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aomiao()
整理人: KGB(2000-08-10 14:46:11), 站内信件
|
人物:The Rolling Stones
“滚石”乐队的每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Keith Richards(吉他 手)和Bill Wyman(贝司手)等人,“滚石”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在当地酒吧谋生 的平庸乐队;Charlie Watts是摇滚乐中最为活跃多姿的鼓手; Richards与Bria n Jones都是布鲁斯吉他的好手;而如果没有Mick Jagger,硬摇滚、重金属、gl am、punk、grunge等多种风格的音乐都将是不可想像的。Mick Jagger无疑拓展了 摇滚乐吟唱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他塑造了摇滚乐的魅力。在Mick Jagger身上体 现了一种英国式的特立独行的明星特质,它深深烙印在从David Bowie到Jarvais Cocker等一系列歌手的身上。Mick Jagger强劲、不妥协的姿态与愤怒的咆哮也 时常在The Standells、The Stooges、Areosmith 与Pussy Galore等美国乐队那 里得到体现。
“滚石”较之其他乐队,更好地见证了摇滚乐历史的发展,他们奠定了摇滚乐标 志性的主题,锻造了摇滚乐的声音特质:坚实的质地和刺耳的高音。但随着他们 创作理念在市场方面的失败,他们也开始在游行彩车上蹦蹦跳跳,由于时代的变 迁,他们也投入到商业文化的浊流之中。从本质上说,从年轻时真诚的创作冲动 蜕变到中年时与制作商的“同流合污”,“滚石”的历史就是一部摇滚乐的历史 。
Mick Jagger与Keith Richards在肯特郡相遇时都还是学生,他们组成了最初的“ 滚石”乐队,他们开始演唱事业的头3年正赶上英国经济彻底衰败的时期。“滚石 ”在当时英国布鲁斯音乐的中心里士满的一家夜总会演唱时,被所谓的制作人An drew Long-Oldham发现,1963年乐队录制了第1首单曲“Come On”。Andrew Lon g-Oldham对接下来的音乐一无所知,他的天才在于煽动鼓噪。“滚石”的早期形 象是一群坏男孩,以至有的媒体这样评价他们:“你愿意你的女儿去追随‘滚石 ’吗?”
在Brian Jones的领导下,“滚石”的前几张专辑《滚石》(1964)、《12×5》( 1965)、《The Rolling Stones,Now!》(1965)都是典型的节奏与布鲁斯风格,B rian Jones尖利的吉他弹奏伴有Mick Jagger嘶哑的演唱。许多当时的布鲁斯乐队 都追随他们的风格。性与活力是当时“滚石”涉及最多也是惹来麻烦最多的主题 ,Jagger与Richards合作的歌曲“Heart of Stone”最恰当的反映了当时动荡的 伦敦的一个异性恐惧症患者的心态。
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是“I'm a King Bee”(1964),这首歌预示了“滚石”与 有创造力的制作人Jay Miller合作的开始,Miller在路易斯安那州拥有一件小型 的录音室,他鼓励使用和声和独创的乐器,以此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Miller开拓 进取的精神在随后的事业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1965)”是“滚石”突破性的力作,现在仍是 流行音乐中令人兴奋的精品。它的歌词是对消费主义的疯狂解构,这首歌曾被电 台禁止播放。吉他旋律的演奏颇具创意,一种传说吉他嗡嗡的变音是由电流通过 所致,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那是为了掩盖他们残破的声线,无论如何,吉他模糊的 演奏构成了歌曲的基本要素,并使Richards得到了“the human riff”的美称。
这首歌在大西洋两岸都登上了排行榜的首位,这为“滚石”在美国开创摇滚神话 打下了基础。随着唱片销量的攀升,他们在美国也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Satisfaction”还标志着Jagger与Richards合作歌曲创作水平的提高,他们渐渐 摆脱了早期单一的节奏与布鲁斯模式。在随后的数年内,Jagger与Richards合作 的歌曲从庄严的圣歌“Under My Thumb”与“Let's Spend The Night Together ”到令人心碎的情歌“As Tears Go By”与“Ruby Thesday”,直到最为朋克的 一首歌 “Have You Seen Your Mother,Baby ,Standing In The Shadow”,乐 队的风格日趋多样。
