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eejoe()
整理人: joojoo(1999-11-20 08:40:25), 站内信件
|
刚才有位朋友提到了萧邦的玛祖卡,说技巧上不难,但要把味道弹出来就难了, 可谓一语中的,深得我心。
你说莫扎特难不难?连孩子们都能完整地表演,甚至象模象样的,颇有一股天真 的意味。然而,这里的“完整”,至多是音符的完整,却非乐句、乐思、乐意的 完整;这里的天真,只是未谙世事的单纯,而非历经磨难的执着。所以,莫扎特 又是最最难的,是“带泪的微笑”,是“永恒的阳光”。
萧邦的玛祖卡在气质上和莫扎特、斯卡拉蒂十分贴近,然而萧邦的波兰血统在50 几首玛祖卡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首先,他选择了一种舞曲,一种乡土气息浓 郁的民间舞曲,一种融入波兰人血液中的舞曲。其实,这不仅仅是巧合——巴赫 爸爸不是最喜欢写舞曲的吗?他为三个宝贝——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写下了数 量可观的妙不可言的舞曲,只不过起了“组曲”那样的名字把它们编排成册而已 。巴赫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但不只如此,而是将生活高度艺术化 ,使之格外地欢快、活泼、温柔、庄重、悲伤......
萧邦的玛祖卡也是这样,而且不象巴赫的各类舞曲速度相对固定,玛祖卡有快有 慢,有着更为自由的空间。巴赫的舞曲更多的是直接表现人的内心
世界,而萧邦常常咏物言志,借景抒情,表现空间更大,形式五花八门,内容妙 趣横生。这些如唐人绝句般精炼优美的小品,是上天赋予浪漫主义的性灵,而且 在浪漫派刚一生下来就到达了极致,萧邦和舒曼成为不可超越的颠峰。
另外,萧邦天才而自由的调性、和声感觉也使玛祖卡的妙韵一发而不可收拾。听 萧邦的小品,短短三两分钟,意外的惊喜甚至多于贝多芬的一整个乐章。萧邦的 移弦换调、和声进行、织体变化不仅是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里程碑,更大大启发 了后来者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信步走出一个已经成熟的审美规则,而在不经 意间使之大大丰富、继而开辟出新洞天,正是绝世天才的不约而同之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绿版鲁宾斯坦萧邦作品选集(11张, RCA)问世之际,请聆 听这伴随萧邦漂泊了一生的音乐日记——玛祖卡。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3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