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8-18 20:18:21),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n_rock 讨论区 】 【 原文由 [email protected] 所发表 】 犹如滚石 -------摘自《犹如滚石》 “你曾经衣著考究,得意时你把钱币扔给乞丐。人们对你说:‘ 小心点,姑娘!你是在堕落。’你认为他们开玩笑。你曾嘲笑那 些流离失所者,而今你气不再那么粗了,不再那么嚣张了,你在 为下一餐饭节省。这种感觉如何,无家可归,犹如废物,犹如 滚石?” 斯普林斯廷回忆第一次听到迪伦,,也是这首犹如滚石。他母亲 说:“这人简直不会唱歌!”而他却被深深地打动。迪伦刺耳的“ 破锣嗓子”,如唱似说的歌调,尖刻的诗句,无不是在显示对传统 的反叛。这种反叛在习惯于老一套生活方式和老一套轻歌曼调的人 听来自然大逆不道,而对60年代愤怒的一代,这是何等痛快淋漓 。甲壳虫乐队在迪伦的歌中找到了方向,克莱普顿听了《重访61 号公路》之后才继续其歌手的道路,无数摇滚后辈在迪伦天才,质 朴的作品中,或在迪伦民谣摇滚的发展之路,或在他倡导的摇滚 道义中获得了启迪。迪伦可谓主流摇滚第一人,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和愤怒青年的代言人。许多狂热的歌迷认为:“我们应对迪伦顶 礼膜拜。”斯普林斯廷认为:“埃尔维斯解放了我们的肢体,而 迪伦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可罕称“迪伦是歌曲创作的毕加索。” 迪伦的歌曲在中国介绍较少,很早就读到过对他的高度评价,然而 很难接受他唱的飘入风中。在我们这些尚未对现存音乐环境反感 的人听来,迪伦的确不那么入耳中听。我听到迪伦的第二支歌手 鼓先生是多年之后,那质朴的曲调和迪伦的歌声立即开始吸引我。 什么时候你开始对港台及大陆歌调厌倦甚至憎恨,你就离迪伦不 远了。 “嗨,手鼓先生,为我唱首歌,我毫无倦意也无处可去。 嗨,手鼓先生,为我唱首歌,在这叮呤当郎的早晨我将追随你, 带我逃逸出灵魂的雾嶂,抵达积霭的古墟,摆脱尾随的恶树和 僵叶,去那远离悲哀袭扰的起风的海滨。来啊,在钻石般天空下 起舞,手臂挥扬,飘逸潇洒。海为你勾勒倩影,沙为你筑起舞 池。所有的记忆和宿命都抛诸波心,让我忘却今日直到明天。” 这首因街头手鼓艺人而作,诗意荡漾的歌却部分地巧合了嬉痞运动 的精神:返归自然逃逸现实和痛苦,蔑视传统,强权和追求和平 。这首出自唱片《统统带回家》的歌曲首次演唱于1964年的新港 民谣艺术节,观众由于受不了迪伦加入电吉他等破坏民谣风格的 倾向而把他轰下台,可这首歌出版后成了嬉痞运动的主题歌。 迪伦的出现是以民谣歌手和歌曲作者的形象,由当时著名的抗议 女歌手贝丝介绍给60年代听众的。我认为他的民谣阶段对有意探索 流行音乐的我国青年朋友很有借鉴意义,他那深刻的抗议歌曲为他 嬴得了“桂冠抗议诗人”的称号,他的飘入风中更被无数歌星演唱 而成为民权运动主题歌。唱片《时代在变》中的布郎的叙事曲是 我非常推崇的一首,它是真实的发生在南达科塔一个农场的悲剧 。布郎因生活无法维持而绝望,疯狂,用枪结束了全家七口老小 及自己的性命。“有七口人死在南达科塔的农场,在遥远的某地 正有七个生命降临。”歌曲反映现实,没有比现实更感人的了,问 题是如何发现和表现。 迪伦的出现才真正定了主流摇滚的调性,音乐参与社会变革是他 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宗旨。“无论何处,听到你的呐喊人们会聚拢 响应,洪水漫涨,灭顶在即。别犹豫,快开始泅渡,否则你会石 沉水底,因为时代在巨变。”这是迪伦的抗议主题歌时代在变。 “听听这呐喊吧,众议员和参议员们!别只站在门廊,别锁上厅 堂,因为谁躲谁会受创伤。门外正有场激烈的战斗,它会很快震 撼你的窗户和墙壁,因为时代在巨变。” 迪伦的抗议涉及人权,战争,经济衰退,反共极端,核恐怖等等 那个时代发生的一切,很难在此细细介绍。仅附上抗议战争的以 上帝的名义,学生抗议种族歧视招致镇压的牛津城,对时代变化 不知所措瘦子之歌等供大家欣赏。迪伦更多的作品及其在爱情,人 生等方面的哲理思索,留待日后向大家介绍。
--
在这个垃圾的世界里 我不是我自己
我是一匹狼 我要露出我的狰狞 把你们统统给毁灭 <BLINK></BLINK> gar
※ 转载:.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39.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