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遥望)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2-11 19:54:09), 站内信件
|
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种思考
杨正润
自8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包括美国、俄国、西欧和东欧,一些学
者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
问题的提出并非偶然。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的200 年,世界历史突飞猛进地
发展,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甚至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力量—
—世俗的(即非宗教的)知识分子。从18世纪起,知识分子在经济上取得了相对
的独立,不再需要依赖恩主的荫庇和供养,在思想上摆脱了神权的束缚,开始意
识到自身存在的力量,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探讨人类的各种问题,为人类的未来
设计了种种蓝图。他们的理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但即使没有实现,也
成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毫无疑问,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就没有现代社会;可奇怪的是,我
们看到知识分子的贡献常常被人忽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总体评价,似乎并不很
高,而对知识分子的调侃和讽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可以收集到一大堆
妙言警句。在二次大战中任盟军总司令、后来又当上第34届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
尔就说过:“我听到过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非常有趣的定义:一个人用比必要的
词语更多的词语,来说出比他知道的东西更多的东西。”这位五星上将尽管说他
是“借用”别人的话,对“文人”的鄙薄也不加掩饰。这也难怪,在一些西文中,
“知识分子”一词本来就有“夸夸其谈的人”、“空谈家”这样的含义。至少在
英语国家,不会有什么人作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而
那些贬低知识分子的人,从他们的经历和职业来看,许多也正是属于知识分子的
范围,看来他们不愿意同知识分子“同流合污”。
在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中,有人说,知识分子正在退化,知识不再是他们探
索真理的武器,而是买卖的资本,他们失去了使命感,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庸人。
有人说,知识分子的天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做社会的良心和监督者,而现
实中知识分子为了个人的利益,大都投靠于政治集团或者商业集团,对既定的社
会秩序丧失了批判的锋芒。
在这场讨论中,一位英国作家对知识分子作出了更消极的评价:人们越来越
相信,作为导师,或是作为榜样,知识分子并不比古代的巫医或牧师更聪明、更
值得尊重。我也具有这种怀疑。在街上随便找十来个人,他们对道德和政治问题
所提出的观点,很可能同一个层面的知识分子至少一样合乎情理。但我还要再进
一步说,在我们这个悲剧的世纪,千百万无辜的生命牺牲于改善全部人性的那些
计划——最主要的教训之一是提防知识分子,不但要把他们同权力杠杆隔离开来,
而且当他们试图集体提供劝告时,他们应当成为特别怀疑的对象
---- 榕树下的凉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