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furtwangler(1999-11-21 22:53:37), 站内信件
|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米尔斯坦 小提琴
EMI ZMS 7664793 2 [2CD]
米尔斯坦的这个录音,真正算是第一次让我们了解到了巴赫这部作品有
着何等的恢宏气度.
巴赫的这六首无伴奏小提琴曲,在业已成名的小提琴家们心目当中自然
是一座神圣的山峰,将永远吸引人们前去攀登.不过事实是,并非任何一位已经
名满天下的小提琴家都能如愿以常的.这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论技巧,当代的帕
尔曼是演奏巴赫"无伴奏"的最佳人选之一,听他的录音,似乎一切都来得非常
轻松,以至于他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六首曲子,但巴赫的厚度和广度呢?虽然我们
有理由认为这已经是帕尔曼最认真的一个录音了.听谢霖的唱片,感觉上他是
不惜泼洒自己的情感线条来构筑一个巴赫的世界.谢霖的"无伴奏"是伴随着他
强烈的感情的,其中如A小调中的行板、C小调中的广板,就有如面对圣母的祈
祷般动人,总体上的感觉是极其清高,是神清气爽。格吕米欧就稍稍圆润,将
棱角掰韧,因而显出一幅雍容之象来,这是他的涵养之功。
米尔斯坦拉巴罗克时期的作品,真可 解 丁解牛。是大匠手段。听他拉
的科莱里以及塔蒂尼和维塔里的作品,就觉那种质朴而空逸灵动的境界少有人
进得去。巴赫这六首"无伴奏",过去听其它诸家录音,总觉得是在钻迷宫,听
assicMusic
米尔斯坦这个版本,就使我们居高临下,俯瞰这迷宫了------如果曾经有过这
么一个迷宫的话。
巴赫也许是试图让一把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声音尽其最大可能自由翱翔,他
因此而给予我们无数条变幻莫测的旋律线及其节奏。当然巴赫那时的音乐,在
旋律声部的底下,往往是有一个低声部的,不过这一点,巴赫在此往往却要让
独奏小提琴来单独承担,他要使我们在聆听时接的这两个声部为依托的,虽然
其实他们并不同步。在巴赫这里,独奏小提琴的精神一直处于一个坚实有力的
依托之上,他的尽情发挥就一直是充实无比的,决无因为感觉到遗世独立而神
凄情伤,它涉足的每一处都可以辟出一个新世界、新天地。就整体而言,,米
尔斯坦的这个录音,正是以洗练的风格让我们领悟到了巴赫"无伴奏"的上述特
色。例如,在G小调奏鸣曲以及B小调组曲的极板中,米尔斯坦那急徐浓淡恰倒
好处的演奏,不正是揭示出了作品独特的结构“设计"吗?而A小调奏鸣曲中的
"GRAVE"之朴素庄严,也许只有想象中的圣马克广场方甚比拟。巴赫的"无伴奏",
正是在米尔斯坦舒卷自如的演奏中,展现出它无穷的魅力来。听了这个演奏,
我们方才明白有立体质感的琴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这个录音是单声道的) ,
方才明白巴赫这个"无伴奏"是需要何等样的大方之家来演绎。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12.2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