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oojoo()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30), 站内信件
|
1994年我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三年级,因为是声乐专业,所以一直想找一个音响好 、有乐队的场所“实践”。当时我年龄小,除了歌唱得可以之外,各方面都表现 得笨笨的,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个机会。当年校园民谣唱遍大江南北,也出现一 批歌手:老狼、郑钧……那天几个人到我唱歌的歌厅找吉他手李延亮,我不认得 他们,仍像往常一样唱自己喜欢的那种布鲁斯。唱完后,一个女友说介绍个朋友 给我认识,说是《同桌的你》的作者,是那几个人中的一个。就这样我认识了对 我以后影响非常大的高晓松。
一个漫天飞雪的冬日,高晓松呼我,说很着急要录一首对唱歌曲的小样,男 歌手是老狼。我很兴奋,请了下午课的假,一路奔走,又是公汽,又是地铁,从 远在郊区的学校赶到了编曲人小柯家里。虽说只是录小样,但我十分用心,借着 自己的音乐底子,在很短的时间便录好了小样。他们都特别满意。之后隔了很久 ,我们彼此没有联系,我忙着我的学业,很充实地过着日子。
在又迎来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时候,高晓松又打电话给我,说想筹备他的个人 作品集,在找了一年女歌手之后,还是觉得我的声音更合适。并说如果将来有一 家属于他自己的唱片公司,一定签我为第一个女歌手。随后,我开始正式进棚录 音。说来一切都那么顺,这期间高晓松大学时的一位师兄从美国回来,也准备做 音乐。他们俩一拍即合,很快便注册了一家听上去很诗意的音乐公司———“麦 田”。不久,我一边录作品集中所有的女声部分,一边与“麦田”签下了合约, 成为“麦田”的第一位女歌手,而且至今还是惟一的一位。“麦田”的人都特别 好,每一位都有出众的才思和激情,而更难得的是他们执著的音乐理念。我每次 去公司,都有一种家的感觉,这可能不会是在每个音乐公司都体会到的。印象最 深的是,一次公司带着几位歌手去天津大学演出,回来的路上,因为就一辆切诺 基吉普,所以有的人坐在装轮胎的空地,有的紧紧而谦让地靠着,但没有人在意 旅途的疲惫,一路唱着罗大佑的老歌,一路欢歌笑语……
虽然这几年唱片业实在不景气,但“麦田”人仍旧凭着对音乐的热情,在热 闹的音乐市场中,不改初衷地创造,歌唱。每次去学校参加活动或为贫困生捐款 义演时,每一位“麦田”的成员尽管辛苦却无比欣慰,因为“麦田”的音乐总是 得到年轻人真诚的回应。“麦田”已经三岁了,“麦田”的音乐园地收获了充满 艰辛劳作的麦穗,“麦田”制作的“红蓝白”系列的“蓝”“白”上市那天,我 哭了。我为自己是“麦田”人而感到自豪。
-- 我叫Jack,请多指教!有任何意见或感想的话——
*请给我来信:[email protected]
*请呼我PCICQ:joojoo
*请呼我OICQ:132446
*请来广州虚拟社区找我:joojoo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20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