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07 04:48:18), 站内信件
|
[指挥台上的风云] 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义) by albert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谈到托斯卡尼尼这位指挥家时,总是不免要用「忠于原谱 」来概括
他的指挥艺术,然则对于不甚了解托斯卡尼尼的人来说,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衍 生出
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就是呆板而缺乏内涵的联想,因为误解而徒然错过了一场音 乐甘泉的
洗礼。
但我也必须说, 我并不是一位狂热的托斯卡尼尼迷,至少,我不认为只要是托 斯卡尼尼
指挥的曲子便是所谓的「终极版本」。还记得第一次听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交 响曲,
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惟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似乎始终偏快的速度,使得乐 曲缺少
伸展的空间,因而感觉不够「大气」,再加上劣质的录音,感觉有如在吸音过 度的房间
听音乐,乾、瘦、硬的音质让我无法久听…。在那段时间里,对我而言福特万 格勒才是
贝多芬的同义词 (当然,在这里我指的是音乐,而非人格) ,相较之下,福氏 恢弘大度
的格局,意境深远的诠释,总是让我沉溺其中,感动不已。
然后,当我再度听到托斯卡尼尼。或许是音乐欣赏品味成长 (或者应该说「改 变」),
或许是心境的不同,这一次,我听到许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虽然录音依 旧拙劣,
但是我却能感觉到音乐就像是一条满载著热情向前奔泻的巨流,穿透我的内心 。
与福特万格勒充满哲学意味的贝多芬演奏风格相比,托斯卡尼尼更专注于形式 上完美,
虽然其子弟兵 NBC交响乐团没有像维也纳或柏林爱乐那种梦幻般的美妙音色, 但可以
感受得到每一个乐手为达成指挥家的意志而全神贯注投入,极度严整与精确的 演奏
完成度即使是讨厌托斯卡尼尼风格的人也难以多置一词。
综观托斯卡尼尼的演奏风格,不难发现许多显著特质,例如他对于每一个音符 、乐句、
每个声部切入时间的精确掌控,使乐曲的进行具有高度流畅性;和弦与主旋律 在严密
整合下所获致的整体感;明快而富有活力的节奏更赋予乐曲充满生命力的跃动 ,或许
托斯卡尼尼演奏的贝多芬缺乏几分德奥式的沉稳庄重,然而我以为他所呈现出 的是一个
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天上诸神。
我们可以从许多相关的论述中,了解到托斯卡尼尼在其政治立场上所持的鲜明 态度,
例如1926年义大利的史卡拉歌剧院首演普契尼歌剧 "杜兰多公主" 时,对于墨 索里尼
要求演奏法西斯党徒的赞美歌 "Giovinezza" 的命令断然拒绝;或是基于对纳 粹主义的
反对,而不再重返拜鲁特音乐节指挥的决定 (1930年托斯卡尼尼曾应华格纳家 族之邀,
前往拜鲁特指挥而大获好评,但是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尽管拜鲁特一再力 邀,
前往拜鲁特指挥而大获好评,但是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尽管拜鲁特一再力 邀,大度c
托斯卡尼尼仍以无法在人道主义沦丧地区演出,且华格纳作品已成为纳粹的宣 传品
为由,坚持不再指挥拜鲁特音乐节。), 我相信托斯卡尼尼这种不假妥协的坚 定人格,
也融入了他的音乐中,使欣赏者自能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气。
尽管有许多人批评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演奏缺乏内涵,但我始终认为在精神上 ,他的
演奏是最趋近于贝多芬的。罗曼.罗兰所著 "贝多芬传" 译者傅雷曾在某篇文 章中说
贝多芬就是「力」的化身;这种力体现在贝多芬的音乐里,我们听托斯卡尼尼 演奏的
贝多芬交响曲,他那种强烈的力度运用不但做到形式上的展现,也带来内涵上 的统一;
直接而不矫饰的处理不正呼应了作曲家对他身处时代所表现出的态度?
