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证券投资>>技术之门>>帮你支招>>2002年前瞻之二:继续调整的一年

主题:2002年前瞻之二:继续调整的一年
发信人: zam33393(要小心要小心)
整理人: gupiao(2002-07-04 21:34:59), 站内信件
本结论:1、2002年,股市大部分时间将运行在调整浪中,大盘重心总体上将呈现震荡下移态势;2、目前的反弹有望在2002年1月下旬到春节之间形成B浪的高点,在2002年5月份左右可能形成一个重要的低点,2002年9月份市场可能形成大的转机;3、2002年大盘的高点将受到年线制约,低点在政策底1500点区域,1514点、1550点形成的连线将成为2002年大盘的生命线,击穿该连线则预示大盘有可能创出更低的低点。 

  2002年宏观经济形势 

  200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除对外贸易变化较大,经济其他方面均运行平稳,预计2001年全年GDP增长率能达到7.5%左右。展望2002年,世界经济仍然举步维艰,在外需收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格局仍将以内需驱动为主。我国应保持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入WTO将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消费亮点有可能带动消费的稳定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已初显成效,这些均对2002年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正面作用。同时,也存在世界经济下滑,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当前的投资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总体来看,200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国际因素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环境难有大的改善,但在以内需驱动为主、结构调整加快、外商增加对中国投资良好态势不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预计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7%左右的水平。 

  2002年证券市场政策 

  2002年的政策环境仍将在规范中求发展。虽然证监会表示不会以股指作为监管目标,但是由于有了2001年市场大起大落的形势,估计2002年政策出台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出台的时机与市场环境,力求“软着陆”。因此,就政策面的影响来看,2002年的市场走势应较2001年平稳。2002年的政策性导向主要表现在:国有股减持的新办法出台与国有股减持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会循序渐进地展开;佣金制度改革将对市场格局造成一定冲击;退市机制的日趋完善将对市场价值观构成进一步影响;政府对B股、H股的政策将日趋明朗;统一指数的出台与指数期货的推出将影响市场格局;机构投资者的扩容步伐将会呈加快趋势;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将更加法律化与规范化;证券公司的兼并与整合将成为一种趋势;债券市场将会得到政策性的扶持并获得快速发展等方面。总之,2002年证券市场将继续迈向市场化、规范化与国际化。2002年的政策环境总体看仍将在规范中求发展。 

  2002年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在历经两年牛市后,中国证券市场于2001年中期开始步入调整。从2002年市场的资金面来看,供给大致在4590亿元左右,其中居民可入市资金为2970亿元,机构可入市资金为1620亿元;而资金的需求在4500亿元左右。从资金面分析,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与违规资金的撤离,特别是市场步入大调整后一部分资金处于裹足不前的境地,入市的信心有明显减退的迹象,因此,市场的资金面已经没有99年、2000年时的资金充裕程度。2002年可能影响证券市场资金供求的政策因素主要为:基金扩容的力度、市场扩容的强度、券商增资扩股的加速、对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监管力度、对三类企业入市和委托理财资金的规范程度、佣金制度改革、2002年国债发行额度、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的入市等因素。而2002年市场资金需求情况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市场扩容占用的资金、印花税和交易佣金流失的资金、一级市场转移的资金和维持大盘上行所必须的增量资金等。从2002年整体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看,证券市场要走出一波大牛市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管理层加强对市场监管以及银行查处违规资金,及入世后市场价值观的改变,导致市场的部分存量资金出现一定撤离迹象。但是,如果2002年管理层加强机构投资者建设和投资品种创新,将会带来新的资金供给渠道,给市场增加巨量资金供给。 

  上市公司业绩预测 

  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定程度上放缓,诸多负面因素将促使上市公司在2001年至2002年整体业绩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因素包括: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对部分行业的短期冲击在所难免,而加入WTO更可能使部分行业出现分化;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现阶段我国最为完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由于该制度规范了企业会计报表体系,同时更加全面地贯彻谨慎性原则,上市公司在全面执行这一制度后,在使利润更加真实的同时,业绩难免有所下滑;从税收政策变化来看,财政部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政策全部取消,将大面积地影响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而2001年以来暴露出的上市公司治理、委托投资等方面的非经营性风险,更可能使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回落。同时,由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华能国际等一批超大型国企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整个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指标,在表面层次显示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下滑程度不明显,但深层次却将揭示出部分上市公司或部分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将出现明显的效益滑坡迹象。 

  2002年股市运行趋势 

  持续二年多的资金推动型行情结束之后,在我国证券市场由一个封闭的市场逐步向一个开放的市场进行过渡的时期,管理层对市场的态度已由“在发展中规范”的大思路转向“在规范中发展”的大基调,同时,经历2001年此波市场暴跌之后,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在逐渐用一个开放后的市场价值观来重新审视我们这个市场的真正投资价值与投资理念,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差异将成为制约市场真正做多能量有效凝聚的最大因素。同时,入世后的行业整合势必会给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的影响,市场监管环境的变化导致市场资金面难现往年充裕的程度,在缺乏资金面和上市公司基本面强大支持的前提下,市场很难爆发出一波强劲上行的大牛行情。 

