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dking()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25), 站内信件
|
一、吹尽黄沙始到金
可能今天没有多少人还记得1990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有9支乐队参加的摇滚音乐会 ,因为那次演出并不成功,但那次音乐会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上海地区有 史以来第一次发出的摇滚之声。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像同一年北京举行的“现 代音乐会”那样宣布北京摇滚以群体现象的出现,而是宣布上海摇滚群体的瓦解 。从此,上海摇滚就再没有了自己的声音,这一沉默一直持续到1994年。终于, 那次音乐会中的几位幸存者发出了“不再沉默”的宣言,他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上海不仅有摇滚乐,而且还会更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铁玉兰”乐 队。
说他们是上海摇滚群体瓦解后的幸存者,是因为“铁玉兰”的几位骨干胡建明( 吉他,主唱)、周紫峰(主音吉他)和蔡继文(贝司)当初都参加过那次演出。 但他们并没有随着上海摇滚群体的消失而消失,而是走到了一起,顽强地坚持到 今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上海摇滚发出最强音。
二、艰难与坚强
谁都知道,在中国,做音乐难,做摇滚更难,而在上海做摇滚就难上加难了。在 北京做摇滚,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但北京摇滚能得到外部 环境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而坚持下来。上海则正好相反,对“铁玉兰”来说,他 们不存在生存的问题,如果他们不去做摇滚,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本事过上小康 生活,他们缺少的恰恰是精神上的支持。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现代大都市里,他们 被困在一个精神的孤岛上,只有音乐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但是,追求没有理解下 的理想有时是茫然的,他们有甚至要面对一个毫无希望的未来,追求的痛苦有时 并不在于你是否真的能得到,而是你周围的人是否理解,“铁玉兰”最需要的就 是理解和支持,但他们有时连这些都得不到。面对这个城市的冷漠,“铁玉兰” 唱出了“别在试图用你那褪色的双眼来紧紧注视我,别在试图用你那虚伪的承诺 来紧紧围绕我……尽管我也曾伤心过,可是我已经坚强了许多,可我已不再沉默 ”(《不再沉默》)。
就这样,“铁玉兰”在孤岛上苦苦坚持着。现实的冷漠反而使他们越来越团结 ,越来越坚强,而理解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当他 们把一盘《回家的路》样带送到电台播放时,得到的反响是热烈的,他们也更加 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乐队的主唱胡建明自信地说:“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歌声会 在中华大地上空回荡”。
是的,只要努力就总会有回报。
三、《摇滚中国》初试啼声
“铁玉兰”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尽管这点回报与他们相对失去的无法相比,但 对他们来说带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这一点是相当珍贵的。这就是他们参与 著名制作人老哥与台湾BMG公司策划的《摇滚中国》集锦唱片的录制,使《回家的 路》终于有了与全国的歌迷见面的机会。
尽管在这张非常强调另类、极端的唱片中,《回家的路》优美动听的旋律与节奏 在其中显得不太和谐,但这首歌却是其中最感人的一首。
“铁玉兰”是第一支闯入北京参加录音的上海乐队,《摇滚中国》出版后,“铁 玉兰”立刻引起了海外媒体的注目,他们先后接受了澳大利亚新闻电视台、加拿 大M5V电视台、MTV电视台等海外媒体的采访。
参与《摇滚中国》录制使乐队更加坚定了实现理想的信心。
四、理想主义者胡建明
提起“铁玉兰”乐队,不能不提起乐队的灵魂人物胡建明,作为乐队的主唱、吉 他手,他负责了乐队作品的大部分词曲的创作。胡建明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 ,正是他的稳重的性格才使乐队稳定到今天。
