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著名外国传统乐队>>Beatles>>披头士歌曲赏析

主题:披头士歌曲赏析
发信人: jinbo()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0:13), 站内信件
And I Love Her

这首可以说Beatles早期作品的代表作。Beatles闯荡江湖时都是20岁左右
的小青年,男女爱情是他们歌曲表现的主题。从这首歌就已经可以听
出Beatles的特点来:优美委婉的旋律,简单直白有韵味儿的歌词,不加
修饰的声线。I give her all my love,that's all I do.And if you
saw my love,you'd love her too . I love her . 是不是每个人都看
得懂!而且整个旋律就这一段。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就会唱它,而且奇怪
的是这么简单的歌竟时时蹦入脑海。了解Beatles,从这首歌开始。



Yesterday

这首歌曲是Beatles最有名的作品。配器仅仅是一把吉他,而且若隐若现。  
声音也只有约翰一人,没有其它人相和。整首歌表现出一股淡淡的忧郁,
也许这是一种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情感。这首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它
的曲调,它已经被改编过无数回,在任何乐器上演奏过。我们可以说,
没有保罗,就没有披头士。



Hey Jude

这首歌是由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的,内容是鼓励一个年轻人勇敢面对现
实。歌中头一句是保罗在约翰-列农离婚后,安慰列农儿子朱利安时说
过的话。约翰和保罗共同为披头士写过一百多首歌。约翰的创作内容独
特,感触深刻,富于启迪性;保罗的歌则旋律性强,花点子多;他俩一
起创作时,相互启发补充,非常成功。

这首歌是由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的,内容是鼓励一个年轻人勇敢面对现
实。歌中头一句是保罗在约翰-列农离婚后,安慰列农儿子朱利安时说
过的话。约翰和保罗共同为披头士写过一百多首歌。约翰的创作内容独 
特,感触深刻,富于启迪性;保罗的歌则旋律性强,花点子多;他俩一
起创作时,相互启发补充,非常成功。

保罗在谈到写歌体会时,说他和约翰的信条是不循规蹈矩,因为固定的
创作方式会使歌曲落入巢臼。他说,好的歌名很重要,约翰很善于起歌
名,如“一周八天(Eight Days a Week)”等。保罗有趣地讲了他通常的
创作过程,先在吉他上拨自己喜欢的和弦,哼一半句旋律,然后就会抓
住一些句子。这些句子有时出乎意料,须细细琢磨才能得到其意义。谈
到写歌时使用乐器,保罗讲得更有趣,“我有时用吉他,有时用钢琴,
不喜欢总用一种乐器。吉他有吉他的妙处,它可以被抱着,感觉像是和
一位姑娘跳舞,你可以把歌抱得很近。而用钢琴就似乎把歌推开去了,
歌曲更冷静些。用不同乐器会得到不同的歌曲。”

在这首歌的配器你听到什么?在背景声中除了他们通常的吉他、贝司、
鼓和乱喊乱叫的和声外,你还会听到中国的鼓和跋。



All You Need Is Love

1967年5月25日,披头士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约两亿观众首次演唱了这首“
你所需的只是爱”。短短五年的时间,Beatles 已从模仿美国摇滚先驱
查克-伯瑞和小理查德等的节奏布鲁斯音乐,成为摇滚音乐最杰出的探
索者;从“不要贝多芬”、“要钱”的一味反叛,成为对人生及社会真
理的率直追求者。他们对西方传统表现出不敬,对越战率先表露出厌恶
的态度,对政府的权威表示不满,对东方文化思想文化真诚的探求,...
1967年披头士已成为振臂一呼应者无数的时代英雄。

这首“你所需的只是爱”是约翰-列农为全世界身心遭受折磨的人们开
的一剂良药。“爱,爱,爱,你所需的只是爱”,除此之外你无所可做,
无所可知,无人可帮。法国国歌“马塞曲”的旋律作前奏,简单反复的
曲调和歌词,将真挚热烈的情感拓向恢宏的境界。这首歌无论在当时还
是在今天,都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Let It Be

在小的时候,约翰-列农一遇到麻烦,母亲玛丽总是来到他身旁说:“
随它去吧。”等约翰长大,自己遇到困难,看到世界上许许多多失意的        
人,而自己无能为力,他便想到了母亲那句睿智的话,“随它去吧,听
其自然。”这题目和意义与鲍勃-迪伦“飘渺在风中(Blowing in the
Wind)”那首民权运动的主题歌反映的相似。这首歌在哀悼美国轮渡“
自由企业先驱号”遇难者首次唱出,固而具有特别感人的意义。

1980年12月8日,在纽约帝国大厦前几声枪响之后,40岁的列农死在血泊
之中。他重组披头士的希望,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彻底破灭了。
他的死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震动了青年一代的心。那位刺客在多年监
禁之后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他说因为他杀了一个真理的追求者。
然而列农的心跳并没有停止,在他1969年针对越战创作的歌曲“给和平
一次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中,那一起一伏的节律不正是列农
的心音吗?海湾战争期间,这支歌又一次回荡在世界各地,列农那颗对
美好世界向往的心再次引起强烈共鸣。



Yellow Submarin

披头士乐队凝聚着列农的理想。列农本人性格内向,坚强率直,思想深
刻,能言善辩,是精神领袖;麦卡特尼机智有趣,长一张娃娃脸;哈里
森则沉默寡言,面容瘦削,老实严肃;后加入乐队的林戈则不好出风头,
眼神忧郁,很受女孩青睐。随年龄增长,每个人独立性增强,各种矛盾
出现,最终导致1970年四人各奔东西。这对列农内心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以至他多年蛰居度日,无所事事,整日沉湎于利物浦的旧报纸、毒品和
幻觉。正当他重新振作,并期望重建乐队,他却死于非命。

这首歌是一部卡通片的主题曲,实际上影片是由披头士的这首歌“黄色
潜水艇”改编的,歌中流露出的少年亲情,不由使人联想到披头士的聚
散。“我的朋友都在船上,许多就住在我隔壁,... 我们都生活在一艘黄
色潜水艇上。”



shipgun 99/01/17 修改                       
--
++++++++++++++++++++++++++++++++++++++++++++++++++++++++++++++++++
+  当我扬起翅膀坠向天堂之都                                      +
+    命运已不在我的身旁                                          +
+  喉咙里是黑夜的荆棘疯狂舞蹈                                    +
+    照亮前路的只剩你眼中闪亮的泪光——   ++++++++++++++++++++++++             +
++++++++++++++++++++++++++++++++++++++++++★ fireball 之你摇我滚★

m;31m※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01.83]m
--
m;32m※ 转载:.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14.40]m
--
m;36m※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103.137.95]m

[关闭][返回]