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elixlee()
整理人: joojoo(2000-01-17 00:40:05), 站内信件
|
【 在 ammas (暂不再狂)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比较一下M(莫扎特),B(贝多芬)
: 1。交响曲
: MOZART 40号 vs BEETHOVEN 6号
: MOZART 41号 vs BEETHOVEN 9号
: .......
Samma你这个比较可是肯定会招来众多反驳的,毕竟B迷比M迷可要多
不少喔。
这样比较似乎不大合适,毕竟不是围棋擂台赛。但莫扎特对音乐的
贡献无人可以比拟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一种体裁他都有可以传世
的佳作,而贝多芬也只是在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和部分
室内乐等部分体裁有所建树,而歌剧对于贝多芬几乎是空白(可以这样
说吧,费德里奥在歌剧界确实排不上好名次)。
莫扎特的作品看上去浅显,其实内里所蕴藏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
发掘出来的,我记得不止一位演奏家说过,莫扎特的作品是最难演奏的。
把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敲出来不是难事,难的是把握作品里细微的感情
变化。很多人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容易“入戏”,因为其磅礴的气势、
激昂的情绪可以立刻得到大部分人的共鸣。而莫扎特的作品则容易被人
误解为流于轻快的怡情小品。对莫扎特的钢协熟悉的人可能都会体会到
莫扎特的钢协所蕴涵的复杂感情。
大家都会说老柴是煽情高手,其实莫扎特亦是如此,不过他不会象
老柴般歇斯底里,象《安魂曲》的“流泪哭泣”中,在哀痛的合唱中竟
会出现一段单簧管的过门,单簧管温暖的音色恰好成一鲜明的对比,仿佛
是要描述天堂的温暖,但随后凄厉的弦乐再度响起,把听者的心再次揪住,
这种抑扬的手法与老柴的层进煽情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这种神来
之笔在莫扎特的作品里是不少见的。
好象离题了,但...欢迎各位乐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掘莫扎特作品中
更多的内涵。
我是喜欢莫扎特的Felix Lee。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