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eneen()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14), 站内信件
|
转贴:
-----------------------------------------
【呼唤★崔健摇滚乐】 周 刊
☆最新的崔健摇滚乐站点☆
--让我们共同感受崔健摇滚精神--
第六期
-----------------------------------------
-----------------------------------------
〖发刊日期〗:1999年5月14日
〖本站地址〗:http://cuijian.soim.net
http://cuijian.in-china.com
http://www.zg169.net/~husong
〖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本期内容】
(注:本文摘自"清韵书院老孟话题")
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这个夏天,这于我的历史是一件顶顶
重要的事件,反过来说我强烈地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历史见
证人,或者说,我遭遇了历史。
崔健自己承认的四个专辑(《浪子归》《七合板》他不予承
认)在我看来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轨迹。
不知老夫看过《本命年》没有,刘恒的原著,那电影几乎要
了我的命,它映射的是八十年代上半叶——有几个那个时代
的名词:待业青年、大档裤、打群架、街头吉他队。当时我
初三,跟一个大哥学吉他,他二十出头,过着八十年代的典
型生活,我对他的吉他佩服得很。有一天他说最近出了个歌
你知道么,接着他拿出一张纸,那上面是触目惊心的《一无
所有》,是这样的,我在听崔健唱这首歌之前先学唱了,当
时就在想,这个歌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一弹出《一
无所有》的第一个和弦就能被当年遭遇的激情拉进更强烈的
情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旋律的,所以也是他所有专
辑中被传唱最多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抒情的,“还
有你,我的姑娘,你是我永远的忧伤”,就象那个时代,一
无所有而又充满激情,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崔健是这
个乐谱上最高的那段旋律。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九十年代来了,中国从没遇
见个这么多多元化的问题。那个九十年代初的燥热的中午,
我在就读的那个城市的闹市里看到了《解决》的大幅海报,
人民币、红唇和老崔的并不美丽的思想者的脸。和大多数人
相反,我对《解决》的接受是绝对的,我觉得崔健解决了一
切“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我们有了机会就要
表现我们的欲望”。我想说,真正的摇滚乐是健康的,甚至
可以说是向上的。崔健说,他对生活怀着希望,他希望人们
听了他的歌会得到力量。解决超越了新长征,九十年代本质
性地不同于八十年代,解决的歌词极其精彩,崔健是个毫不
含糊的语言天才,关于“烟盒里的云彩,酒杯里的大海”,
一个作家说自己永远不会有这种语言的灵光一现。解决在我
们的圈子里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
听过《解决》半年以后,我们竟开始觉出了《新长征》的简
单。我这样体会,一首极其感人而又富有旋律的歌就象人的
一段很好的回忆,而真正伟大的音乐作品应该象毕加索或蒙
克的画,在生活的每个关注它的时刻你都可以获得激情或痛
苦,我认为这样伟大的作品仅有语言的象征是没法达到的,
只有节奏和语言的空前统一才能完成。
《最后一枪》只有一句歌词“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
往事涌在我心上”,可主题音乐演奏了两分钟后,乐句的唱
出让人心动。记得当时我站在景山顶上,耳机里是《最后一
枪》,眼睛里是紫禁城的黄色屋顶,我无法准确描述那种感
觉,也许那时我正与历史擦肩而过。
《解决》解决了语言到音乐的问题,也使作品包容更多。
有一个比喻,说崔健象一块华表,华表开始朴实无华,代表
民众心声,后来变得雍容华贵,不好接近。这比喻一是说崔
健是一个文化象征,再就是批评他后来的音乐取向。
这特别反映在《红旗下的蛋》以后。崔健的新作品得来更多
的是失望和敬而远之。说崔健的音乐的“华表”特性,我觉
得是音乐形式的新锐和趋于完美,还有一点极其重要,个人
化——“你看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啊,象灰色里的红点儿”,
也许崔健正从时代代言人变为发言人,这里有一点要解释,
崔健一直是独立个体,是一代人和历史使他处于代言人的地
位。个体化伴随更多的却是关注社会“唱了半天还是唱不
干净这城市的痛苦”,我感到这也许就是文学家所说的终极
关怀。
世纪末,无能的力量来了,我和我的朋友们还在听着崔健,
还带着激情,只是这激情象是世纪末的情绪,混沌得几近单
纯。
前几天,天大的朋友来信谈无能的力量,他写道:“崔
健万岁!”
