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eimin999()
整理人: sisi8597(2002-11-09 21:47:24), 站内信件
|
下面的文章是我在宗教信仰版与一位网友笔聊时所写,只因聊到音乐,
所以转贴一份在这里,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 啊呀,刘天华的另一首有点象"鸟语"的样子,小弟已经忘记名了,
: 那也是可以恰当好处地用二胡来表达了。我到是很欣赏"江河水",
: 真是能把那种悲怅离别的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现在听不到了。
: 我只知道敏慧芬演奏的几首,後来的和以前的我不大知道,或者
: 我已经太老古了^_^。
刘天华是有一首“空山鸟语”,竟用两根琴弦,把空山百鸟争
鸣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倒不能用恰到好处来评说,更
应该说是不可思议。
“江河水”也是二胡名曲,俗人也曾被深深打动,闵惠芬的“二
泉映月”与“江河水”都表现出淋漓尽致的悲怨之情。
谈起“二泉映月”,俗人话又长了,我在中学时就迷上这首曲,
在找不到谱的情况下,竟是硬着头皮,第一次试图把这首曲子的谱
记下来,虽然错漏百出,但也算是能照葫芦画瓢,自己过上一把瘾。
当时,就是为它的悲怨所深深打动。想起来,也真是“少年不识愁
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从收音机里,传来了那段熟悉的旋律,
可是,声音暗哑,似乎也十分的平淡,我耐心的听到结束,想着知
道到底是哪个业余二胡手的劣作。没想到,主持人告诉了我,我听
到的是一段十分珍贵的历史录音,演奏者竟是如雷贯耳的----瞎子
阿炳!!我傻了眼了,我不能怀疑电台有假,只能以当时录音条件
差,阿炳在录音时也是在荒废琴艺一段时间之后的事,做为我听到
的“劣作”的解释。
我一直还是喜欢听闵惠芬的“二泉映月”,它扣人心弦,它催
人泪下。可就在几年前,我又听到了一位70几岁老人张锐的“二泉
映月”,令我惊奇的是,我竟听不到闵惠芬的那种催人泪下的悲怨,
它,变得平和了,它,变得不再是我熟悉的“二泉映月”了,可就
在我听了几遍之后,回头再听闵惠芬的,竟感觉到闵惠芬的夸张,
闵惠芬的较为夸张的悲怨的表现手法,到了张锐手里,竟然是荡然无
存,我在张锐的“二泉映月”中,听到的,不再是催人泪下的悲怨,
而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的诉说,没有太多的喜悦,也没有太
多的悲怨,更多的是,历尽沧桑之后,心静如水的心灵的独白,少
了一点悲怨,但是更加动人!
可惜的是,我再也没听到那段珍贵的历史录音,如果有机会的
话,我想,我会以另外一种心态,去好好凝听一代宗师----阿炳的
心的独白。听说小泽征尔是在二泉前,跪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的,
如果我有幸能再一次听到阿炳的“二泉映月”,我会泡上一杯清茶,
带着一份虔诚,一个人闭目凝听,用心去领会阿炳的心灵的诉说,
用心去体味着一个瞎子,一个平民百姓的人生百味。
我想,我们追求的,不正是不夸张、不张狂、不做作、不卑、
不亢,而是一种平静、详和、真真实实的心灵的感觉吗?所以,我
更喜欢张锐老人演绎的更加平实的“二泉映月”,也许正是张锐老
人的“二泉映月”,让我悟出一点人生的道理来。说实在的,我也
说不清了。
俗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4.148.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