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其他外国文学>>一树梨花压海棠

主题:一树梨花压海棠
发信人: yingying211(星星)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1-17 12:40:51), 站内信件
一树梨花压海棠
比起《洛丽塔》来,我更偏爱《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翻译方式。它来自于港台对《洛丽塔》这部片子的译名。港台文化向来都是那种极其媚俗的,典型的流行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名字实在对《洛丽塔》故事本身很适合、很形象,甚至还有一点解构的味道。
说实话我读这本书是难受的,读了一半后,就把书搁置起来,它没有那种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并且我是一个性子有些急的人,于是才找来《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电影,企图用另一种路径来给自己一点兴趣使自己能将书读完。可惜很遗憾,我的电脑、我的VCD机都不识别我从朋友那里借过来的盗版碟,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将书啃完了。
真的很痛苦,阅读过程十分痛苦。因为我是喜欢那种结构很清晰、叙事很干净清楚、情节又很引人入胜的小说。然而《洛丽塔》恰巧不是此类风格的小说。说实话我读这本书是因为好奇作者如何描述这样有些离奇的不伦之恋。但我不知道纳博科夫为何这样罗嗦,或许他本人在创作的时候正徘徊于那样的表达痛苦之中。整本书,作为叙事者的亨伯特都在向陪审团申述自己究竟为什么要杀掉那个我看起来非常龌龊的戏剧家——将他“生命之火,欲念之火——洛丽塔”抢走的男人。他在被告席上站着,讲着这样一个故事,目的不是想打动陪审团成员从而让自己苟且偷生,他只是想让所有人明白自己对那个小妖精般的洛丽塔那如火如荼般的爱。他从见到她开始的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这样一种狂爱中无法自拔。这也导致了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地抒情,用可以称做呐喊的语言来表达对洛丽塔热烈地爱。
在我脑海中一直回旋的是书中一开始的一句话:“洛——丽——塔:舌间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我试着照他的方式去读出这个名字,的确,只有当你饱含深情的时候才可以体会到这三个发音的妙处。一个男人可以如此处心积虑地去体会一个女人的名字,除了因为深爱,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令自己说服的理由。
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有一种近乎偏激的占有欲,而这样一种占有欲正是来自他童年的伤痕。他对小女孩有特殊的爱好,不仅仅是对洛丽塔,他曾试图占有洛丽塔那些很有姿色的同样是小女孩的朋友。在他童年,他爱上了那个在他生命中刻下狠狠一笔的阿娜贝尔,这个女孩从未在他心中淡化过,他曾一致努力忘掉她,因为他始终没有得到她,她的意外早逝就象给他下了咒,直到他在中年之后偶然又必然地碰到了洛丽塔,他的诅咒才被解开,从而他将对阿娜贝尔的未实现的所有欲望放在了洛丽塔的身上。因此,童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叙述中被表达出来,正如弗洛伊德的一个经典理论:“人长大后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到童年的某一次经历在潜意识中的沉淀。”
洛丽塔很成功地成为阿娜贝尔的替代品,亨伯特在她的身上找到了童年一切无法满足的欲望。他将她融进自己的骨子里,于是他不允许她同其他同龄的男孩子交往,他想方设法地阻止她去演戏,他想把她拴在自己的身边,死死地陪着自己过完一辈子。这样的专制令一个处于花季年龄的少女无法忍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女孩是个早熟的女孩,家庭的不完整让她成为了小妖精,小妖精怎么可以满足一个男人对她的爱。她在12岁那年勾引自己继父,很难说清她的目的,她是为了报复自己的母亲,用自己的妖艳来证明她比她更有魅力;更抑或她自小缺乏父爱,亨伯特让她忽然有了对父亲的渴望,恋父情结让她不顾一切地去引诱他。年少无知的她在逐渐成熟中明白亨伯特不是她所想要的男人,因此她逃走了,爱上一个注定只能给她痛苦的人,最终她有些凄惨地嫁了一个凑合过日子的人。不知道她是不是在用这样的行动惩罚自己,为自己年少的行为作着忏悔。应该说她已经厌恶被亨伯特掌控的日子,她要的是精神与肉体上的自由,这也是唯一可以解释她毅然决然拒绝了亨伯特请求她跟他私奔的要求的借口。
亨伯特一生都在为治疗童年的伤痕寻找着。他以为洛丽塔是属于他的,在那么多次的肉体纵欲后他以为他已经很成功地将阿娜贝尔带给他的痛遗忘。只是他很失败,洛丽塔终究爱的不是他,尽管是她先挑逗了他。他在被洛丽塔拒绝后几乎整个人都崩溃了,那种痛甚至来的比阿娜贝尔的死还要让他绝望。他尚存的一丝理智就是要报仇。于是他第一次很心甘情愿地用了洛丽塔父亲这样的身份去杀掉了那个戏剧家。
故事在这样的一个同归于尽的结局中结束。好象从一开始我就料想到了结局不会是圆满的。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心中对这本书有怎样的评价,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用道德伦理来分析是没意思的。但我又很难体会到作者自己对这本书所谓的“小说作品存在仅仅因为它能给人带来被我鲁莽地称为审美快感的东西。这是一种与其他感觉相联系的状态,在这里唯有艺术(好奇心、温情、善良、狂喜)。”我稍稍能有的也只有好奇心吧。但是我实在无法忽略的是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洛丽塔设定为一个打网球和游泳的高手,或许在西方人的眼中这两样运动方式是有教养的象征,而一个女孩精通这个,自然在她魅力指数上又添了不少彩。
书看过后,能让我留恋往返的细节实在没有,我不喜欢这样毫无头绪有些随心所欲地叙述。我倒是很期待自己能从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中找到对这本书喜欢的理由。






----
 小王子说☆☆好美,那里有一朵看不见的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