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ira_zms(安鶴兒)
整理人: neptunefish(2001-12-18 01:21:22), 站内信件
|
古人用十二次,二十八宿划分天区,这些天区的边界 线,从天赤道线开始,垂直向南、北方向无限延伸(这一 点和西方划分天区的“座”不大一样),最终会聚于 南北两极。这与地球仪上的地理经度线完全相同。 所以古人又将恒星(如天狼星,北斗星等)称为经星,于之 相对运行的星被称为“纬星”----它们运行所划出的轨迹恰象 织机中的纬线,五大行星在古代星占、历法著作中 经常被称为“五纬”,再加上日月(古代观念中,太阳也是行星) 统称七政。
占星论断的核心:纬星。
纬星是指相对经星运动的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并称“七政”。它们构成了占星的
主要内容。
《七政》
七政又称七曜,指日、月和五星。
七政最初出现在《虞书》里,后汉的刘歆、张衡等天文学家更精通于此。刘歆有“太极运行三辰
(泛指三垣二十八宿等星座)五星于上,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三辰合于三统,五星合于五行而相经纬
也”,张衡有“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为:日、月、五星,故曰‘七政’。皆纬”。
占星家通过七政辨识天势,以查明君王的政治。
“日”
太阳之精,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
太阳主宰“生、养、恩、德”。是帝王的象征。帝王有道,则太阳五色;无道,则太阳露出晦
暗,例如日食、日斑、黑子、颜色变红、无光、变成孛星、夜见中天等。
太阳光芒四射,耀眼夺目,昼夜有节,循环有度。四季有常,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七政
中最稳定的星体(当然的了)。星月受其光华,生灵仰其照耀,所以以君王之恩德来比喻,也反映出
君王的德行。
“月”
太阴之精,月亮的轨道出入于黄道,俗有“月行九道”之称,简单说夏至在南为“外朱道”,冬
至在北为“内朱道”,夏至在北为“内黑道”,冬至在南为“外黑道”,秋分在东为“外青道”,春
分在东为“内青道”,秋分在西为“外白道”,春分在西为“内白道”,再加上八道交于黄道,并以
黄道计算,所以统称为九道。
月亮主宰“刑、罚、威、权”,是臣子的象征。臣子尽力辅佐则月行正常,否则就露出晦匿,例
如月食、月掩盖五星、白天见月光、变为慧星、冲到紫微宫或到各宿。
“木星”
东方木之精,又称“岁星(太岁)”、“摄提星”、“重华”、“应星”、“纪星”,属震巽。对
应东方苍龙,颜色为青,性为“仁”,帝为“大皞”,神为“勾芒”,变异为“挽抢”,是君王的象
征。
木星是东方青帝威仰之神,主君王的过失,特别为齐、吴等东方国家,又为农官,主五谷。岁星
所经过的国家(分野),有福,不可以对她征战,否则会受到加倍的报应;但反过来,所在国家倒可
以对外侵略^^。
“火星”
南方火之精,又称“荧惑”、“赤星”、“罚星”、“执法”、“天候”,对应南方朱雀,颜色
为赤,性为“礼”,帝为“炎帝”,神为“祝融”,变异为“蚩尤旗”,是执法的象征。
火星是南方赤帝燥怒之神,它的行动无常,出则有兵乱战争,入则兵散。主死、丧,主天下群臣
的过错,管理骄横、奢侈、亡乱、妖孽。明察四方的过失以告知主人。国家有道则行进速度快,无道
则滞留,然后降下灾祸警醒世人,如国家内乱、盗贼横行、瘟疫四出、饥荒死丧、兵乱战争等。火星
出现芒角、变色、行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出入各星宿均为灾难的先兆。所以国君天子则应当克己
复礼,方能昌盛国家,而灾祸就会自动消除(还孔孟之道呢,好封建啊^^)。
“土星”
中央土之精,又称“镇星”、“地候”,属坤艮。对应勾陈,颜色为黄,性为“信”,帝为“黄
帝”,神为“后土”,变异为“天贼”,是尊王的象征。
中央为土,土星是稳定之星,是天子之星,天子失政则土星大乱。土星通过的国家,不可动兵,
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土星运行失度则上乱下争,东西叛逆,上天降下灾害。
“金星”
西方金之精,为黄帝之子,又称“太白”、“火政”、“官星”、“明堂”、“文表”、“太
皞”、“终星”、“天相”、“天浩”、“序星”、“梁星”、“威星”、“大嚣”、“大爽”,属
乾兑。对应白虎,颜色为白,性为“义”,帝为“少皞”,神为“褥收”,变异为“天狗”,是将
军、大臣的象征。
太白金星代表了军队。高、低、快、慢、稳定、动摇都预示着军队的情况。一般从西方出,越轨
则外国败;从东方出,越轨则中国败。太白星以芒角、叱咤为愤怒;以敛角、潜行为吉。遇火星则生
死相继;遇水星则四方受敌;守犯各宿大多是兵乱的征兆,到牛宿甚至要戎夷相争、杀将屠城、四面
