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临时存放>>轮回、佛性和体空——试答我往昔矣

主题:轮回、佛性和体空——试答我往昔矣
发信人: sev7(sev7)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38:38), 站内信件
【 在 ladynew 的大作中提到:】
:佛陀说,众生都有佛性---性善论;
:佛陀又说,众生因业力堕入轮回---性恶论;
:佛陀还说, 因果非无,罪业体空---非善非恶论。 
:
:啥都说了,八面玲珑,路路皆通,横竖都对,丈二肯定是摸不着头脑的啦,半长不短半斤八两更不要提了。 
:......

1、谁在轮回?

    众生之所以有轮回生死,是由于无明烦恼,执着五蕴为我,由妄心执着有我、有灵魂,于是有我贪、我爱、我欲等惑,进而造各种净、不净的善恶行为,而造作诸业,受业力推动,因而有轮回。

    佛教之谈轮回,目的是在打破轮回,不仅是‘不堕于恶趣’而已。轮回是说众生的颠倒相,是说众生一切行不相应。若众生能认识一切法自性,遣除我执,通达真胜义谛,回观轮回生死,如梦中事一般,方知轮回是赚诳众生的境界,于无生死中见有生死,枉受苦恼。

    因此,由无明而执着五蕴,和合而成的“我”,就是轮回的主体,可以对应性恶论中所谓恶的本性。

2、佛性为何?

    佛性指众生本具的‘成佛的可能性’。即成佛之正因。又名如来性或觉性。对佛性的详细解说有很多种,现取其中常见的一种说法:

    慧远《大乘义章》卷一〈佛性义〉,说有:法佛性、报佛性、应佛性等三种。‘法佛性’谓本有之法体与彼法佛无增减,唯有隐显净秽之差别。‘报佛性’谓本无法体,唯于第八真识中,有其方便可生之义。‘应佛性’又分二种。即(1)以得现化法门力故,普门皆现,是为法应性。(2)以本大悲大愿力故,随物异示,是为报应性。

    这里的“法佛性”可对应性善论。它是不论轮回与否都存在的。和恶论中五蕴和合而成的“我”并不在同一个层面,更不矛盾。

3、什么体空?

    空,表示佛教根本立场的概念。相对于‘有’,而具否定存在实体之意。但并非‘无’或‘虚无’的意思。佛教所说的空虽有多义,然大致不出人空、法空。

    我空,又作人空、生空、人无我、众生无我。为我体空无之意。亦即指众生之身乃五蕴假和合,实无常一主宰的我体。大乘唯识家认为,凡有情之体,因五蕴假和合而有作用,然五蕴一一均是生灭变化之法,无有常性。故五蕴分离,我体即不可得而为空。

    法空,又称法无我。意指法之自性空无。由于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无坚实之自性故空。

    印顺法师在《大乘空义》中说,空性可以从一下三方面来体认:

    (1)从前后延续去观察时,得到了‘诸行无常’的定律。一切法,不论是物质或精神,无情的器世间或有情的身心,都在不息的流变中。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表现于时间观中,不是常恒不变,而现为刹那生灭的无常相。

    (2)从彼此依存去观察一切法时,得到了‘诸法无我’的定律。一切法都只是种种因缘的和合现象。如从法性空寂来观一切法,那就由于一切法是空寂的,所以展现为自他依存的关系,而没有独存的实体。

    (3)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得到‘涅槃寂静’的定律。虽然从事相看来,无限差别,无限矛盾,无限动乱;而实只是缘起的幻相──似有似无,似一似异,似生似灭,一切终归于平等、寂静,这是一一法的本性如此。所以说:‘无自性故空,空故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故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这空性是离“有”、离“无”、离“既有既无”、离“非有非无”的。和非善非恶论拉不上关系。

结论:

    “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无我非无我,非故无可说,一切所说法,性空如涅槃。”

     佛陀说轮回、说佛性、说空,都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言的,而不是实相本身。实相本身是什么呢?一说又只能“依世间说”了。这“世间说”虚假得象实相一样真实。


----
国内最丰富的奥修中文资料静心家园
获得奥修英文全集

南无阿弥陀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