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07 04:48:18), 站内信件
|
[指挥台上的风云] 海汀克 Bernard Haitink (荷) B y DECCA
Bernard Haitink, 1929~, Netherland
中译: 海汀克
曾出版其唱片之公司: DECCA, Philips
目前最重要任职: 路以盎 家歌剧院音乐总监
荷兰不是没有出过重要的大指挥家, 比方像被马勒点名夸赞的孟格伯与务实的 范拜努。
海汀克承继了范拜努务实的风格, 自然平稳乐风恰似荷兰人的民族性。在当今 中生代
指挥家中, 海汀克的演出水平一直是内行人心目中赞不绝口的稳定与踏实, 也 使得喜爱
平稳踏实的乐迷们找到了新一代的追逐对象。或许他已经具备大师的资格了。
海汀克真正踏上国际音乐事业的契机是在范拜努死后。范拜努一死, 留下一个 重要的
乐团等待后继者。大会堂管弦乐团看中海汀克的指挥才能未可限量, 因此属意 他出任
该团第三任音乐总监, 但是考虑到当时他经验仍 由阅? 因此找了老大师约夫姆 和
海汀克共同合作, 1964年约老功成身退, 海汀克终于首度带领一个重量级的乐 团。
27年来海汀克和这个乐团的合作留给乐迷不少印象极深的音乐会与唱片录音, 他自己的
诠释能力也与日俱增。1967年他又接手伦敦爱乐首席指挥, 开始与英国乐坛有 所接触。
而在27年的合作后, 因为怕一直待在地小人稠的荷兰会放不开心胸, 他接受了 英国
柯芬园的职务而离开荷兰。虽然他离开了大会堂, 大会堂却已雄踞欧洲乐团的 最高层,
伦敦爱乐也成为英国乐坛的前茅。
在大战后崛起的指挥家, 大部分都拥有突出的自我个性, 如马捷尔、辛诺波里 等, 但是
海汀克却完全没有这些特质。他一向踏实的个性使他在外表上显得谦逊, 但是 内在却
充满自信。他拿起指挥棒时态度冷静, 几乎以表情传达他要的东西, 正式演出 时十分
反对装腔作势, 他认为这对音乐是种严重的冒犯。他的风格踏实, 对于演出主 意他总是
在多次的读谱之后才会下决定, 奇怪的是他很少在总谱上作记号。对于诠释, 他认为
「这门学问是写不下来的, 要不就是在你的性格里, 再不然就是根本没有。」 对于排练
他的观念也与老大师稍有不同, 他不会作无穷尽似的排练, 他认为那是浪费团 员精力,
排练时从来不超过三个小时, 因为他深信到了正式演出时会有更进一步的灵感 涌现。
他以团为家, 对待团员像亲兄弟, 对政府人事有诸多意见, 「如果解雇一个人 他就
走路不干」。
海汀克的风格属于平实稳重的, 他的演出也总是如此, 但是就有人认为他的演 出过于
朴实而缺乏吸引力。他对贝多芬极为重视, 晚近才开始演出贝多芬, 但对『庄 严弥撒』
朴实而缺乏吸引力。他对贝多芬极为重视, 晚近才开始演出贝多芬, 但对『庄 严弥撒』c
仍是不敢动手。他的贝多芬正如贝姆, 不过少了贝姆的贵族气息, 而表情极为 简单,
不是明星气质的演出, 是个平淡中找出真味的贝多芬, 是二十世纪末「忠于原 谱」的
信徒。另外一个让他分外小心的是巴哈, 因为「里面的风格问题不好解决」。 他拒绝
演出现代乐作品, 也不认为西贝流士的音乐适合在音乐厅中表演。
他的马勒与布鲁克纳更是有趣。这两个作曲家的作品, 我们总是听惯了几个充 满色彩
或个人气质的演出: 伯恩斯坦、萧提、华尔特、克伦培勒、邓许泰特等人的马 勒;
卡拉扬、约夫姆、贝姆、巴伦波英等人的布鲁克纳, 但是海汀克的演出, 就是 一种
听不到个人特质的演出。海汀克把自己的个人特质从乐曲中排除的乾乾净净, 摆在乐迷
耳前的似乎就是作曲家原先意欲的效果。海汀克另外一个重要的演出是萧士塔 高维契,
他把萧氏的十五首交响曲全数录制, 把俄国狐臭榨的乾乾净净, 彰显出这十五 首交响曲
纯粹音乐性的美, 确实是高手级的表现。
歌剧方面, 以莫札特为主, 已经有『唐乔凡尼』、『魔笛』等剧的录音, 另外 这几年
也涉足华格纳, 『女武神』是最近的录音。或许是他比较晚接手歌剧院的事业 , 他在
歌剧方面会有多少表现可是件令人期待的事--可别忘了, 他一贯对音乐的态度 !!
参考书目
1.John Holmes: Conductors,杨忠衡、张强音译, 普洛文化出版
2.王立德: 指挥谈指挥, 世界文物出版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