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著名外国传统乐队>>Yes>>艺术摇滚的忠实代表 Yes 乐队

主题:艺术摇滚的忠实代表 Yes 乐队
发信人: daanheinwe()
整理人: KGB(2000-08-11 02:02:42), 站内信件
借助伦敦的华盖俱乐部的舞台 The Who乐队和 The Rolling Stones乐队登上了世
界摇滚乐坛,这些坏孩子以反叛摇滚巨星的形象如势不可挡的热带风暴袭向全球
。稍后,华盖俱乐部的舞台又托起一支与前二者截然不同的乐队——Yes乐队。从
整体面貌的角度出发,作一项不完全贴切的比喻;Yes乐队可谓高雅的贵族,The
 Stones则有点儿像不检点的地痞。但殊途同归,Yes乐队在世界摇滚乐坛上掀起
的狂飙同 The Stones一样至今依然强劲。 

  歌手Jon Anderson(乔·安德森)1964年刚满20岁时就在Decca唱片公司灌制过
一首单曲,1967年又作为一支小乐队的主唱在一家小唱片公司录制了两首单曲。
这位金嗓子青年于1968年前一直屈就在伦敦一家俱乐部做清洁工,过着拮据的生
活。一天,在酒吧里,Anderson偶然遇上了歌手兼贝司手Chris Squire(克瑞斯·
斯奎尔),Squire与Anderson经历相似,曾参加过一些乐队,并依靠能力获得在 
Decca 公司的下属公司里录制唱片的机会,对音乐相同的兴趣和看法使二人一见
如故,没几天二人就迫不急待地一起写歌了。他们给自己的新乐队起了一个最不
容易忘记的名字——Yes乐队。 

  当时,The Beatles乐队的《Sgt Pepper’s》刚问世不久。这张专辑中的古
典主义成分激发了两位音乐家对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绵长、深入的探索。Anderson
和 Squire梦想着把摇滚乐中原始的活力与古典音乐丰富的结构以及爵士乐开放性
的节拍融合起来的面貌。于是,一种奇妙的辉煌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新音乐形式—
—艺术摇滚(又称进步摇滚)从他们充满卓绝智慧的头脑中娩出了。The Stones立
足于反叛,着力体现一种原始的野性的摇滚精神,反面评价和众所周知的丑闻构
成了造就其声名的实质性手段。艺术摇滚的出现则根本地扭转了评论家们对摇滚
乐的鄙视以及一切对于摇滚乐的肤浅认识。与Yes乐队同属艺术摇滚的乐队还有当
时的Pink Floyd和Genesis乐队。他们共同开创的新局面使人们开始重新严肃地审
视摇滚乐,并首次将它提到艺术创举的高度来认识。 

  Anderson和Squire精心地筹划着 Yes 的未来,环视周围的乐队,他们注意到
一些乐队主音演唱非常出色,乐器演奏则很薄弱,另一些乐队演奏和配器十分了
得,主唱却跟不上趟,他们认为Yes乐队不但要同时完善二者的力度,而且要追求
二者之间无懈可击的结合。他们的原始阵容包括 Tony Kaye(汤尼·凯耶)任键盘
手,Peter Banks(彼得·斑克斯)任吉他手,Bill Brufold(比尔·布鲁福德)任鼓
手。这些队员均具备组队经历,熟知自己承担的角色。 

  1968年10月,在The Nice乐队经纪人的引荐下,Yes乐队获得了出头的机会代
替缺席的一支乐队在伦敦的“地下酒吧”俱乐部演出。这是一个重要开端,自此
以后演出邀请源源不断向他们涌来,仅在一个月后,他们即被选中为著名的 Cre
am乐队在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大厅举行的告别演出作开场表演。这次重要的演出引
起了伦敦华盖俱乐部对他们的注意,这家俱乐部已经被认可为明星乐队的摇篮,
因为在这里出了The Who和The Rolling Stones两支闻名天下的乐队。一份常驻该
俱乐部的演出合同无疑使Yes乐队成为第三支由华盖俱乐部成就的明星乐队。对于
一支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乐队来说,屡次在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大厅那种场合为名人
作开场演出,获得在电台露脸的机会,再拥有华盖俱乐部的支持绝对是不斐的成
绩,因此在1969年Yes与大唱片公司Atlantic签约可谓水到渠成之事。 