有关这篇文章之全文请访问主页:>>>
http://cuijian.soim.net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杂志已创刊!希望朋友们来
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我们共同把杂志办好。
谢谢!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本杂志前五期可在网站下载:
>>>http://cuijian.soim.net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版主:胡崧
| CuiJian Rock (HuSong)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设计工作室
|WWW: http://cuijian.soim.net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周 刊
☆最新的崔健摇滚乐站点☆
--让我们共同感受崔健摇滚精神--
第六期
-----------------------------------------
-----------------------------------------
〖发刊日期〗:1999年5月14日
〖本站地址〗:http://cuijian.soim.net
http://cuijian.in-china.com
http://www.zg169.net/~husong
〖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本期内容】
(注:本文摘自"清韵书院老孟话题")
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这个夏天,这于我的历史是一件顶顶
重要的事件,反过来说我强烈地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历史见
证人,或者说,我遭遇了历史。
崔健自己承认的四个专辑(《浪子归》《七合板》他不予承
认)在我看来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轨迹。
不知老夫看过《本命年》没有,刘恒的原著,那电影几乎要
了我的命,它映射的是八十年代上半叶——有几个那个时代
的名词:待业青年、大档裤、打群架、街头吉他队。当时我
初三,跟一个大哥学吉他,他二十出头,过着八十年代的典
型生活,我对他的吉他佩服得很。有一天他说最近出了个歌
你知道么,接着他拿出一张纸,那上面是触目惊心的《一无
所有》,是这样的,我在听崔健唱这首歌之前先学唱了,当
时就在想,这个歌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一弹出《一
无所有》的第一个和弦就能被当年遭遇的激情拉进更强烈的
情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旋律的,所以也是他所有专
辑中被传唱最多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抒情的,“还
有你,我的姑娘,你是我永远的忧伤”,就象那个时代,一
无所有而又充满激情,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崔健是这
个乐谱上最高的那段旋律。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九十年代来了,中国从没遇
见个这么多多元化的问题。那个九十年代初的燥热的中午,
我在就读的那个城市的闹市里看到了《解决》的大幅海报,
人民币、红唇和老崔的并不美丽的思想者的脸。和大多数人
相反,我对《解决》的接受是绝对的,我觉得崔健解决了一
切“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我们有了机会就要
表现我们的欲望”。我想说,真正的摇滚乐是健康的,甚至
可以说是向上的。崔健说,他对生活怀着希望,他希望人们
听了他的歌会得到力量。解决超越了新长征,九十年代本质
性地不同于八十年代,解决的歌词极其精彩,崔健是个毫不
含糊的语言天才,关于“烟盒里的云彩,酒杯里的大海”,
一个作家说自己永远不会有这种语言的灵光一现。解决在我
们的圈子里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
听过《解决》半年以后,我们竟开始觉出了《新长征》的简
单。我这样体会,一首极其感人而又富有旋律的歌就象人的
一段很好的回忆,而真正伟大的音乐作品应该象毕加索或蒙
克的画,在生活的每个关注它的时刻你都可以获得激情或痛
苦,我认为这样伟大的作品仅有语言的象征是没法达到的,
只有节奏和语言的空前统一才能完成。
《最后一枪》只有一句歌词“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
往事涌在我心上”,可主题音乐演奏了两分钟后,乐句的唱
出让人心动。记得当时我站在景山顶上,耳机里是《最后一
枪》,眼睛里是紫禁城的黄色屋顶,我无法准确描述那种感
觉,也许那时我正与历史擦肩而过。
《解决》解决了语言到音乐的问题,也使作品包容更多。
有一个比喻,说崔健象一块华表,华表开始朴实无华,代表
民众心声,后来变得雍容华贵,不好接近。这比喻一是说崔
健是一个文化象征,再就是批评他后来的音乐取向。
这特别反映在《红旗下的蛋》以后。崔健的新作品得来更多
的是失望和敬而远之。说崔健的音乐的“华表”特性,我觉
得是音乐形式的新锐和趋于完美,还有一点极其重要,个人
化——“你看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啊,象灰色里的红点儿”,
也许崔健正从时代代言人变为发言人,这里有一点要解释,
崔健一直是独立个体,是一代人和历史使他处于代言人的地
位。个体化伴随更多的却是关注社会“唱了半天还是唱不
干净这城市的痛苦”,我感到这也许就是文学家所说的终极
关怀。
世纪末,无能的力量来了,我和我的朋友们还在听着崔健,
还带着激情,只是这激情象是世纪末的情绪,混沌得几近单
纯。
前几天,天大的朋友来信谈无能的力量,他写道:“崔
健万岁!”