山崩。可见一般金星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
“水星”
北方土气所结的水之精,为黑帝之子,又称“辰星”、“勾星”、“焚星”、“伺星”,属坎。
对应西方玄武,颜色为黑,性为“智”,帝为“颛帝”,神为“玄冥”,变异为“枉矢”,是卫尉的
象征。
水星主燕、赵、幽、翼等北方国家,是宰相之相,又有杀戮讨伐的意味。水星的运行不稳一般是
寒暑季节不明,所在国家出现饥荒。水星的出入迅速,又称为蛮夷之星。但水星主要占的是节气失
调,收成不好。
“四余”
木之余为“紫气”;水之余为“月孛”;火之余为“罗侯”;土之余为“计都”。都是没有形态
的虚拟星。它们默默地在天盘上运行,也没有速度变化,明暗变化了。其中惟独金没有余星,那是因
为金本来不可分,而月为金精,所以没有余星而已。
五星四余各执其法,按照轨道运行,犹如明君贤臣治理国家。
占象
综观《开元占经》、《乙己占》等古代星占学秘籍,
中国古代星占学所占之象主要可分为五个方面:
日月、行星、恒星、彗星及其他。
一.日月占。
日月占是古代星占学的一个大项,与日月有关的天象可分为五种类型:
日蚀占:日蚀及有关天象;
日象占:日本身所呈现之象;
月蚀占:月蚀及有关天象;
月象占:月本身所呈现之象;
月位占:月运动时与恒星、行星的关系。
日蚀占的情况主要在古代星占著作中的“蚀列宿占”中描述,
古代星占理论认为,太阳运动至二十八宿,不同宿而发生日蚀,
其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日蚀在古代被认为是非常凶险的天象,
《晋书·天文志》说: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 人君之象也。……
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
既然日蚀是如此凶险不祥的徵兆,天子与臣民自然不能无所作为,
而是要采取措施以图补救,“回转天心”。《史记·天官书》
上说:“日变修德”,又说:“太上修德,其次修政,
其次修救,其次修攘,正下无之。”虽然修德、修政措施
是上上之策,但太过抽象,难于操作。对于日蚀,修救、修攘在古代
是较常用的手段。《乙己占》卷一载有这样一种壤救之法:
凡日烛者,皆有赤愤(裹发署的红巾),以助阳也。日将蚀,天子
素服避正殿。内外严警。太史灵台(皇家天象台)伺日有变,便伐鼓;
闻鼓音作,侍臣皆着赤清,带剑以助阳,顺之也。
日象占指日本身状况而言。古人对太阳的观察极为细致,除日蚀外,还
有许多太阳本身呈现的种种情况,如:目光明、日变色、日无光、
日中见乌、日中有杂云气,等等,都被认为具有星占
学意义。但总的来说,日象占在古代星占学理论中的重要性是无法与
日蚀占相提并论的。
月亮同样被认为有重大星占学意义。《晋书·天文志》载:
月为太明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罚之义;列
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
太阳既为人君之象,则月为女主之象、诸侯大臣之象,这容易理解。
《史记·天官书》云“日变修德,月变修刑”,当是月为刑罚之义的
来源。然而月蚀发生的频率较日蚀为大,虽然也是不吉利的天象,
但在星占学上不如日蚀那样凶险可怕。春秋之法,就书日蚀而不书月蚀的。
一与日象占类似,月本身所呈现的许多现象(月象占)也被古人赋以星占
学意义,如《晋书·天文志》云:
女主外戚擅权,则(月)或进或退。月变色,将有殃;月昼明,
奸邪并作,君臣争明,女主失行, 阴国兵强,中国饥,天下谋港(指
各地割据称王)。
与日明显不同的是,在关于月的星占中,最重要的部份既不是月蚀占,
也非月象占,而是月位占──月球在星空作周期运动时与恒星、行星发生
关系并呈现的天象在星占学上的意义。月球每天相对于恒星背景移动13
度多,这就会产生月亮逼近甚至掩蔽某些恒星、行星的天象。这类天象
颇常见,成为古人进行星占学预言的大好题目。
如《开元占经》卷十三有“月与列星相犯”、“月犯列宿”的占辞。
二.行星占。
关于行星的星占无疑是中国古代星占学中最重要的部
分。《开元占经》共12O卷,行星星占竟占去三分之一多。
古代行星星占学大致对行星的以下四种情形进行星占:
(1)行星的亮度、颜色、大小和形状。
(岁星)明大润泽,则人君昌寿,民富乐,中国安,
四夷服。(《乙已占》)
太白始出,色黄,其国吉;赤,有兵而不伤其国;
色白,岁 熟;色黑,有水。(《荆州占》)
其中《荆州占》中“太白始出色白,岁熟”是难得的好兆头,
一般行星占占辞,凶占多数。
(2)行星经过或接近星宿、星官。
岁星在角,天下大病。(《孝经纬右秘》)
荧惑守角,忠臣诛,国政危。(同上)
填星(土星)犯左角,大战,一日军死。(《黄帝占》)
(3)行星自身的运行状况。
《晋书·天文志》云:
凡五星见(出现)、伏(不见)、留行(一段日子停在原处不动)、
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路盈缩