在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我个人认为最能展现托斯卡尼尼特质的莫过于第三号 "英雄"
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著名主题被以一种坚定、雄壮的形象演奏出来,以充满斗 志的急切
步伐向前迈进;第二乐章的送葬进行曲在哀伤气氛下,托斯卡尼尼并不让它显 得阴沉,
而是以带著光明与希望的态度透露出「精神战胜死亡」的讯息;第三乐章的诙 谐曲活力
十足,呈现出作曲家轻松的一面,托斯卡尼尼的节奏虽然轻快却不流于轻浮; 终乐章
托斯卡尼尼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田园式的愉悦与面对挑战时的斗志做出明 确对比,
接近尾声时木管与弦乐之间充满惶惑的对话彷佛在问:「我应该选择哪一种? 」正觉得
不安之际,随后冷不防地切入铜管与弦乐的强奏,以坚定果决的语气告诉我们 答案。
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精采演奏是一九四九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录音,同时也被收 录在BMG
公司最近重新发行的托斯卡尼尼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中。有别于早先所发行 的CD版本
普遍贫弱的音质,这三款「二合一」CD筛选出公认效果较佳的50年代卡内基音 乐厅的
录音,在母带重制过程中动用了由享誉专业录音界的Apogge公司所发展的UV22 数位编码
技术,将解析度提升至二十位元,以达到更好的音质,不仅如此,BMG 的工程 师还动了
许多「手脚」,包括增加更丰富的残响与中低频量感。这三款CD如一次购买可 获得附赠
新旧版本比较CD一张,藉此可以很清楚的判断出新版在音质上确实有相当大幅 度改善,
相较于之前发行的日本版 (使用JVC 的K2雷射刻片技术), 本版很明显的不论 中低频
量感、动态、残响及乐器轮廓的鲜明度上都要来得更胜一筹。
或许会有「基本教义派」的人士质疑这种在录音上动手脚做法的正当性,这究 竟是对
托斯卡尼尼真面目的还原还是扭曲?事实上许多听过托斯卡尼尼现场演奏的专 业人士
都曾不约而同的表示,托斯卡尼尼指挥棒下的乐团能发出不可思议的明亮饱满 音响,
但是过去所流传下来的大多数录音都只能听到乾瘦紧绷的音质,而本版在制作 人与
托斯卡尼尼家族成员 (其孙Walfredo Toscanini与负责管理遗产的Allan Stec kler)的
密切合作下,不论是否已经拥有旧版录音的乐迷,相信这套重新发行的版本除 了深入
了解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外,也将能使你听到更接近于这位伟大指挥家棒下应有 的音响。
附录: 托斯卡尼尼年表
1867 3月25日出生于义大利帕玛。
1876-85 就读于帕玛的皇家音乐学校, 毕业时获得大提琴及作曲方面最高荣誉 。
1886 在罗西歌剧团 (Rossi Opera Company)作巴西巡回演出时担任首席大 提琴及
助理合唱指挥; 6月30日第一次上台担任指挥,(临危受命取代辞职不 干的
巴西籍指挥) 曲目是: 『阿依达』。11月 4日在义大利首度登台, 曲 目则是
巴西籍指挥) 曲目是: 『阿依达』。11月 4日在义大利首度登台, 曲 目则是度c
卡塔莱尼的『艾德米亚』。
1886-94 在义大利境内各歌剧院指挥。1892年 5月21日指挥歌剧 "Pagliacci" 首次
公演。
1895 于都灵担任新成立的雷吉欧歌剧院暨交响乐团总监; 并首次由义大利 班底
演出『诸神之黄昏』。
1896 于当年 2月1 日指挥 制 尼『波西米亚人』全球首次公演。3 月20日 第一次
上台指挥交响曲。
1898-1903 担任米兰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1901 首度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 (生涯共有七次)
1906-08 重返史卡拉歌剧院。
1908-15 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指挥『波利斯.郭德诺夫』在美首次公演 ;
1913年第一次在美指挥交响曲, 曲目是贝多芬第九。
1915-20 回到义大利指挥一连串战争义演。
1920-29 再到史卡拉。带领史卡拉交响乐团作北美巡回演出并作首度录音。
(1920-21)指挥『杜兰朵公主』的世界首演。(1926)首度与纽约爱乐 合作,
并率领史卡拉歌剧院前往维也纳、柏林作首次演出。
1929 自史卡拉歌剧院辞职, 成为纽约爱乐常任指挥。
1930 与纽约爱乐前往 分扪 回演出。
1930-31 在拜鲁特音乐节上指挥并负责『唐怀瑟』、『崔斯坦』及『帕西法尔 』制作。
并且是音乐节的第一位非德国籍指挥。
1933-34 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与维也纳爱乐首次合作。
1935-37 萨尔斯堡音乐节指挥『魔笛』、『名歌手』、『费德里奥』、『法斯 塔夫』。
在伦敦首次公演。(1936)
辞去在纽约爱乐的职务。(1936)
1937 接受RCA 总裁David Sarnoff 邀请指挥 NBC交响乐团。此一乐团是特 地为
托老成立的, 此后十多年一直是托老的禁卫军。
1938-39 参加于瑞士成立的卢瑟尼音乐节, 此音乐节是一群流亡音乐家所创办 。
1940 与NBC 交响乐团前往南美巡回演出。
1946 自1938年之后第一次回到义大利。 5月11日在重建的史卡拉歌剧院指 挥
第一场音乐会。
1948 与NBC 交响乐团展开一连串电视转播音乐会。
1950 带领NBC 子弟兵作全美巡回公演。
1954 4月 4日是托老与NBC 交响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6月和NBC 进录 音室。
从此不再上台指挥。
1954-57 退休状态, 但仍致力于评鉴录音和广播演出for commercial release .
1957 元旦当天心脏病发作; 1月16日老大师病逝于纽约州Riverdale 自宅 ,
享年九十岁。
资料来源: RCA 公司出版 Toscanini collection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