在音乐上,胡建明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音乐能表现得尽善尽美 ,甚至他在家中录制样带的时候都力求完美。北京的制作人程进 在听过胡建明制 作的样带后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样带。”正因胡建明是个理想主义者,才 使他们组建“铁玉兰”后没有在各种挫折、失望面前退缩,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 个坚定不变的信念。
在许多人看来,上海人在事业上的追求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一个看不到结果的事 他们是不会做的,这也是当初为什么上海那么多玩摇滚的人后来都销声匿迹的原 因。 在很多上海人看来,胡建明这帮人所作所为是不切实际的。但他们不知道, 胡建明和他的伙伴们的理想离现实远了些,但更有意义,因此,他们就不会放弃 。
从“铁玉兰”的这张专辑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对理想追求的呐喊,这歌 声听起来带着几分沉重,沉重中带着几分苦涩。“多少期待总是在痛苦中失落, 多少等待总是在寂寞中度过”。“就在那么一天,无需明天的誓言,坚持的永远 是最初不变的信念”。而在《去那个地方》 中,他们的理想和愿望达到了顶点, “有一个地方,那里有无数人前往,有一个地方,写下过多少辉煌,有一个地方 ,多少英雄被埋葬……那个地方,是我的全部梦想和所有的渴望,去那个地方, 表示我的欲望释放我的力量,去那个地方,那使我日夜梦想的天堂”。
在今天的音乐中,我们已很难再听到这样的声音了,胡建明在写他自己,也是在 写他们的乐队,这一切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胡建明没有把现实的失望与痛苦变 成绝望、灰色的牢骚与抱怨,而是变成了坚强的抗争与呐喊,并融入到他们一首 首旋律优美感人又略带一丝感伤的歌声之中。
五、专辑未出版,乐队成焦点
《摇滚中国》出版后,“铁玉兰”在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的同时,他们的歌也受 到了一些人无中生有的非议,在《摇滚中国》出版前,有好事者臆断他们的《回 家的路》与加拿大的Heart乐队的某一首歌相似,于是引起了BMG唱片公司负责该 唱片录制的方龙骧的注意,因为《摇滚中国》是在海外出版,如果因歌曲的相似 或雷同而引起版权纠纷的话,那么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经反复比较,方龙骧没 有发现与《回家的路》相似或雷同的歌曲,于是才得以放心地出版。后来,“铁 玉兰”的歌曲曾经在加拿大的电视台播放过,想必加拿大人最有资格能判断出《 回家的路》是不是有抄袭之嫌。而且,《摇滚中国》出版至今这首歌也没有出遇 到版权上的问题,而最初制造这一事端的好事者也因最终没有拿出相应的歌曲作 证而不了了之。
但时隔3年之后,当“铁玉兰”的专辑即将出版的时候,又有人旧事重提,北京某 电台的DJ再次以此为由而拒绝播放《回家的路》,此事引起了与“铁玉兰”签约 的京文音像公司的高度重视,总经理许钟民说:“现在的一些DJ总爱充当音乐警 察的角色,对于我们打榜宣传的歌曲,他们可以不播,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 一首歌是否抄袭或与其他歌曲相似,其中涉及到了法律的问题,应该由有关部门 作出鉴定后才能得出结论,DJ们不能凭着感觉妄下结论,这对现在的原创音乐和 作者都是不尊重。他们说我们打榜的歌曲像这个像那个,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确 凿的证据来。”
如果说“《回家的路》事件”是专辑出版之前的一个小插曲的话,那么在此之前 的一件大事便是“铁玉兰”与海外唱片公司的签约,这支经历了种种冷漠与坎坷 的乐队终于当了一回幸运者。他们为了新专辑的宣传请来了一个台湾著名导演拍 摄《回家的路》的Music Video,没想到这次合作除了得到两首Music Video外, 还得到了台湾喜多唱片公司的海外地区唱片发行的合约。“铁玉兰”也成了近几 年内地摇滚乐队中惟一一支还未出版专辑便与海外公司签约的乐队。
六、历经艰难,一朝怒放
经过不懈的努力,“铁玉兰”终于有了盛开之日,1997年7月,他们与北京京文音 像公司正式签约,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录音,他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张专辑。今年 4月11日,专辑《铁玉兰乐队》正式出版,京文音像公司对该专辑的出版相当重视 ,他们破天荒地到上海举行了首发式。
几年中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铁玉兰”将自豪地唱起他们那一首首感人的 歌曲,正如他们在《明天继续上路》中唱的那样:“别问我路,别问我的归宿, 因为我无法对你说个清楚。给我孤独,给我那份最初,因为我明天还得继续上路 。”
是的,他们要走的路还会更漫长、更坎坷。
-- 世俗中的另类!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84.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