  1、市场新理念的出现,本身对大盘指数构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市场新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出现,必然会对市场股价结构产生较大冲击。新退市规则的出台,更加催生这种新理念的产生。目前两市绩劣股的总市值合计11017亿元左右,占到沪深两市总市值的31%。这部分股票的整体价值中枢逐渐下移情况下,势必会对两市大盘综指产生较大的向下拉伸力。同时,部分高价成长股自高位下跌后,在公司基本面已经出现质的变化的情况下,已不可能再回至原先的高位,这部分已经释放的泡沫或流失掉的市值,会对大盘指数构成较大的硬伤。因此,即使价值型股票重新回至今年6月份的价格水平,但绩劣股板块与成长股板块中的问题股下跌后损失的市值,仍会导致大盘指数再难回至原先的指数水平,大盘在同一指数水平上所表露出的市场内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2、2002年的市场在大部分时间内将运行在调整浪中,运行区间大致在1500-2000点区域,但不排除创新低的可能。具有10年历史的中国股市已经能够为我们的深入研究提供足够的资料。从市场实际走势观察,我们看到中国股市极其明显的4年规律。95年的5.18与99年的5.19行情,96年的大牛市与2000年的全年上涨,历史在重复中体现着它的规律性,2002年市场运行规律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98年的平衡市特征,经历了二年多的大牛市之后,市场也需要足够的休养时间。通过对我国股市几年来运行规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股价有明显的围绕年线(250日)波动的规律,目前年线在高位已掉头向下,并正以每日1点左右的速度下移。参考市场目前运行的时间规律,我们认为在1950点上方应成为大盘未来反弹的风险区域。至于低点,我们倾向于1500点的政策底附近,但并不排除再创新低的可能,虽然创新低后在1500点以下运行的时间不会太长。判断大盘能否再创新低的关键,就是1514点、1551点两个低点形成的上升趋势线不能击穿,否则大盘自10月22日以来形成的整理形态将是一个标准的下降楔形整理形态。此条上升趋势线将成为明年大盘的生命线。 

  3、明年1月至春节前有可能形成B浪反弹的高点,5月份左右形成C浪下调的低点,明年的转机可能出现在9月份前后。近几年来市场运行往往呈现出90个交易日的运行周期规律,即2月到6月稳步盘升,6月中旬到10月下旬出现大幅下跌。如果这一规律得以延续,市场目前的反弹在时间上有持续4个月或2个月(周期的一半)的可能。1997年9月23日后市场单边的盘升运行了2个月左右,所以目前自10月23日的反弹如持续同样的时间将达到12月23日前后。当然如果运行周期在10月23日后发生改变,那么自10月23日后的第3、第4、第6及第8个月都有形成高低点的可能。后者将把1月23日的意义加以凸现。如B浪反弹的高点出现在12月23日前后,将表明市场以三角形调整的概率则增加;如B浪反弹至明年1月23日乃至更长,市场走A-B-C三浪调整的可能性会上升。从目前市场运行的趋势看,B浪反弹延续至1月23日以后的可能性正逐步加大,之后,受上市公司每况愈下的业绩以及因委托理财等原因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向下突破的可能性偏大。如果这种趋势一旦形成,那将在明年的4、5月份间才会结束C浪的杀跌。其后经过反复筑底后,在16大召开前,市场会再次寻求向上的趋势。考虑到上半年是基金扩容与基金公司扩容期,下半年的资金面要比上半年的资金面宽松,因此,下半年的行情,特别是三季度的行情基础会好于上半年。 

  2002年市场热点展望 

  2002年在选择投资的行业和板块时,既要基于对经济前景的分析,更应考虑市场的投资理念的变化,真正的投资机会可能更多地产生于一些传统产业和部分有良好预期的行业。 

  中市值蓝筹股板块:特别是传统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南方稳健成长基金所投资的新兴铸管、上海建工等股票的共性已经给市场做出明确的提示。 

  防御型行业板块:是指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无关的行业,例如公用事业中的电力和煤气、食品、医药等行业,国外还包括国防等由政府开支的行业等。 

  外资并购板块:加入WTO意味中国全方位的开放,不仅仅是产品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也将实现逐步的开放。目前市场占有份额较大、行业内影响力较大的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外资并购板块中的一员。 

  资源类板块: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消耗,资源的垄断和稀缺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因此我国的煤炭、石油、矿产、港口资源等由于资源独有的垄断价值而显得具有投资价值。 

  新技术板块:对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讲,采用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进行技术改造是最重要的方式。其中,传统的材料行业引入新的材料制造技术、农业和医药行业采用创新的生物技术、新的环保能源方式的出现等都会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