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听乐随想>>乐段随想>>Bach>>〖关于巴赫〗

主题:〖关于巴赫〗
发信人: aerosmith()
整理人: furtwangler(2000-01-17 00:19:53), 站内信件
不久前买了一张罗莎琳·特瑞克弹的巴赫的《戈尔德堡变奏曲》

CD。这是一张音乐加总谱的高科技产品————“CD—PLUS

CORE",出版于1999年。放在电脑上边听边看,我奇异人类

对完美的追逐精神犹如巴赫的音乐,层层递进,生生不息。如今电脑

系统也像巴赫变奏曲的精神本质,在不间断的意念扩张和形式发展中

得到自我肯定与完善。对于罗莎的演奏我没什么好说的,看着屏幕上

游标在乐谱上移动,赞叹中又好像丢失了一些纯听觉上的快感。对于

巴赫这样一位人类音乐的精神领袖,其实说任何话都是不恭敬的。


  记得小时候弹巴赫是件苦差事,从小曲到二部三部创意曲;英国

组曲、法国组曲;帕提塔、协奏曲;前奏曲与赋格,仿佛一辈子都弹

不完。事实上也弹不完。要是弹一首二重或三重赋格曲,没个把月时

间,各个声部想要独立,简直是做梦。


  至于巴赫其它体裁的作品,如弦乐、合唱、管风琴或其它形式的

音乐,比如无伴奏,都是以后边学边听到的。 我过三十岁才感到巴

赫的博大精深,但很少听到能真正打动我的巴赫演奏,直到有一天偶

尔听到古尔德,那位加拿大怪胎钢琴家,是他真正打动了我。


  那天我正在宾州的高速公路上狂奔,电台里突然放起古尔德弹的

《戈尔德堡变奏曲》。我记得自己差一点把车停下来。太震惊了!我

从未想到巴赫可以弹成这样,或者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弹。从此开始狂

听他弹的巴赫,艰深的理智思维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开始在内心构架起

一座座拱型桥梁,高度复杂而又极端清晰的思维倾向开始在心中占上

风。不动声色,高洁与纯净成了那时我对音乐的唯一追求。应该说,

巴赫是在那时开始影响我的,而造成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古尔德,

这位我原来从未听说过的钢琴家。至今我在北京还念念不忘这位钢琴

家,只要有他的唱片,我总要去买下来。现在SONY出他的全集,

“买下”他已经是件容易的事,也许通过他我又会喜欢上哪一位作曲

家呢? 巴赫音乐中无与伦比的结构会激发每一个人对控制和张力的兴

趣,能使人对人类的内在力量、智力光彩赋予更多的憧憬。有人形容

巴赫的多声思维近乎于神学的语言,是来自天国的精神启示录,与祈

祷者的概念非常接近,这是一种近乎崇敬的概念。我看巴赫却更平民

化,他的音乐反映了前人的成果,到他是这类音乐的顶点;同时又预

示了音乐以后发展的道路。因此他的音乐是十分入世的。他那些快速

运行的旋律线,清风般掠过人们的心灵,循规蹈矩中激发了人们无数

想象与叛逆精神;他那些庄严的慢板,使人感到生命的有限,感慨喟

叹中使人感到光荣与崇敬;而他最令人荡气回肠的音乐结构,则使人

感到宇宙的和谐与心灵宏大的无边无际。感觉中巴赫应是沉重的,然

而他的音乐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让人轻松而充满信心并且激动人心。

这才是巴赫的音乐。 不久前有朋友问我,现在最想做的是哪种形式的

音乐。我回答说,最想做的是“巴赫”!十几年音乐实践,各种音乐

体裁形式几乎都试过了,唯独没试过纯复调形式的大型创作。


  现代音乐许多作品中贴近巴赫的片段,都像是在一件时装最显著

的部位镶上了一块名贵的饰物,往往能出人意料,但也常暴露出无法

掩饰的浅保坦率说我很想这么做,但是不敢。因为没这样的心智。我

很钦佩肖斯塔科维奇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本肖氏的《前奏曲与赋格

》,据说他是为了回敬当时西方评论家说俄罗斯作曲家“没有技术”

。我过四十才写了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交响乐,我相信也会有“巴

赫”式的内心召唤,能否出一本自己的《前奏曲与赋格》不敢说,但

在生活及艺术的积累中我相信这种心态一定会来。     



文●叶小钢 

the piano song is really tough.


--
who cares about you?
not me.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74.3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