有关这篇文章之全文请访问主页:>>>
http://cuijian.soim.net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杂志已创刊!希望朋友们来
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我们共同把杂志办好。
谢谢!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本杂志前五期可在网站下载:
>>>http://cuijian.soim.net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版主:胡崧
| CuiJian Rock (HuSong)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设计工作室
|WWW: http://cuijian.soim.net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周 刊
☆最新的崔健摇滚乐站点☆
--让我们共同感受崔健摇滚精神--
第六期
-----------------------------------------
-----------------------------------------
〖发刊日期〗:1999年5月14日
〖本站地址〗:http://cuijian.soim.net
http://cuijian.in-china.com
http://www.zg169.net/~husong
〖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本期内容】
(注:本文摘自"清韵书院老孟话题")
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这个夏天,这于我的历史是一件顶顶
重要的事件,反过来说我强烈地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历史见
证人,或者说,我遭遇了历史。
崔健自己承认的四个专辑(《浪子归》《七合板》他不予承
认)在我看来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轨迹。
不知老夫看过《本命年》没有,刘恒的原著,那电影几乎要
了我的命,它映射的是八十年代上半叶——有几个那个时代
的名词:待业青年、大档裤、打群架、街头吉他队。当时我
初三,跟一个大哥学吉他,他二十出头,过着八十年代的典
型生活,我对他的吉他佩服得很。有一天他说最近出了个歌
你知道么,接着他拿出一张纸,那上面是触目惊心的《一无
所有》,是这样的,我在听崔健唱这首歌之前先学唱了,当
时就在想,这个歌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一弹出《一
无所有》的第一个和弦就能被当年遭遇的激情拉进更强烈的
情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旋律的,所以也是他所有专
辑中被传唱最多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抒情的,“还
有你,我的姑娘,你是我永远的忧伤”,就象那个时代,一
无所有而又充满激情,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崔健是这
个乐谱上最高的那段旋律。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九十年代来了,中国从没遇
见个这么多多元化的问题。那个九十年代初的燥热的中午,
我在就读的那个城市的闹市里看到了《解决》的大幅海报,
人民币、红唇和老崔的并不美丽的思想者的脸。和大多数人
相反,我对《解决》的接受是绝对的,我觉得崔健解决了一
切“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我们有了机会就要
表现我们的欲望”。我想说,真正的摇滚乐是健康的,甚至
可以说是向上的。崔健说,他对生活怀着希望,他希望人们
听了他的歌会得到力量。解决超越了新长征,九十年代本质
性地不同于八十年代,解决的歌词极其精彩,崔健是个毫不
含糊的语言天才,关于“烟盒里的云彩,酒杯里的大海”,
一个作家说自己永远不会有这种语言的灵光一现。解决在我
们的圈子里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
听过《解决》半年以后,我们竟开始觉出了《新长征》的简
单。我这样体会,一首极其感人而又富有旋律的歌就象人的
一段很好的回忆,而真正伟大的音乐作品应该象毕加索或蒙
克的画,在生活的每个关注它的时刻你都可以获得激情或痛
苦,我认为这样伟大的作品仅有语言的象征是没法达到的,
只有节奏和语言的空前统一才能完成。
《最后一枪》只有一句歌词“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
往事涌在我心上”,可主题音乐演奏了两分钟后,乐句的唱
出让人心动。记得当时我站在景山顶上,耳机里是《最后一
枪》,眼睛里是紫禁城的黄色屋顶,我无法准确描述那种感
觉,也许那时我正与历史擦肩而过。
《解决》解决了语言到音乐的问题,也使作品包容更多。
有一个比喻,说崔健象一块华表,华表开始朴实无华,代表
民众心声,后来变得雍容华贵,不好接近。这比喻一是说崔
健是一个文化象征,再就是批评他后来的音乐取向。
这特别反映在《红旗下的蛋》以后。崔健的新作品得来更多
的是失望和敬而远之。说崔健的音乐的“华表”特性,我觉
得是音乐形式的新锐和趋于完美,还有一点极其重要,个人
化——“你看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啊,象灰色里的红点儿”,
也许崔健正从时代代言人变为发言人,这里有一点要解释,
崔健一直是独立个体,是一代人和历史使他处于代言人的地
位。个体化伴随更多的却是关注社会“唱了半天还是唱不
干净这城市的痛苦”,我感到这也许就是文学家所说的终极
关怀。
世纪末,无能的力量来了,我和我的朋友们还在听着崔健,
还带着激情,只是这激情象是世纪末的情绪,混沌得几近单
纯。
前几天,天大的朋友来信谈无能的力量,他写道:“崔
健万岁!”
