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本土乐队>>崔健>>新闻/杂评>>崔健今日还刀锋依旧吗?

主题:崔健今日还刀锋依旧吗?
发信人: anger()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17), 站内信件
     
 1998-08-20
第1期  
 

                        





 崔健今日还刀锋依旧吗?




 

  崔健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注定
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姑且不去
深究是音乐史、文化史,还是思想
史。


  恰如他曾经唱过的“象一把刀
子”,如果我们把“刀子”当作他
的自喻,那么这个比喻是恰当的:
他确曾剖开了一个时代青年人的精
神断面,展示了这个时代应该展示
的东西。


  他是时代的歌手,时代的发言
人。他曾经在如我一代的青年心中
辉煌到无以复加,他的敏感和锐利
每每令活得粗糙的我们惊心动魄。



  只不过在最近的几年里,他显得过于沉默。一些老歌迷以
为崔健丧失了批判的力量;更年轻的人则说崔健过时了。借着
他的新专辑《无能的力量》出版之际,我们听听他在说些什么。


  《红旗下的蛋》批判性过强


  记:介绍一下你的新专辑。


  崔:我为新专辑准备了二、三年,买了一套Mi-di设备,在
家里弄,半科研半做音乐,等于换乐器,原来是传统乐器,现
在是电子。专辑原来叫《时代的晚上》,后来又改为《无能的
力量》。音乐比较新,但还是摇滚。


  记:新专辑涉及到家庭、伦理方面的一些内容,是否表明
你的关注点有所转变?


  崔:没有,没有转变。……可能更具体一些。


  记:你觉得新歌还会象老歌那样引起强烈共鸣吗?


  崔:不知道,这你不应该问我。


  记:我以前曾看到一篇评论你上一盘专辑《红旗下的蛋》
的文章,说你在音乐越趋于完美和成熟的同时,也前所未有地
丧失了批判的锋芒。对此你是怎么看?


  崔: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我听到的更多的评论是:《红
旗下的蛋》正因为批评性过强所以人们不喜欢它。太有针对性
了,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批判,走得太极端,反而失去了
听众。


  记:那么你同意这种评论?


  崔:我同意这个。


  记:那么在新专辑中有改变吗?


  崔:(出前几盘专辑)那时候是个体创作,现在是个性创
作。


  记:你说的“个性”是指什么?


  崔:别人说什么不要管他。自己愿意做就做,高兴就可以。


  记:就是说新专辑和过去比从题材到风格没有太大改变,
对吗?


  崔:我不太喜欢用嘴说。你应该去听。


  不唱《出走》、《假行僧》了,不是自我否定


  记:你的创作中,歌词和音乐是一种什么关系?


  崔:先做音乐,然后填词。


  我越来越觉得音乐给我的刺激更多一些。平常也不怎么看
书,主要听音乐。


  记:那么歌词只是一种补充手段了?


  崔:差不多。做音乐花得时间更多。


  记:北大中文系教授把你列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知
道这事儿吗?


  崔:知道。收了我两首歌词。


  记:有何感想?


  崔:我觉得倍受鼓舞。


  记:大家对你的歌词特别认同,对音乐接受的程度却不一
样。这是否和你的预期有出入?


  崔: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想法,很多说法是强加与
我的。


  记:听说你现在不唱《出走》、《假行僧》、《投机分子》
这几首歌了,是对过去的一种自我否定吗?


  崔:这是唱不起来,感觉不在里头了,投入不进去。纯粹
是身体上的原因,生理反应,没别的什么。


  我认为我加强了批判性


  记:你现在功成名就,在创作上和你最初写《一无所有》
时可能真的一无所有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吗?


  崔;我觉得没什么不同。(如果有就是)做音乐越来越有
条件,越来越认真。


  实际上做音乐、做音乐家挺简单的,不象别人想象的那么
复杂,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有时间就去听听音乐,没有太多的
思考,我写歌很多都是直觉上的东西。


  记:生活条件和做音乐的条件好了,会不会影响你作品的
批判性?


  崔:批判和批判不一样。你的概念和我的概念不一样。我
认为我加强了批判性。


  记:你认为的批判性是什么?


  崔:就是把社会问题,不是抽象地,而是具体地说出来。


  记:你说的“社会问题”是大家公认的,还是你自己感受
的?


