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zx(冬天的鱼)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49:34), 站内信件
|
耶穌基督在世上時,從未寫過一篇詩章,作過一首歌曲。但時至今日,卻有千千萬萬的詩歌,是為祂而寫、因祂而作,其中聖誕詩歌更是流行寰宇:每到十二月,世界各地便聖誕歌聲處處聞。這些振動心弦,帶來和平、歡樂、愛的詩歌,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以下試介紹三首聲名顯著、歷久不衰的聖誕詩:
「平安夜(Silent Night! Holy Night!)」
「平安夜」聲韻柔和,如夜空中飄來的天上綸音,撫慰著萬眾心靈。這首詩歌的歌詞,是十九世紀初年,由約瑟‧慕雅(Fr. Joseph Mohr)所著。他是澳大利亞(Austria)人,早年獻身事主,在奧賓度弗(Oberndorf, Austria)小鎮聖尼可教會(St. Nicholas Church),擔任助理牧師。他是位虔誠愛主的人。一八一七年的聖誕前夕,萬籟俱寂,天上星光燦爛,他獨自在教會花園,遙望星空,思念耶穌降世拯救罪人之恩。在與主深入的靈交中,「平安夜」這首詩歌浮出腦際,於是他回到房間,把這首詩歌寫下來。
當時這首詩歌並未立刻發表。第二年,聖誕節的前一天,他在預備子夜崇拜時,發現教會的風琴,被老鼠咬壞了。這位助理牧師,因急著要找一首不用風琴伴奏的詩歌,讓詩班在子夜崇拜中獻唱,才想起了「平安夜」這首詩。據說在一八一八年十二月廿四日,慕雅急急拿著「平安夜」,到鄰鎮找他的音樂師朋友法斯沙維‧顧巴(Franz Xaver Gruber)配樂,以便詩班能在吉他伴奏下獻唱。當天晚上,這兩位年輕人回到教堂,在子夜崇拜中,第一次與詩班一起唱出「平安夜」。
從此這首詩歌便長了翅膀,衝破時空的隔閡,飛進每個人的心田。現在,「平安夜」成了聖誕節前夕的代稱,其影響深遠由此可知。當然,關於「平安夜」這首詩歌,還有不少傳聞,其中之一,是慕雅因聽到老鼠咬風琴的聲音,觸動了以吉他伴奏聖詩的靈感,而寫出「平安夜」。但兩個原來名不見經傳的人,因這「平安夜」而聞名世界,也可算是個奇蹟吧!
以下是「平安夜」前兩節歌詞,當您聽到「平安夜」時,就可以跟著唱啦!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牧羊人,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
沒有一首詩歌,像「普世歡騰」那樣,讓人從心靈中爆發出歡欣喜樂。它鏗鏘有力的音符,如滾滾後浪推前浪,迫不及待地把歡樂泉源注入人心。若論這首詩歌的作者以撒‧華提斯(Isaac Watts 1674至1748),因其貌不揚,小時候常受歧視,成長後又不受歡迎,實在沒有甚麼值得快樂的。
據說他成名之後,有位名叫伊莉莎白‧勝嘉(Elizabeth Singer)的年輕女士,讀了他的詩歌,感動得自薦要嫁給他。但當她親自和他會面後,馬上就打了退堂鼓。後來,她寫信給朋友說:「想不到他才五英呎高,臉上凹凸不平,眼睛細小,兩頰突出,臉色如死人般蒼白……我仰慕的是裏面的珍寶呀,誰會要裝著珍寶的棺材呢!」
但這位出名的醜男子,因有一顆敬畏上帝的心,並不因天生缺陷而怨天尤人。他以卓絕的才華,一生為神寫了六百多首聖詩,成為英國的聖詩之父。「普世歡騰」,不過是其中一首而已。其實,他除了詩歌出眾,講道也動聽而富有感染力。在他公開講道時,倫敦可謂舉市若狂,上至市長下至平民百姓,都沒有人願意錯過。
一九四一年,在紐芬蘭(Newfoundland)的一個主日崇拜中,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和英國的邱吉爾首相,還一起合唱了他創作的最偉大的詩歌「萬古保障(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s, Our Hope For Year To Come)」。但現在「普世歡騰」的樂譜,卻是一八四八年,由美國的盧華‧文生博士(Dr. Lowell Mason),用海頓(George F. Handel)的樂曲重編的。他原是喬治亞州的銀行職員,很喜歡用「現代」配樂方式,把華提斯及各名家的舊曲翻新。他自一八二七年發表第一首作品以來,一生編了一千六百個樂譜,其中「Antioch」,就是風靡世界的「普世歡騰」。
以下是「普世歡騰」的頭兩節:
普世歡騰,救主降臨!
全地接祂為王;萬心為主,預備地方,
宇宙萬物歌唱,宇宙萬物歌唱,
宇宙,宇宙萬物歌唱。
大地歡騰,主治萬方!
萬民高聲頌揚;田野江河,平原山崗,
響應歌聲嘹亮,響應歌聲嘹亮,
響應,響應歌聲嘹亮。
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小伯利恆」的樂章,優美悠揚,在寧謐和平中,為人帶來新希望。作者菲利士‧布祿斯(Phillip Brooks),是波士頓的富家之子,一八五五年畢業於哈弗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一八六五年聖誕節,他到以色列作聖地遊。當他從伯利恆前往耶路撒冷時,停留在空曠的田野間,回首望向伯利恆,只見這被風沙縈繞的小城,既樸實又寧靜。他想起偉大的救主耶穌基督,竟謙卑地降生在這小城裏,心靈受感動至流淚。
這情景銘刻在他心中,三年揮之不去。一八六八年,他把這情景譜成詩歌,從此「小伯利恆」感人肺腑的歌詞,便藉著溫馨柔和的音樂,四處傳揚。自此之後,這位身高六呎四吋,體重三百磅的「巨人」,便決定獻身傳道。
一八六九年,他成為波士頓三一教會的教區長,後來又進入哈弗大學神學院,在一八七七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他曾兩次擔任哈弗大學的監督,並是哈弗的專職講員和校牧。他以無限的愛心,主動在校園內關顧學生;他熱心傳道,盼望哈弗大學成為「基督徒社會」。
布祿斯於一八九一年去世,敬愛他的哈弗學生,抬著他沉重的靈柩,由波士頓的三一禮拜堂,越過查理士河,走過哈弗大學,把他安葬在奧賓山墓園。他的名字,也隨著「小伯利恆」,永垂不朽。
以下是「小伯利恆」的頭兩節:
美哉小城小伯利恆!你是何等清靜!
無夢無驚,深深睡著,群星悄然進行。
在你漆黑的街衢,永遠的光照啟,
萬世希望,眾生憂驚,今宵集中等你。
因馬利亞誕生聖嬰,天上眾軍齊集,
世界眾生酣睡正深,天軍虔敬守夜。
晨星啊!同來頌揚,同來禮拜虔誠,
同來感謝至尊上主,同祝世界和平!
今年的聖誕節,各地教會都有特別聚會,歡迎各界人士參加!如您喜歡聖誕歌曲,歡迎到您家附近的教會,參加聖誕聚會,與我們同唱同樂,過個愉快的聖誕節!
---- 如果你礼拜天晚上6:40有时间,
不妨将你的电视机的频道调到亚洲电视本港台
收看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特别节目《恩雨之聲》.
希望你与我睇完都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