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res(吻火)
整理人: fires(2001-12-10 10:31:27), 站内信件
|
【寻找台湾漫画生命力--台湾漫画文化在哪里?】1202下午
“重燃台湾漫画之火”巡回座谈会十二月二日下午在台北新学友书局敦南分店展开第一场的座谈,题目是:“寻找台湾漫画生命力--台湾漫画文化在哪里?”,第一场与会的作家有敖幼祥、洪德麟、赖有贤老师们,主要讨论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掘台湾漫画生命力的方法及如何保存漫画相关资产等议题。
一、漫画明星在台湾
洪德麟老师表示,很多人以为图像文化崛起之后,会威胁到文字在媒体存在的地位,其实是多虑了,如同电视发明之后,电台依然存在的道理一样,文字与图像各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并无法进而取代之。而漫画家要注意的其实是好作品该怎么经营,才是该思考的。
而赖有贤老师表示,在香港及美国本土,漫画深入全民化形成一种日常阅读的生活习惯,走没几步就有的书报摊、人手一本的漫画期刊,在在显示了漫画在阅读方面是件很普罗的习惯,并不因为漫画的属性而冠以低龄阅读者的形象。
台湾现在为什么没有漫画的文化及明星?想到之前敖幼祥老师的《乌龙院》作品在当年于中国时报其实也形成了一股无法抵挡的风潮及影响力,但其实大家对于角色的辨识、名称还是很模糊。在台湾,除了诸葛四郎、刘兴钦的机械人与大婶婆外,为什么都无法在有漫画明星的出现?漫画明星的重要性为何?如何营造漫画明星?赖有贤老师以下面五点来作说明:
↑漫画家刘兴钦为读者签名
1没有漫画明星,就没有办法延续漫画角色的生命力。
比方美国超人与蜘蛛人,日本的小叮当、假面超人,皮卡丘、怪医秦博士;韩国目前流行的贱兔,都是让人感觉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2剧情与创意都是为了烘托出漫画角色的个性与魅力。
这就好比十年后,大家早已忘记了漫画的剧情,但漫画明星的印象却总是让人印象清晰。漫画跟电影最大的不同处是电影着重在剧情,漫画着重在角色人物上。
3没有话题与周边商品的配合,漫画无法大众化。
4明星需要整体的塑造包装及策略来加以造势。
这部分台湾是少被重视的一部份,出版方面应多注重包装及行销的力量,毕竟单靠作家的力量实在势单力薄。
5需要媒体来聚焦。
如何吸引媒体聚焦及创作话题性,这也不仅只是作家的责任,行销方面也该多尽力为之,一起努力。
而敖幼祥老师回想起当年他创作《乌龙院》时是25岁画的,当时他最盛时期培养了20多位助手一同来协助创作,而现在《乌龙院》就像是一顶大帽子扣在头上,虽然中间画了许多作品,但是大家却仍只记得乌龙院,对于这点,敖老师也苦笑道,对他其他的作品的努力也是不甚公平,但现实就是如此。
漫画家萧言中代表发言↑
对于要去大陆发展的作家们,敖老师建议还是得多观察多等待,目前并不适合去做这样的发展,盗版情形仍是十分严重,同时出版商对作家不公平的对待是时常发生的事。而说到目前台湾漫画的现状,敖老师表示目前最大的缺失是创作的速度太慢,半年出一本单行本的速度无法与日本相比,因为媒体无法作短期且集中的行销。
而漫画明星这个议题,敖老师也认为十分重要,一个根本让人记不出名字的角色,媒体也很难作行销,日本漫画至少有大量的产量及种类,可以方便作行销动作。他补充说了一句话:“没有名字,漫画就没有生命!”一句点出漫画明星在整体作品中占的定位。而说到漫画家最根本的作为,敖老师认为还是必须回归到对作品的经营,他说常常可以看见作家必须兼任许多非漫画专业的工作,折损不少创作的热情。而漫画原稿是可以流动的,他呼吁作家不该以期许将来他会产生多少价值作为目标。“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他以这句话跟大家共勉之。
二、如何保存漫画资产
赖有贤老师对这个议题,他用三点HOW TO说明:
1政府如何做:
在新竹有许多像影像的博物馆、玻璃博物馆……等等。而几个月前,其实他也曾经入选至新竹漫画博物馆的谘询委员小组,准备成立保存史料事宜,后来才发现新竹方面成立的构想与作家本身差距甚大,成型的预想却可能变成一个小型的漫画展览室,计划因而中断。这边要说明的重点在于,保存漫画文化资产是全民也是政府的义务,也希望未来政府能更体认消失的资产不会回来的重要性,能够将我们宝贵的文化资产以专人负责保存管理。
2企业如何作:
这方面像是透过企业认养,或是寻求国人漫画角色代言,商品结合,都是可以构想的方向。
3个人如何做:
在漫画家的众多可收藏的方向中,尤其以漫画家原稿最有价值,此外签名或是第一版的出版作品等也都是很好的收藏方向,这些对于我们本土读者来说,有地域关系的作品,除开其他国家等知名作品的收藏,更多了一种同国家的珍贵及荣誉感,我们看其他国家的例子同样的,大家皆以收藏本国作家的作品为傲,因为那也代表了身为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文化本身的亲切及骄傲。
透过上面三个方向,保存漫画文化的面向相信会更完全。
↑参予的听众读者们
三、发问及交流
现场其中一位任职老师的听众表示,漫画流通中最重要的有一环是“大众捷运系统”,他看了其他国家,尤其是香港、日本,漫画在那边是一种消耗品,大家都是买来后在车上看完便随手放置,也因为这样的习惯,使得他们的阅读行为十分随性且平常,台湾目前也许等到大众捷运系统建立好,或是考虑在捷运之中设点,是否便能带动整体的的漫画能量?
敖老师回答说就这一点来说,其实以各国环境来说都有不同的环境特性存在,像日本及香港好了,他们的捷运系统都比台湾长,台湾的话可能不到几分钟便下站了,此外国情不同,在香港、日本对待期刊采取看完就丢的方式,不像国内读者买了之后将周刊带回宿舍再给同学看完后还舍不得丢,等到堆了一堆伤脑筋该如何处理,这是国情的不同,所以台湾可能未来得找到更适合的切入行销方式吧。
编辑整理:Fires
---- inuweb.yeah.net
Copyright (c)2001~2002 Fire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