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集邮入门>>集邮杂感>>郑启五集邮散文随笔欣赏--集邮情感>>老《集邮》的故事(23)

主题:老《集邮》的故事(23)
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danhan(2001-12-23 00:25:59), 站内信件

1.1.23 老《集邮》的故事

  6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订的是《儿童时代》半月刊。刊中有我喜爱的集邮专栏,但每期才那么半页一页的,实在不过瘾。深知父母不会给我订《集邮》的,因为那是“大人的刊物”。所以放学后我常溜到邻近的厦大工会俱乐部阅览厅探头探脑,期待着新一期的《集邮》上架。一个月才一本,真是太慢太慢了,比《儿童时代》难等得多!好不容易熬至新刊露脸,却又常叫某个大邮迷抢了先。我只得耐心地趴在一边,直到他慢悠悠看完了最后一页,又把封一封四审看再三,我这才如愿以偿。
  1965年我上了初中,中午寄膳学校。饭后自由活动,我常泡在附近中华路的个体邮票店里,店主许德超是个侨眷,从40年代起就经营集邮邮票,是位一辈子与邮结缘的邮商。有回他陈旧的柜台里摆出了好几本《集邮》,是1955年和1958年的散册,刊后盖有厦门古旧书店的标价方章,每册为人民币5分钱。许邮商见我对邮刊有兴趣,就告之他随便买来翻翻,阅毕便原价出让。母亲给我的菜金每顿15分,我每回省5分,经过个把星期的省吃俭用,我就成了这叠邮刊第三任的主人了。
  我购刊如此积极,另有动力:邮刊的第一位主人有一奇特的嗜好,把旧邮票贴在刊内相同的邮票黑白图案上,每一册都贴有二、三枚,印象中有“特8·儿童”、“20·农业合作化”和“纪20·马克思诞生140周年”等。我细阅了邮刊后,便一一撕下邮票泡洗,这些旧票尽管品相较差,且都为8分散票,但既无缺齿也无揭薄。当时一枚值得2—3分钱呢!
  许邮商卖邮票向来分厘必计,可居然对邮刊内的邮票视而不见,怪?我事后洋洋自得,许闻之,不满地说:“你怎么把邮刊撕破了?”我说:“当然,邮刊我买了,爱怎撕,由我!”他无奈地叹了一气说:“也是。”
  转眼过了快30年了,每每重阅手中这几本珍贵的旧刊,见及破损处如同狗啃一般,实在为当年的所为而后悔。有回在街头遇见年逾古稀的德超老人,往事重提,他却漠然地摇摇头,说都记不得了。他的遗忘倒令我打上心结,郁郁的一直无法释然。
  如今本地拥有全套《集邮》杂志的,只有林明安老先生一位了,闽南的几家大图书馆,藏本大都残缺不全。有一回我与满头白发的林老谈及“佳邮评选”,他淡然一笑,固执地说:“我从不参加,选票剪下来,刊物就残了!”我内心深处为之一颤,不知怎么地,耳际仿佛又响起许邮商当年那一声无奈的叹息……〖JY〗1994.12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如果你想集邮,请看集邮入门
         如果你准备参展,就要熟悉FIP规则
http://photo.inhe.net/useralbum/1437496104/41455147.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