在随后的单曲“Paint it Black”(1966)中,迷幻的、超现实的歌词似乎昭示了 60年代迷幻药文化的余波。当时Brian Jones迷上了摩洛哥音乐,效仿 The Beat les乐队的风格,这在“Paint it Black”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对The Bea tles的经典专辑《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 ts Club Band)的回应,《撒旦陛下的请求》(Their Sanannic Majesties Requ est)(1967)达到了这种风格的巅峰,它捕捉到了60年代迷幻药文化深度的内涵 。
《乞丐大宴会》(Begger's Banquet)(1968)是对《佩珀军士》专辑的又一回 应,这张专辑的每一处都有The Beatles的影子。为了显示出与《佩珀军士》的区 别,他们不再关心复杂的编配与宏大的管弦乐配器,“滚石”与制作人Jimmy Mi llor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期达到精细完美的原声录音效果。
“滚石”最初的核心人物Brian Jones于1969年去世,乐队以一种典型的病态的时 尚,在葬礼的第二天发行了单曲“Honky Tonk”,它可能是最完美的乐队歌曲, 它限定了其后10年内摇滚主流的发展方向。在“滚石”的下一张专辑《任它流血 》(Let It Bleed)中,Richards的吉他弹奏与贝司和鼓混合在一起,达到了一 种奇异的效果。音乐上的荒凉感完美地应和了Jagger歌词的冷酷。在“You Got the Silver”中Richards首次演唱,他的声音同他的形象一样破烂不堪。“滚石 ”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成功的再造了布鲁斯音乐。
1970年的专辑《Get Yer Ya-Yas Out》证明“滚石”于1969年在美国所做的巡回 演出并未掺杂任何的妥协。Mick Jaylor代替 了Brian Jones担当吉他手一职,他 在单曲“Stary Cat Blues”、“ Love In Vain”中使本来就已经很恐怖的音乐 加上了致命的一击。巡回演出的最后一站本来打算安排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但 市政府没有同意,于是改在了加州北部阿尔塔蒙特的荒郊之中。组织工作是一场 灾难,集合地点的改变与数次拖延将观众的平静与耐心逼到了极限。人群中爆发 了冲突,但真正的暴力是保安部门的介入。“滚石”的60年代就以这一幕收场了 。
1971年乐队发行了专辑《Sticky Fingers》,其中不乏一些出色的单曲如“Brow n Sugar”,“ Wild Horses”等,但其他的曲目则是《任它流血》中剩下来的东 西。其中Charlie Watts的声音过于浑厚,就像是在水下录的音, Jagger与Tayla r的吉他听起来也十分嘶哑疲惫。值得一提的是Jagger的歌词,其中充满了自我的 怀疑与内心的矛盾,就像是Jagger 在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年龄和形象之间展开的 对话。在70年代他们还出版其他的专辑,如《羊头汤》(Goat's Head Soup)(1 973)、《这无非是摇滚乐》(It's Only Rock'n'Rock)(1974)、《青肿》(Bla ck and Blue)(1976)、《一些妞》(Some Girls)(1978),并于1975更换了一名 吉他手Ron Wood。
他们80年代的第一张专辑《挽救激情》(Emotional Rescue)(1980)一次对迪斯 科舞曲的大胆探索。不过,1981年的专辑《刺青》(Tattoo You)则又回到了传 统摇滚的老路上来了。这张专辑并未有任何特别之处,不过它说明了“滚石”在 本质上是一支适合于在体育场演出的乐队,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到现场去煽动情绪 。他们随后的专辑江河日下,1984年的专辑《Undercover》标志着事业的低潮, 但1989年的《钢轮》(Steel Wheels)成绩更差。乐队进入90年代之后也并未有 任何大的起色,《伏都混混》(Voodoo Lounge)(1994)、《剥光》(Stripped) (1995)、《巴比伦》(Babylon)等专辑并未获得任何良好的反响。对于90年代的 “滚石”来说,一方面推出一些毫无顾忌,愤世嫉俗的歌曲,另一方面却进行一 些耗资巨大、豪华奢侈的巡回演出,这本身就是对他们也是对摇滚乐的绝妙讽刺 。
-- /********************************************* 低调,唯美,内省,黑色,简约,折衷,颓废,梦呓, 糜烂,迷乱,阴郁,婉约,低吟,根源,氛围,元素, 极端,低迷,扭曲,爆裂,失落,充斥,具象,聆听, 压抑,气息,炼狱,冰冷,理念,郁闷,神伤,实验, 回归,迷幻,迷离,内敛,艰涩,严肃,模糊,前卫。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00.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