  1970年乐队的首张专辑《Yes)即表现了Yes乐队今后将要坚持并循其发展的本
质和原则特征:完美无瑕的和声,清晰明朗的词意,精心雕饰的演奏和配器部分
,尤其是融汇了古典与民谣双重血脉的音乐风格,更超乎那些一味以R&B为源头
的乐队的想像。Anderson飘逸的高音赋予Yes乐队音乐行云流水般的质感, Squi
re的贝斯技压群芳,除了名声很响的John Entwistle (the Who乐队贝斯手)敢与
争风之外,已无出其右者。鼓手Bruford的演奏复杂而精致,囊括了流行乐的全部
精髓。 

  1970年,Yes再次来到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大厅演出,作为Atlantic公司的签约
乐队他们已无需再为别人开场,这次他们来是与 the Nice乐队同台演出的,同时
,他们的第二张专辑《Time and a Word》(时间和话语)已准备就绪只差整理发行
。吉他手 Peter Banks突然离任,Steve Howe取而代之。Steve Howe在加入Yes乐
队之前已经是一位热门吉他手,他曾在the Sgndicats 乐队、the InCrowd乐队、
Tomorron乐队和 Bodast四支乐队中任职,Peter Banks走后,Chris Squire亲临
steve Howe演出现场劝其加盟Yes乐队。1970年8月,《Time and a Word》发行时
,Steve Howe已经出现在专辑封套里的乐队合影中。他亦参加了随之而来的巡演
,但《Time and a word》中的吉他实际是前任吉他手Peter Banks演奏的。《Ti
me and a Word》专辑中部分歌曲贯穿着气势恢宏的管弦乐,此外该专辑初步显示
出Yes乐队驰名于世的太空音乐元素的神秘感。 

  Yes乐队的声望步步升迁尤其在为红遍英伦的Iron Bwtterfly乐队开场演出时
意外掳获Iron Butterfly上万名歌迷的心之后,Yes乐队已背负起现场演唱会之新
宠的声名。1971年4月专辑《The Yes Album》的发行引来了公众惊奇的目光,他
们的潜力究竟有无止境? 

  《The Yes Album》专辑完全由原创乐曲组成:层次分明的和声如阳光下的微
波轻轻荡漾融合,熠熠放光。Howe,Squire和Bruford的合奏则蕴含着骠悍的力量
,将听者的灵魂吸入一个远离尘世的空间。其中以同名小说命名的“Starship T
rooper”(星河船舰)进一步确立了乐队太空音乐的形象。整张专辑由乐曲构成的
创意尚无先例,Tony Kaye丰富而优扬的键盘(和风琴),Steve Howe尖锐呼啸的吉
他,Chris Squire 浑厚而有弹性的贝斯,以及Jon Anderson 绕梁三日而不绝于
耳的假声共同构成了一幅意境幽远的音响图画,唤起人们无尽的想像。 

  键盘手Tony Kaye于专辑发行日辞职,加入了前吉他手Peter Banks的乐队Fl
ash。Rick Wakeman继任新键盘手。Wakeman比 Tony Kaye更加光芒四射,他不但
演奏技艺在Kaye之上,所能演奏的乐器除了3台键盘之外也有一打之多:多种合成
器、风琴、钢琴、电子弦键琴等等。JonAnderson,Chris Squire,Steve Howe,
Rick Wakeman和Bill Bruford五人组合虽然仅维持了一年(1971,8——1972,8)
但通常被认为是Yes 乐队最强大最科学的组合方式。自Rick Wakeman加入不到两
个月时间,Yes乐队乘着高效多产的惯性又推出了一张专辑——《Fragile》(脆弱
)。他们这么匆忙并不是受急功近利心理驱使,音乐家的本能使他们急于尝试与新
来的、非凡的键盘手合作的感觉。Rick Wakeman作为Yes乐队又一新式武器随着《
Fragile》很快展示出他应有的威力。 

