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G.Mahler 1860─1911) 马勒1860年7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小商人的家庭。六岁开始学钢,18 70年举行公开独奏会。1875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爱泼斯坦等人,在学期间已 开始创作、演出。1878年离开音乐学院后,创作了康塔塔《悲叹的歌》。1880年 在奥地利的霍尔开始指挥生涯,后在莱比锡、布拉格、布达佩斯担任指挥。二十 三岁,他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时获得成功,成为当时名遐欧美的杰出指挥家, 对近、现代指挥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马勒作为指挥家的光辉业绩从未引起争议,指挥风格严谨、深刻、要求极高 ,是近代杰出的指挥家之一。马勒也重视音乐创作,但他的作品却在很长时间内 一直毁誉参半。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才逐渐肯定,制成唱片,并越演越 烈地成为乐队的保留节目。马勒在继承浪漫乐派基础上有明显的突破与创新:变 音体系体现勋伯格革新手法,通俗因素与深奥乐句双管齐下,错综复杂的器乐复 调手法,独奏乐器复协奏式应用,交响曲表现不落窠臼,讽刺与伤感同天真无邪 的内心洞察相对照等等。对20世纪后期作曲家有巨大吸引力,而听众则认为他的 音乐全面地、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当代生活的动荡不安与纷繁冗杂。 马勒的作品大多具有深邃的内容和哲理性,主要艺术特点是:配器手法卓越 ,充分发挥管弦乐的交响性,形式宏大,气势磅礴,乐思繁复,又富有民间音乐 的质朴感,如应用民歌的曲调和民间舞蹈的节奏等。马勒的重要作品是交响曲和 歌曲,有10部结构庞大的交响曲,其中,第二、三、四、八交响曲,都加进了人 声,最后一部声乐、器乐作品《大地之歌》更是一部交响化的声乐套曲。他扩大 了贝多芬创始的声乐交响乐概念,发展了柏辽兹创始的管弦乐歌曲套曲的体裁。 3部杰出的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青年的魔角》和《亡儿之歌》都是他的精髓 所在。还有康塔塔、声乐套曲、歌曲,以及室内乐等许多作品。 马勒虽然一生忙于乐队指挥工作,组织能力很强, 1897至1907年受聘于维也 纳皇家歌剧院院长时,使其成为一流的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 指挥和创作,但心脏病使他一直处于死亡阴影下,1911年5月18日,马勒在维也纳 过早离开人世。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华东站 sh.netease.com.[FROM: 202.116.31.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