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id()
整理人: joojoo(2000-01-17 00:45:35), 站内信件
|
我与古典音乐
我从小开始,就认为自己和音乐根本无缘。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爸的
朋友就送了我一把小提琴,希望能给培养点音乐细胞。不料我却恰恰就特没
那细胞,一上幼儿园就最不爱上音乐课,别的小孩儿都能在亲友们面前来上
首“我爱北京天安门”什么的,我楞是不愿唱。也好,那把从未摸过的小提
琴又传给了我的表妹。
到了小学,我最深恶痛绝的那几个好告状的女孩一上起音乐课特别放肆
,唱歌欢得要把头一扭一扭的,简直令我反感至极,顺带也对这音乐课讨厌
起来。音乐自然就是学得一塌糊涂,做一个什么简谱测验居然还写上了“8,
9,10”,令老师大发雷霆。
这种情况,到了初中还是毫无改善。初一时,班主任是个音乐老师,我
们班人人都学了牧童笛。全班到少年宫比赛,只有三个顽冥不化的乐盲做观
众,俺就是其一。唉,这世界为什么要有什么烦人的音乐呢?
后来,你们现在也知道,居然,就凭我这种乐盲,也爱上了古典音乐。
说起来,还得感谢我的骨头。
那是初三的时候,球技奇差的我第一次代表班足球队上场骁勇厮杀。
“叭”的一声,小腿的骨头折了。
之后漫长的三个月就被困在家里动弹不得。百无聊赖听起了收音机,
当时最喜欢听那个“音响世界”,讲的是什么发烧友的东西,我就喜欢
“发烧”的东西。当时觉得,节目里顺带听的那些音效奇佳的音乐,似
乎还有那么点意思。尤其是什么“1812”,大炮轰轰响很过瘾。还有什
么“新世界”,那个什么英国管吹起同样的旋律,居然比我的牧童笛好
听许多。看来,这些没有歌词的音乐,还是蛮有意思的嘛!
没有歌词的音乐陪伴我渡过了闷在家里的三个月,谁知道不到一年,
我读高一的时候,那脆弱的骨头居然又在我滑滑板的时候一分为二。天
哪,又是三个月!
幸好还有音乐。我特别爱听白天广东音乐台的“老梁谈音乐”,因
为那个版头特别好听。它好象一个天使,把我从被梅雨天气包围的城市
拽出,到了一个到处是蓝天绿草的地方,还有树林、小溪。那烦人的石
膏和拐杖早已不见了,只有清凉的风吹在脸上……后来才知道,那段音
乐是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创造出这么美妙的音乐的
作曲家,他的处境却比我惨多了,只是他的天真善良化作了音乐中的蓝
天白云,他的泪水化作了音乐里的潺潺小溪。后来再走进这美丽的地方
时,确实发觉出了那一丝丝的忧愁,但是在这如此纯洁美丽的地方,忧
愁也变得美丽起来了……现在回想起中学的那段日子,青春期的快乐与
烦恼,都伴在莫扎特的琴声中。真要感谢上帝给我们带来了莫扎特,尽
管上帝只让他活了短短的三十五年。
上了大学,时间宽裕了起来,我开始发现古典音乐的宝藏真是比我
所能想象的还要丰富千万倍。特别是在读了一些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书籍
后,突然发现,原来沉闷的巴赫,竟是如此动人且精妙绝伦,居然和高
等数学的迷宫一样,让人感到可亲可敬的上帝无处不在;而经历了烦恼
和压抑后,也发现原来觉得不容卒听的一些作曲家如马勒、肖斯塔科维
奇等的音乐,在嘈杂的乐声后,竟藏着这样孤独而善良的灵魂。那些以
前觉得难以容忍的嘈杂,竟是这样痛快地道出了自己非声嘶力竭所不能
表达的最内心的感受。幸亏我发现了古典音乐,不然这辈子可就真白活
了!真的,世上这么会有如此动人的音乐呢?
-- 欢迎来我的古典音乐屋坐坐。
http://cello.yeah.net
http://cello.1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