  《Fragile》仅包括四首歌曲,从中产生了一划时代的杰作“Roundabout”(
委婉),这张专辑在英国和美国排行榜上分获第7和第4名,他们的竞争对手King 
Crimson 和Emerson,Lake & Palmer在流行榜上从未达到过此种境界。但是,榜
上成绩远远不足以显示Yes乐队在青少年以及大学生中的影响:庞大的人群被吸引
到演出现场,天文数字的专辑销量连同该乐队以前的唱片也供应吃紧。 

  “Roundabout”可以局限在太空音乐的范畴,它那推进的节拍如展开的神翼
带着你的心高翔入天堂,美仑美奂的歌词唤起人超现实的想像。与Iron Butterf
ly乐队的旷世之作“In a Gadda Da Vide”(在天堂的花园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Yes乐队渊源于宗教与文学的词意所展现出的完好分析判断力对那些高智商的大学
生们很有感染力,因此说Yes乐队具备了the Moody Blues乐队的思想性。从另一
方面讲,他们更像Iron Butterfly的后继者,因为他们继承了Iron Butterfly优
雅的迷幻情调和严肃的艺术风格。Jon Anderson细腻而高扬的假声演唱使他能与
那位实力强大的同行,同样签约Atlantic公司的Led Zeppelin乐队主唱——Robe
rt Plant媲美。但Yes乐队不断从古典音乐中汲取着智慧,Led Zeppelin却鲜有涉
足。 

  1972年在专辑《Close to the Edge》(接近边缘)发行之时鼓手Bill Brufor
d另谋高就,加入了King Crimson的乐队。他的位置由Alan White代替。Alan Wh
ite曾在John Lennon夫妇的乐队中工作,有着广为人知的实力,但与Bill Brufo
rd相比似乎略显欠缺。Alan White参与了下一专辑《Tales From Topographic O
ceans)(来自海洋的传说)。这已是Yes乐队连续第4张大获成功的专辑,四首长歌
填满了这张唱片,如果把Yes 前几部专辑比作音响图画,那么《Tales From Top
ographic Oceans》则是一幅连续的音响画卷。喜爱嘲弄过去的人会取笑这种模式
已经寿终正寝了,也许是吧!但在当时它突破了金唱片销量。 

  键盘手Rick Wakeman做出离队的决定令Yes乐队陷入困惑。Wakeman已成长为
乐队中的头号明星,不少人明确表示他们付钱给Yes就是冲着Wakeman和他的键盘
来的。Wakeman因《Topographic Oceams》专辑未能采纳其某些观点而负气离队,
乐队后来起用了瑞士乐手Patrick Moraz。当三年后Rick Wakeman有意重回Yes乐
队时,他受到了很好的欢迎。此后乐队出的苦干专辑均畅销不衰,其间各成员都
作了适时的个人发展。很难 想象Yes乐队的各位天才在创造Yes的诸多辉煌之余,
每个人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个人成就。八十年代是Yes乐队的转折时期,这一超级组
合中的核心人物Jon Anderson 和Rick Wakeman开始寻求乐队以外的发展,Yes乐
队从名称到实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乐迷们深深眷恋着原Yes乐队的形象。这一
神奇力量驱动着Yes乐队于九 十年代重组。 

  时光可以带走一切,唯独无法损蚀他们的天赋,当Yes无可争议的天才们And
erson、Squire、Howe、Wakeman和White重新走上九十年代的舞台时,Yes乐队的
老乐迷和大批被吸引的新歌迷产生了异样的相同感受——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鲜感
。了解Yes的人不会惊讶为什么30年后它仍然保持着全新的生命力。许多艺术/进
步摇滚乐队后来纷纷偏离了轨道,唯独Yes乐队在这条路上做着忠贞不懈的努力。
尤其在九十年代毫无特色的摇滚背景衬托下,Yes乐队所做的—切显得格外可敬。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129.5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