  崔:我自己感受的。我不可能代表所有人,我只能说我自
己的。


  我觉得我应该提醒一些评论家。什么叫批判?批判不是给
你机会让你说说话,你就说些好听的、不痛不痒的就完了。真
正的批判不是批判摇滚音乐,要批判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个社会是在进步,但也不是“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吧?现在有很多乐评人,对社会问题不去关注,总说这已经够
好了,机会已经够多的了,我觉得这是装孙子!我水平有限,
我只能按我的角度,也许不是说批判吧,发出质问,提出这么
个问号,让大家尽可能去想。


  我还是年轻人


  记:你曾说过你的音乐是写给年轻人的。你怎么保证你知
道年轻人在想什么?特别是比你还年轻的那些人。


  崔:首先,我认为自己还是年轻人。这一点定位我自己非
常清楚。我写东西最起码跟我同代的人能理解。


  记:我们这一代人听你的歌特别认同,但现在20岁左右的
这一代人对你的歌的态度和我们差别比较大,你是否意识到?


  崔:我的演唱会里16、17岁的(观众)也有。谁都年轻过。
比我们年轻的人不一定永远年轻。年轻人有的是,一代接一代。
上次去兰州演出,真正“堵”我们的全是中学生,我也莫名其
妙。


  记:你认为他们是真正理解了你要表达的东西呢?还就只
是追星?


  崔:我不知道。中国开放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
现象都不能概括,我解释不了。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多种解释方
法,已经没有权威了。


  我看当前的摇滚乐


  记:现在你怎么看摇滚乐?


  崔:现在摇滚乐没有十年前那么高的威望,是因为选择多
了。人家不选择你,你的权威性就没有了。这和我们当年也非
常简单地背弃了很多比我们有权威的人一样。这没办法,我们
肯定也会接受一个同样的结果,我们必须得认这个账。


  记:对目前新一代摇滚乐队的音乐你听吗?有何评价?


  崔:我说话得注意点,因为有人会“借刀杀人”。


  ---我不太喜欢他们的音乐,但我不能说他们的音乐不
好。从技术上来说,我喜欢有节奏感、有挑战性的音乐。


  对他们的音乐,有两个东西能感动我:一是生命力,因为
他们年轻,时间给他们的;还有一个,如果他们敬业的话也能
感动我。剩下的他们的想法、他们到底要什么,那没办法,一
代人和一代人就是不一样。


  记:“零点乐队”的成功是因为更靠近POP,你认为这是中
国摇滚乐的一条出路吗?


  崔:作为音乐首先看的应该是它能不能感动你,震撼你,
有没有新东西。从这一点说:“零点”做到了,他们的音乐感
动了很多人,甚至感动了一些乐评。但是感动我比较少,但我
能理解。从专业上说,他们的音乐对我来说没有研究价值。


  如果你不想思考,想休闲的话我也能做到


  记:你希望你的听众听你的音乐会产生思考吗?


  崔:我听别人的音乐都会产生思考,我也希望别人听我的
音乐会产生思考。但是如果你不想思考,想休闲的话我也能做
到。因为我现在做的音乐节奏感都非常强。我也希望在迪厅里
放,大家跳舞时听,是否听懂歌词无所谓。


  记:你现在喜欢听什么音乐?


  崔:舞曲。电子舞曲特别吸引人,是更直接的音乐。我觉
得现在摇滚已经不够直接了。年轻的力量就体现在速度和直接
上。很多人批评这个,说年轻人的音乐就是速度和力量,没什
么情感,甚至没什么技术。但我觉得这就是年轻人,年轻人不
需要什么乱七八糟的。


  《无能的力量》新在哪


  记:你搞音乐这么长时间了,但总的来说作品还是比较少,
什么原因?


  崔:音乐上不断尝试新东西,工作量不少,出来东西少。
我希望每次拿出来的都是全新的东西。


  记:《无能的力量》新在哪儿?


  崔:说的问题特别具体。比如《春节》,说的是春节联欢
晚会给我带来的感觉;《缓冲》直接说流行音乐给我带来的腻
歪,都特别实实在在。


  记:和你过去的作品比,你关注的这些过于生活化的东西
会不会显得有点俗了?


  崔:(生气)你必须得听作品,知道吗?!更深的东西不
是能用嘴说出来的,我过去从来没有做过这种解释。说多了你
知道什么感觉吗?我觉得我在诋毁我自己,和我自己产生矛盾。
怎么说都没用……


  记:那是不是你觉得最好不说?


  崔:不说又不行。面临的是商业操作,必须得说。不公平
的地方就是演出机会太少,让人觉得我说得多,做得少。


  很多具体的问题,你听了音乐后我们再争吵。有些人根本
不理解我要说什么的时候,他先说出一套东西,我无能为力,
不知道怎么办。演出机会太少,必须要用文字的东西去解释。
很多剧场、体育馆全搞家具展览,竟然没有评论家去说这事,
没有一个人呼吁演出市场调整。


  (摘自1998年7月《演艺圈》)


  《网络文摘》第1期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 protected]  

--
☆ 来源:.广州网易BBS站 bbs.nease.net.[FROM: 202.103.137.1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