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超级评论>>钢琴>>钢琴技术杂谈

主题:钢琴技术杂谈
发信人: ilchopi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3-12 05:31:23), 站内信件
其实我对钢琴的结构也不是很清楚,但知道踏板对于钢琴来说是一件关乎到其生

存必要性的附件。通常我们在谈论钢琴家时,都会说某人的手指如何灵活,强弱

音如何,可以弹多少个八度等,都是手上的工夫,但其实脚上的工夫更忽视不得

。踏板可以延长琴音,当然只是相对来说可以延长一些时间,不是无限期延长。

由于我们知道钢琴是一种琴音无法持久的乐器,不同于弦乐器,可以通过来回运

弓延长琴音,所以,如果钢琴没有了踏板,琴音就会碎裂成一小颗一小颗,大大

减低了欣赏性,使人听起来觉得干巴巴。其他快速的曲子倒还罢了,但偏偏肖邦

的曲子有许多是很浪漫色彩的,浪漫是不可能从干巴巴琴音中发掘出来的,所以

踏板运用的好与不好,对于肖邦的演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对于大

部分的法系作品来说也是一样)。
举例说明,比如在布莱洛夫斯基弹肖邦圆舞曲集和第三钢琴奏鸣曲那张CD中,第

二首的圆舞曲最后的一段较激昂的乐段,你可以听到布莱洛夫斯基在力度上明显

加强,但余音的音色却可以延长到甚至下一个小节,给人一种十分宽广的感觉,

这就是他在踏板运用上的杰出表现,在什么时候踏下踏板,踏多久,踏多大的力

量,都是十分讲究的。又比如他在第三钢琴奏鸣曲中在开头第一分钟后,出现了

一段最动人的主题(那段主题是我平生最爱的音乐之一,与布鲁赫第一小协第二

乐章的主题同样都是我的至爱),在那段主题的演奏中,他运用了许多的踏板技

术,你可以听到他的左手旋律有些时候不是太清楚,但是感觉正好,很流畅,为

什么呢?正是因为他的手指用的力度很巧妙,而且加了踏板,力度也很巧妙,合

在一起就形成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可能在这个录音中他的左手梦幻感觉还不是

太强烈,因为他在晚年改变了演奏风格,更为接近于现代的演奏家。若你听过他

在1936年演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你会发现他在同样的乐段里,梦幻的感觉是多

么的美妙,让人想哭泣。只有那个录音,才能让你真正感受到他的伟大,不是光

凭我说,你也可以自己听一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踏板和弱音),布莱洛夫

斯基和吉赛尔金都是演奏法系作品的首选。你想象一下吧,象我这样一个挑剔的

人,对布莱洛夫斯基(一个现在在中国,甚至在美国都不是很出名的演奏家)和

米尔斯坦(相对来说比布氏境况好一些)如此崇拜,如果不是真有惊世的本领,

又岂能让我倾倒?
再举一例,科尔托、帕德列夫斯基、布莱洛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四大肖邦名家

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我都有。有什么不同呢?在演奏第三乐章“送葬”的开头

和结尾的“丧钟”一段里,有很大的不同,科尔托和帕德列夫斯基在录音时都是

在他们的晚年录下的,技术衰退得相当厉害,不能作准,他们的力度变化已大大

弱于以前的作品。而拉赫曼尼诺夫的力度变化相当丰富,短短的一段乐段,时间

不过二三分钟,中间的音色变化竟然可以有三次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的变化,而

且每个弱强变化之间有十几个梯次的音色变化,真的让人心醉神迷。布莱洛夫斯

基的音色变化不如拉氏,但也是十分出色的,不过强音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实在

很奇怪(我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照说他的技术与拉氏在伯仲之间,何以强音如

此不济?反而在七十八岁高龄时的强音表现却极其出色,四十几岁盛年时反不如

?)。到了中段的“微冷的回忆”抒情乐段,四个人不约而同都表现出极为了不

起的极弱音和半踏板工夫,有时他们的每个音都象本身就是从琴中生出来的,而

不是弹出来的,不带一点人间烟火,完全溶入了钢琴之中,没有一丝手指触键的

杂音。这里,四个人便都显示出了其肖邦专家的身份。阿胥肯纳吉的肖二我也听

过,真的不错,但在极弱音和半踏板一环就略比他们差一些,波哥雷利奇的我也

有,丧钟一段相差较多,但中段回忆也是不弱,有一定的名家风范。若有机会,

不妨寻一些好的录音听听,很过瘾的。(包括布莱洛夫斯基在RCA的早年1930-19

50年代的录音,拉氏的RCA肖邦曲集,帕德列夫斯基的RCA晚年曲集等)。我发现

RCA在钢琴上比EMI要好一些,保存了不少珍贵录音,但小提琴上则是EMI较好。


所罗门是一个全能的演奏家(在我眼中,称得上全能的钢琴家,只有所罗门,莫
伊舍维奇和拉赫曼尼诺夫三人,霍
洛维茨、鲁宾斯坦、李赫特都是全面的演奏家,有许多范围极广的录音,但他们

都不是全能的,起码霍洛维茨的莫扎特和肖邦、鲁宾斯坦的柴可夫斯基、李赫特

的肖邦都是他们的致命弱点。所以他们只是全面,而不是全能)。我建议你多听

听莫伊舍维奇的录音,他的录音我很迟才在香港买到,但一听就不禁心仪。现在

他已成为了继布氏和拉氏之后又一位让我感动已极的钢琴家了。他们的任何肖邦

,都让你满意,莫伊舍维奇的拉赫曼尼诺夫甚至被拉氏本人奉为至上选择,有时

还要向他请教(其实拉氏比莫氏年长二十岁,是有一点师徒的关系,但对莫氏却

如此推崇,可见莫氏的演奏之高超,不是我吹出来的)。比如,有一次,拉氏作

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后,最后一个变奏即第二十四变奏在音乐会上演奏时始终

未能弹得满意,于是他便向莫氏请教,因为莫氏反倒能弹得满意。莫氏开玩笑对

他说,喝了那杯侍者刚送上来的奶油薄荷就会演奏得好了,结果,拉氏喝完后,

真的弹得得心应手,于是这个变奏又叫奶油薄荷变奏曲了。

废话一大堆。见笑。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修改:.ilchopin 于 Sep 11 01:08:41 修改本文.[FROM: 202.96.190.124]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