如果你想集邮,请看集邮入门
         如果你准备参展,就要熟悉FIP规则啊 
             谈论自己集邮路程郑启五集邮散文随笔欣赏--集邮情感 
         
http://photo.inhe.net/useralbum/1437496104/41455147.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