有关这篇文章之全文请访问主页:>>>
http://cuijian.soim.net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杂志已创刊!希望朋友们来
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我们共同把杂志办好。
谢谢!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本杂志前五期可在网站下载:
>>>http://cuijian.soim.net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版主:胡崧
| CuiJian Rock (HuSong)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设计工作室
|WWW: http://cuijian.soim.net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周 刊
☆最新的崔健摇滚乐站点☆
--让我们共同感受崔健摇滚精神--
第六期
-----------------------------------------
-----------------------------------------
〖发刊日期〗:1999年5月14日
〖本站地址〗:http://cuijian.soim.net
http://cuijian.in-china.com
http://www.zg169.net/~husong
〖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本期内容】
(注:本文摘自"清韵书院老孟话题")
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这个夏天,这于我的历史是一件顶顶
重要的事件,反过来说我强烈地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历史见
证人,或者说,我遭遇了历史。
崔健自己承认的四个专辑(《浪子归》《七合板》他不予承
认)在我看来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轨迹。
不知老夫看过《本命年》没有,刘恒的原著,那电影几乎要
了我的命,它映射的是八十年代上半叶——有几个那个时代
的名词:待业青年、大档裤、打群架、街头吉他队。当时我
初三,跟一个大哥学吉他,他二十出头,过着八十年代的典
型生活,我对他的吉他佩服得很。有一天他说最近出了个歌
你知道么,接着他拿出一张纸,那上面是触目惊心的《一无
所有》,是这样的,我在听崔健唱这首歌之前先学唱了,当
时就在想,这个歌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一弹出《一
无所有》的第一个和弦就能被当年遭遇的激情拉进更强烈的
情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旋律的,所以也是他所有专
辑中被传唱最多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抒情的,“还
有你,我的姑娘,你是我永远的忧伤”,就象那个时代,一
无所有而又充满激情,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崔健是这
个乐谱上最高的那段旋律。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九十年代来了,中国从没遇
见个这么多多元化的问题。那个九十年代初的燥热的中午,
我在就读的那个城市的闹市里看到了《解决》的大幅海报,
人民币、红唇和老崔的并不美丽的思想者的脸。和大多数人
相反,我对《解决》的接受是绝对的,我觉得崔健解决了一
切“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我们有了机会就要
表现我们的欲望”。我想说,真正的摇滚乐是健康的,甚至
可以说是向上的。崔健说,他对生活怀着希望,他希望人们
听了他的歌会得到力量。解决超越了新长征,九十年代本质
性地不同于八十年代,解决的歌词极其精彩,崔健是个毫不
含糊的语言天才,关于“烟盒里的云彩,酒杯里的大海”,
一个作家说自己永远不会有这种语言的灵光一现。解决在我
们的圈子里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
听过《解决》半年以后,我们竟开始觉出了《新长征》的简
单。我这样体会,一首极其感人而又富有旋律的歌就象人的
一段很好的回忆,而真正伟大的音乐作品应该象毕加索或蒙
克的画,在生活的每个关注它的时刻你都可以获得激情或痛
苦,我认为这样伟大的作品仅有语言的象征是没法达到的,
只有节奏和语言的空前统一才能完成。
《最后一枪》只有一句歌词“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
往事涌在我心上”,可主题音乐演奏了两分钟后,乐句的唱
出让人心动。记得当时我站在景山顶上,耳机里是《最后一
枪》,眼睛里是紫禁城的黄色屋顶,我无法准确描述那种感
觉,也许那时我正与历史擦肩而过。
《解决》解决了语言到音乐的问题,也使作品包容更多。
有一个比喻,说崔健象一块华表,华表开始朴实无华,代表
民众心声,后来变得雍容华贵,不好接近。这比喻一是说崔
健是一个文化象征,再就是批评他后来的音乐取向。
这特别反映在《红旗下的蛋》以后。崔健的新作品得来更多
的是失望和敬而远之。说崔健的音乐的“华表”特性,我觉
得是音乐形式的新锐和趋于完美,还有一点极其重要,个人
化——“你看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啊,象灰色里的红点儿”,
也许崔健正从时代代言人变为发言人,这里有一点要解释,
崔健一直是独立个体,是一代人和历史使他处于代言人的地
位。个体化伴随更多的却是关注社会“唱了半天还是唱不
干净这城市的痛苦”,我感到这也许就是文学家所说的终极
关怀。
世纪末,无能的力量来了,我和我的朋友们还在听着崔健,
还带着激情,只是这激情象是世纪末的情绪,混沌得几近单
纯。
前几天,天大的朋友来信谈无能的力量,他写道:“崔
健万岁!”
有关这篇文章之全文请访问主页:>>>
http://cuijian.soim.net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杂志已创刊!希望朋友们来
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我们共同把杂志办好。
谢谢!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本杂志前五期可在网站下载:
>>>http://cuijian.soim.net
---------------------------------------------------
-★-★-★-★-★-★-★-★-★-★-★-
|呼唤★崔健摇滚乐 版主:胡崧
| CuiJian Rock (HuSong)
|呼唤★崔健摇滚乐网站设计工作室
|WWW: http://cuijian.soim.net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流浪歌手(geneen)
走过平原 走过山岗
走过草地 走过村庄
走过夏天 走进希望
※ 修改:.geneen 于 May 26 11:12:43 修改本文.[FROM: 202.96.185.153]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