者,为乱行。
认为如果政治措施得当,则行星会按照历法所推算的那样运行;反之,行星
就会乱行。
(4)诸行星的相互位置。
太白触填星,发大兵,相残贼(相互残杀)。(《春秋纯文耀约》)
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改朝换 代,附会五行,如秦以永德,汉改
为大德之类)。有德爱庆,改立天子,乃奄有四方,子孙善昌。天德
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 离去满四方。(《海中占》)
最后,在中国古代,五星又与五行对应起来,现代称五大行星为金、木、
水、火、土,便是五行说的产物。
三.恒星占。
与日、月和五大行星相比,恒星的情况在古人眼中要简单
得多。恒星既不移动,也没有圆缺变化。虽然日占、月占、行星占中有一部
分占辞与它们在恒星背景下的位置有一关,但在那些占法中恒星本身并不是
主体对象。恒星占是以恒星本身为主体对象的占法,主要考虑恒星本身所
呈现之象,以及适当的附会与联想。所占主要针对二十八宿诸星及三恒中的
主要恒星。特别是紫微恒中的北斗七星,更具有丰富的星占学意义。《晋书
·天文志》引石氏之说云:
天枢: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
天璇: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也。
天巩:令星,主中揭。
天权:伐星,王天理,伐无道。
玉衡:杀星,主中央,助四旁,杀有罪。
开阳:危星,王天仓五谷。
摇光:部星,亦日应星,主兵。
(详细的内容在二十八期的二日谈已经解释过,现在就不再复述了)
四.彗星占。
彗星俗称扫帚星,基本上是一种凶兆。《乙已占》卷对彗星
的星占学含义有详细的论述:
长星,状如帚;李星,圆状如粉絮,奉辛然。皆逆乱凶幸之气。
状虽异,为一殃也。为兵、丧、除旧布新之象。……凡蓄率见,亦
为大臣谋反,以家坐罪;破军流血,死人如麻,哭泣之声遍天下,
臣杀君,子杀义,妻害夫,小凌长,众暴寡,百姓不安,于戈并
兴,四夷来侵……
以这样的占辞来看,难怪彗星是种令
人恐惧的天象了。《乙已占》将彗星根据形状分成两类,而在马王堆三号墓
出土的帛书中,竟将彗星绘成29种图形,有18个不同名称。这说明关于彗
星的星占很早就较完善了。《左传·文公十四年》有一则记载:
有星李入于北斗。周内史叔
服日;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一颗彗星出现在北斗的位置上(据推算,这是哈雷管星公元前614年的那
次回归),叔服据此预言:不出七年,宋、齐、晋三国国君都会死于祸乱之
中。果然三年后,宋昭公被宋襄夫人派人将其杀害,以便让公子鲍──宋襄
夫人的情夫──登上君位;五年后,齐款公被邮联文、阎职杀害;七年后,晋
灵公被赵穿杀死在桃园。
五.其他杂占。
除了以上四种较为常规的占法外,古代星占占法还有很多。
如流星占。流星是较常见的天象,
但也被纳入星占理论体系中。《开元占经》第七十二至七十三论述了流星占:
石氏回:流星起。心(从。心请出发)南行,越君死。
都萌日:流星起心至北斗,赵君死。
可见对流星的星占,大致与它在天空的飞行轨迹有关。流星如果落到地面
还未燃烧尽,则成为陨石,这在古人看来,其兆更为凶险,
《开元占经》卷七十六云:
因易主则星坠;国有大凶,其主亡,则众星坠。
(《天星》)又有客星占。所谓客星,在很多情
况下是指新星或超新星爆发,在原来肉眼看不见星的地方突然出现明亮的
星星,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如客人之来去,故调客星。客星非常罕见,但星
占体系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乙已占》卷七云:
客(星)于犯女(宿),邻国有 以妓女来进,妾还为后。
(客星)守张,楚、周隐士不去。满三十日,有亡国,死王。
…… 食中有毒,邻国有献食物者。
这些奇奇怪怪、危言耸听的占辞,当然都是星占家的附会。
其他杂占还有:瑞星占、妖星占、云占、气占、风占。虹占,雾、霸、
霜、雪、雹、露、霜、雷占等等,有些占法与“星”已扯不上关系,
只属于大气层内的气象现象,但古人天文、气象不分。就是
今天,大部份人还都认为天文台是管天气预报的
---- 偶然預見 請不要追究 我是誰
因為不管幾世的輪回 我始終記得愛你的感覺
天上人間 請不要離別 路太遠
那許許多多的容顔 我回首前塵 只要見你一面
我不知道 如何不折翼的起飛
明明知道失去平衡點 就會危險 流淚
就算再不能回 我還是會 無所謂
隔著樓臺 等待月圓
所有的玫瑰 都有一個多情的心願
悄悄跟隨 芬芳的來源
一年或是一天 我的心 只為你跳躍
當菸上的字都成灰 化作你胸口的最後一縷煙
我可以不必言語 對你的思念
男孩,我是真的愛你,你……知道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