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furtwangler(1999-11-21 22:53:37), 站内信件
|
巴赫----《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布什室内演奏曲 哈农库特/维也纳音乐会乐团
EMI CHS 764047 2 [3CD] TELDEC 4509-95980-2 [2CD]
那种使得巴赫在此把历史未来沟通的神秘力量,人们也许将永难知。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以极其轻松的心情欣赏这些杰作,并在其中体味着
一个久已湮没的时代的风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赞叹的伟大时代的精神
风貌。
据专家们的考证,巴赫这六首协奏曲也许最早是为科滕宫廷的乐队
而作的。果真如此,那么巴赫在此为一个小型的室内乐团而精心撰作的
意图,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事实上巴赫正是在一个极为有限的天地中,
创造出了其含义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一种"交响协奏曲式"
的道路像是被预示了出来,而其中生气蓬勃的乐器组"竞赛演奏"则又体
现出巴罗克时代的姿态,是那个时代某种信念、意趣的闪现。
对于当前"本真演奏"爱好者们来说,布什室内乐演奏家合奏团于本
世纪30年代的录音,可谓是得风气之先,而他们早已用小编制的室内乐
团来"还原"巴赫时代的气息,虽然不得已用了钢琴而不是大键琴,用长
区 [ClassicMusic
笛而不是直笛。
布什版的录音,虽然距今已有60多年,然而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气
氛,那各种乐器的关系交互响应而融洽的风格,仍然使我们赞叹不已。
从演奏的精确度上来说,布什版也许要逊于现代的许多专业乐团,然而
说到再现巴罗克风貌,他们还是难以超越。我觉得布什他们在此,似是
在对往昔无尽的回顾和纪念。例如第一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板"传递
出优雅而漾动着某种复杂的情调,简直令人想起华托的名画《发舟西苔
岛》,那使人怦然心动的,正是空气中若有若无的一丝感觉。这六部作
品他们一路演奏下来,直到第六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那种几乎无所不在
的巨大的哀痛之情------说不清是一种惜别之情,还是别的什么引起的
缘故,立时占据我们心头,并且久久不能退散。
小编制的室内乐团合奏如今已被不少人认为是表达巴赫这个旷世杰
作的最佳选择。虽然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铉乐团版(DG427 143-2)
那个弥散着浪漫主义精神的演奏非常激动人心,然而如果想要进入巴赫
的世界中,人们有理由倾向于古典器,而不是现代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效
果。如果有谁担心乐器不能充分显现巴赫的丰富,大可以听听农库特这
个1981年的录音:阳光把宫廷中许多形状和色彩各异的建筑物装点得奇
异而变化无穷、褶褶生辉,器乐在四周各处的相互应和中迎来了白昼、
午后以及黄昏,空气中闪动着令人想起那种称得上是"永恒"的东西----
似乎指示着音乐的过去和未来。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63.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